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清主次 把握適度
每個人的一生中,總有主要和次要的事情要做。每一件事情都有正反兩方面的意義。如何分清主次,把握適度,是每一個人值得一輩子思考的問題。
年近半百的我,一直沒有忘記學習,但就沒精通過幾本書,只是把父母和老師的話化作自己的行動,再從自己的行動中總結生活的點滴。參加工作三十年,我也訂閱雜誌報紙三十年,如陸續訂閱了《年輕人》、《青年文摘》、《中國婦女》、《中華護理雜誌》、《實用護理雜誌》、《護士進修雜誌》、《當代護士》、《心理與健康》、《愛情·婚姻·家庭》、《百科知識》、《現代護理報》、《中華護理教育》、《中國護理管理》、《散文詩》、《飲食與健康》、《健康報》等幾十種刊物。可以說,我是單位的訂閱大戶,從過去的三四十元到現在的七八百元報刊訂閱費,我沒有心痛過,甚至有自己的一番理由,即每年少買一件衣服穿就能請到許多老師(雜誌和報紙上的每一位作者都是我的老師)來指導我的生活。儘管我沒有時間完全通讀每一份雜誌和報紙,然而,通過瀏覽也能大概了解一些新知識、新觀念、新技術、新進展,並且使我愛上了寫作,總想把工作和生活中的點滴記錄下來。可以說現在的我,幾乎把愛好寫作當做了自己的主要精神生活。在此,我想談一談自己對主次問題的看法及如何把握生活中的適度,並以此說明我訂閱刊物和愛好寫作的效果。
(一)生活中的主次
我想從各年齡階段來陳述自己生活中的主次,並從自己上學懂事開始。七歲至二十歲為我的學生時代,我的主要生活是讀書。用心聽課、聽從父母和老師的教誨,爭取做一個好孩子,在德智體美勞各方面得到良好鍛煉,就是我的打算。凡是老師要求背誦的課文,我都死記硬背,要求完成的作業都堅持作對。凡是父母講的話,我都認為是對的,必須聽,不能開玩笑。凡是學校開展的活動,我都積极參加,如各種考試和比賽、勞動和體育活動等。凡是父母和老師認為不能做的事情就堅決不去做,如不準隨便拿人家的東西吃、不準在課堂上看小說、不準在中學階段談戀愛等,我都做到了。在寒暑假期間,我聽父母的話,呆在家裡幫父母做事,很少出去玩耍。這種單純的帶有強制性的傳統教育,養成了我“唯命是從”的性格,只想表現好一點,得到父母和老師的表揚,不想挨他們的打罵和批評。由於家庭條件很差,我把吃穿、打扮、交往及其他放在次要位置,甚至不知道如何愛惜自己。認真讀書,學好本領,回報父母和社會,就是我讀書的主要目的。
二十歲至三十歲,是我參加工作的第一個十年。剛參加工作沒談戀愛的時候,我的主要生活是守在病房為病人服務。我把衛校老師的話記在心上,想做一個南丁格爾式的白衣天使,除了吃飯和睡覺時間,我把心血和汗水都灑在病房,任勞任怨,不計報酬和得失。當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我想起了書籍,自費訂閱了《年輕人》《青年文摘》《中華護理雜誌》等勵志和專業刊物,從中尋求精神支柱,激勵自己克服困難,熱愛護理工作,把病人當親人來對待。那時,醫院病人多,護士少,還要三班倒,別的護士穿刺不成功的小兒患者或老病人,不能中斷輸液治療,我憑着在地區醫院實習時練就的過硬靜脈穿刺技術,幫助同事解決了不少疑難問題,給病人帶來了福音。病人受益,我則在這種無規律的生活環境中累出病了。即使這樣,我還是沒意識到自己身體健康的重要性,不知道如何停下來休息,維護自己的健康。
