首頁>散文>經典散文>[一寸光陰一寸金]的意義

[一寸光陰一寸金]的意義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pp958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這首出自於《增廣賢文》的詩句是人盡皆知的用來比喻時間珍貴的名言。然而,對於這句名言到底出自何處還存在着許多爭議。新版《辭源》里“寸陰”的詞條下引用了元朝同恕的《矩庵集》,其中有一《送陳嘉會》詩,詩中所說“盡歡菽水晨昏幕,一寸光陰一寸金。”但後來被證實並不是這句名言的最早出處。通過查詢各方資料,最後在《全唐詩外編》上冊中的《全唐詩補遺》卷十四發現載有王貞白七絕詩《白鹿洞二首》,其中第一首就是《白鹿洞》一詩,詩中便有“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的詩句,唐末的王貞白比元代的同恕要早出400多年,顯然這首《白鹿洞》當是“—寸光陰一寸金”的最早出處。

  天地有萬古,此身不再得;人生只百年,此日最易過。詩的大意是:天和地是可以萬古常在的,可人是不能再活一次的。人生大概只有一百年,時間是很容易過去的,僥倖能夠生於天地之間的人,不能不享受一下生活的樂趣,也不能不擔心自己會虛度時光啊!

  晚唐有位大詩人叫:王貞白,著有《靈溪集》7卷行世,是唐代的著名詩人,《中國文學家大詞典》和《江西曆代文學藝術家大全》等人物辭書均有條目介紹。據傳《靈溪集》收王貞白自選的詩作300篇以及文、王貞白七絕詩《白鹿洞二首》賦、自序等,惜因年久散逸,《全唐詩》中僅存王貞白詩1卷計73首,今《全唐詩外編》據《文苑英華》、《唐詩品彙》、《永樂大典》等書籍增補12首及散句若干,此外據廣豐縣橫山鎮山頭村王姓宗譜《三求王氏宗譜》所載,也另有10餘者散逸之作,共計有近100首詩傳世。王貞白的詩在唐末聲名遠揚,其文學地位在歷代均獲很高評價。宋人潘若同的《郡閣雅言》說:“貞白,唐末大播詩名”。元人辛文房所作的《唐才子傳》稱王貞白“學歷精贍,篤志於詩,清潤典雅,呼吸間兩獲科甲,自致於青雲之上,文介可知矣”。五代人孟賓於在《碧雲集序》中把王貞白與同時期的著名詩人鄭谷並稱。而在唐代當時,與王貞白同時代的王定保(公元 870— 954)也在《唐摭言》中評價說:“然如王貞白、張蠙詩……,皆臻前輩閫閾(達到前輩的水平)者也”,將王貞白置於張蠙諸人之前。由此顯見王貞白在唐末詩壇上的地位與影響。王貞白平生作詩很多,亦頗自負。他的《寄鄭谷》詩道:“五百首新詩,緘封寄與誰?只憑夫子鑒,不要俗人知!火鼠重燒布,冰吞乍吐絲。直須天上手,裁作領披。”鄭谷在王貞白登第后不久去世,唐末時聲名蓋蕊,王貞白作為晚輩自然視其為偶像。然而除此之外的其他同時期詩人,在王貞白看來則都是一些“俗人”,甚至沒有品評鄭詩的資格。王貞白年紀輕輕就已如此自許,倘若在詩壇上沒有一定的聲譽,當不至於如此狂妄。同時,“新詩五百首”也說明了他詩的數量之多,證實了他平生的確“篤志於詩”。王貞白傳世不多的詩中頗多佳作。譬如以寫景而論,其詩筆致清婉,清俊自得,每有獨到之處。“虹截半江雨,風逐大澤雲”(《雨後登庾樓》),描寫江湖氣象,視覺開闊,意境高遠:“邊聲動白草,曉色入枯河”(《從軍行》),描寫疆場景色,有聲有色,蒼涼壯闊,其意境比之岑參的“長風吹白茅,野火燒枯桑”有過之而無不及。

  王貞白一生作詩無數,家喻戶曉的名句還是“一寸光陰一寸金”。有一天,他在白鹿洞作詩,寫下了一句詩“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其意是:我讀書讀得都忘記了時間,可是忽然發現春天都快過去了,時光就像是金子一樣,真是非常的寶貴啊!後來,“一寸光陰一寸金”成為一句勸誡人們珍惜時間 的名言。“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若果常想想我們的生命也很有限,就不能會把光陰虛擲。三國的董遇,知識十分淵博,人們都很敬佩他,紛紛前來請教學習方法。董遇告訴他們說:“學習要利用三餘,所謂三餘,就是三種業餘時間:冬天是一年之餘,晚上是一天之餘,雨天是平時之餘。”人們聽了他的話,都覺得深受啟發。海倫·凱勒曾問: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應該做些什麼?其實冥冥中一定有無數的聲音在說:“假如給我三天生命,我也做許多許多.......”及時享樂是一種生活方式,但這是動物的生活方式。我們既然生而為人,為什麼不珍惜做為人的這部分的獨特價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