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五二年小鏡頭集錦(5)
加入互助組
土地改革的勝利果實剛給人們帶來一時興奮,“單幹”給各家各戶帶來的困難,真讓有些人家吃不消。那些人口多勞力少、沒有耕牛農具的農戶,體會特別深。於是,換工就成了大家的共同的需求和自然的默契。這時,政府發動大家成立互助組。村裡的土改積極分子召集大家開會,商量起這件事來。
冬天的一個夜晚,媽媽抱着弟弟帶上我,和巧伯一起,來到俞嘉乾家的樓廳里。那裡已經來了好多人,熱氣很高,暖烘烘的。
會議開始了。嘉乾說:“我們村三十戶人家,除了三戶地主外,其他各戶都有資格參加會議。”接着,他把政府關於成立互助組的號召講了一下,就叫大家報名。大家都報了名。這時,他就特彆強調:“成立互助組要自願結合”。這話立刻引起許多人的思考,比如哪戶人家勞動力充足還是缺乏,哪戶人家有沒有耕牛或大農具,成為他們權衡得失的重要依據,也成了他們“自願結合”相互平衡的條件。經過一陣唧唧噥噥之後,媽媽發現情勢不太對頭。接着,先後有兩三個人站起來說,他們哪幾家人一個組。結果就還剩下我家、巧伯、婢婆媽三戶人家沒有湊。巧伯歷來少說話,婢婆媽也不會說話,媽媽站起來說:“為什麼我們三戶人沒有入組?”其他人都一聲不吭。媽媽氣憤地說:“是不是看我們缺勞力沒牛沒農具,怕我們占你們的便宜?”還是沒有人吭聲。媽媽大聲喊:“好,沒有在這個組裡,看看我們會不會餓死?”說完,媽媽嗚嗚哭泣,抱起弟弟帶上我,離開了會場,頂着冷風回家了。這件事,給我幼小的心靈蒙上了一層陰影。
結果,整個村除了三戶地主和我們三家,其他都“自願結合”成立了互助組。後來,跟嘉乾同屋的婢婆媽告訴我們說:“那些人說,‘他們(指我們三家)人多勞力少,誰做給他們吃?’”當時我們三家確實都沒有耕牛或大農具,勞力較弱。我家只有媽媽一個強勞力,哥哥才半勞力,還有就是我和兩個弟弟,負擔真不小;巧伯只有母子倆,婢婆媽母子仨,也沒有農具,兒子也不會幹技術活。
幾天後,鄰村沙背岡的髮根大伯(共產黨員)找上門來,向我們三家人表示,歡迎我們加入他們的互助組。隨後,我們就加入到他們的組裡。雖然距離較遠,聯繫不太方便,但是我們心情舒暢,從來沒有誤工。到合作化時,我們又隨他們一道加入到“錦岡初級農業合作社”。
20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