因為身體有病,戀愛受挫之後,我才真正認識到自己的健康才是保證正常工作和幫助他人的基礎。結婚成家之後,我不僅還是護士,要堅守在病房為病人服務,而且增加了妻子、兒媳、母親等角色,我的主要生活除了護理工作,還有家庭和孩子需要照顧。當工作和家庭發生衝突的時候,我不得不調整好自己,在上班的時候專心工作,在家的時候盡量不去想病人的事情。但是,每當餵奶、吃飯或睡覺的時候,碰到有重病人需要搶救,或者有親戚朋友帶病人來醫院求治,我不得不立即放下孩子和碗筷,披衣起床,迅速來到病人身邊,跟其它醫護人員一起作戰,使病人轉危為安,安心治療,康復出院。我雖然意識到了保證營養和睡眠有利於健康,但是,為了病人健康,我只能暫時忘記自己的健康。也就是說,我把護理工作放在主要位置,家庭及其他是次要的。
三十歲至今的二十年,可以說是我的事業發展期,也是我為了提升學歷和學識水平,晉陞職稱提高工資,從強迫寫專業論文到喜歡寫文章向媒體投稿、堅持網上博客結交各界人士,提高寫作興趣和水平的創作時期。我的主要生活是工作、家庭、創作三位一體。作為護士,工作時間內,我集中精力把護理工作當事業來對待,注重每一個細節,為病人提供滿意服務,杜絕了差錯事故及糾紛的發生。休息時間內,我主要為家庭操勞——因為丈夫下崗,在外奔波,我不得不抽時間看望他,還有年邁的婆婆和母親,還有未成年的孩子要照顧。作為家庭主婦,我寧肯自己吃虧,也要讓家人快樂。每天晚餐之後睡覺之前,除了陪伴孩子作業,我堅持讀書看報、做筆記或寫日記。自從有了家庭電腦,我的夜生活主要在“博客”上。
自1994年至今,我與《當代護士》攜手二十年,與《現代護理報》結緣14年,還有陸續訂閱了其它刊物。通過訂閱這些刊物,我看到了外面的世界,看到了自己的不足,身在基層,面對各種困難和挑戰,我用這些雜誌和報紙做武器,說服自己,只有堅持終身學習,才能與時俱進,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修養、道德情操、學術水平、綜合才能,實現人生價值。同時,通過閱讀各種文字,積累詞彙、開闊眼界、活躍思維,激發了我的寫作興趣和熱情,提高了文章的刊用率。從過去每年發表一篇文章,到如今保持每年發表二十餘篇文章,不能不說是我堅持寫作練習的效果。其中一半功勞應歸於媒體及編輯老師,如果沒有適合我的平台,沒有老師的支持和悉心指導,我可能會半途而廢,象身邊的同行一樣,與媒體無緣。因此,我應該珍惜已經擁有的,把寫作當做自己的最愛,在不影響工作和家庭的情況下,爭取把自己想寫的文字寫出來。這樣,業餘寫作也就成了我如今精神生活的主要部分,購物、美容、娛樂等永遠是次要的。
當然,我的寫作離不開工作、家庭、事業、朋友、健康等方面內容,我寫作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好地工作,把家庭維護好,為護理事業鼓勁,幫助朋友及其他人走出困境,為人類健康加油。
那麼,用什麼來衡量主要和次要呢?我用以下原則來衡量:1、利益原則(服從大局):工作是重要的,因為它是國家、集體和個人利益的融合體,熱愛工作就能實現報效祖國、為集體爭光、拿取合理報酬維持個人及家庭生活的願望。2、需要原則(生理、心理、愛和精神的正常需要):哪種需要最強烈,就應該把它放在重要位置。3、喜歡原則(愛好什麼):愛好美術、唱歌、表演、寫作等,就應該把它們作為人生的主要追求,創造條件來成就這些愛好。4、正確原則(符合真理、科學、正義、公平等範疇):讀書就要讀好書、做事就要做真善美的事、走路就要走正道。5、其它。人各有志,投其所好。在遵紀守法的前提下,選擇自己認為主要的,在現有的條件下,順其自然,積極投入,達到各盡所能的目的。
(二)適度及把握適度
適度就是恰到好處,這是很難達到的中庸境界。
舉一些實例。我們愛孩子要適度,不能太殘忍,把孩子當做發泄的工具,經常打罵孩子,也不能太嬌慣,把孩子的任何要求都當做是合理的,如七歲孩子喜歡玩遊戲,父母就給他買平板電腦玩遊戲,不管他的視力如何,就會提早造成孩子的近視;孩子自私不願意把玩具給其它孩子玩,父母不管,就可能造成孩子任性、驕橫;孩子不願意外出交往,父母把孩子鎖在家裡,就會造成孩子孤僻、不善言辭的性格。正確的干預應該是,父母買來電腦之後,要告訴孩子如何使用電腦,要督促孩子每次玩遊戲不超過一個小時,眼睛與電腦應保持一尺的距離,要在良好的光線下操作等。父母應告訴孩子,玩具可以借給別人玩,這樣可以吸引更多的小朋友一起玩,創造快樂。父母應主動帶孩子外出,認識自然和社會,與喜歡的東西(包括靜物、動物、人)交朋友,告訴孩子講禮貌,簡單介紹自己,樂意接觸別人,正確稱呼人等。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只有父母有意識地做到適度教育,才能培養孩子樂觀向上的品性,做一個踏實自信的人。
再拿工作來說,工作狂和工作懶散是偏離正常工作要求的。工作狂一心撲在工作上,沒有家庭觀念及其他愛好,不會照顧自己,容易勞累致病,被家人謾罵,被其他人議論為傻瓜,一旦在工作中受挫(如失業),他們就可能悲觀失望,產生無所適從的境況。工作懶散者則是令領導和同事頭疼的人,他們對工作不認真,容易出差錯、鬧矛盾,給其它工作人員帶來不利影響。工作中的適度,就是顧及集體和個人利益,對工作負責,認真履行職責,對同事尊重,分工合作,互幫互惠,講原則,力求公平合理,享受工作帶來的快樂。
在人與人的交往中,不管是親人朋友,還是未曾相識的人,按照倫理道德、法律法規來約束自己的言行。既不能太熱情、信任、依戀,為對方無限期地付出,也不能太冷淡、懷疑、絕情,不給對方一點好處,因為物極必反,前者可以使對方產生依賴性,後者可以使對方產生仇恨,雙方不平衡的心態,必然會想辦法改變各自的態度,熱情的人可能懷疑自己的能力——只講奉獻的人是神,不是神的人只能做到適可而止;冷淡的人也需要友情,沒有友情的人寸步難行。經過時間的考驗,熱情和冷淡的人,都在改變各自的言行,逐漸走到一起,走上平淡、平和、平靜的生活境地。
每一個人都是自由和不自由的混合體。自由的時候基本上是獨處的,如寫作是自由的,寫自己喜歡的文字;不自由的時候則說明個體與他人或社會聯繫在一起,在單位要遵守各種規章制度,在社會團體中要受組織約束,在家庭里要顧及家人的感受,等等。因此,要想保持平和的心態,講究適度生活,就要處理好各種關係,避免矛盾或衝突的頻繁發生,如個人與單位、家庭、社會、國家的關係要擺正——個人永遠是微小的,只能擺在後面,即顧全大局;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有親疏、厚薄之分,但總是互惠互利的,即對等或平等的關係,一方改變了態度,另一方也會跟隨改變,否則,就會失去平衡。如父母與兒女及兄弟姐妹之間是血緣關係,因為養育之恩,共同生活在一起的時間長,親情才會厚重;師生、同學、同事、朋友等關係也是隨時間而變化的,或濃或淡,跟各自的情感投入和所處的環境有關,不能隨意取捨,也不能怨恨對方。
綜上所述,人的一生中,有必要分清主要和次要的事情,注意主次之間的自然轉換,把握好人生的各個階段,不斷調和自己的心態,力求在適應環境的情況下,過自由、幸福、快樂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