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散文>經典散文>川行散記之八--淺唱一段山水謠

川行散記之八--淺唱一段山水謠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pp958

  藏家老阿媽拿着話筒,站在她自家的廳堂里,唱起了調調。聲音清透,穿越了屋頂,穿越了房梁,婉轉悠揚,她寬大溫暖的藏袍上,格桑花繽紛搖曳。在那歌聲中,峨眉金頂那奪目炙熱的陽光照進來,彝族姑娘彩裙飛揚,變臉大師忽的一下子臉譜就變了,一仰頭一團火就噴出來,武侯祠參天的喜樹輝映着最後一抹斜陽。風吹來窗外的青草香,我穿越記憶之門,走進路上時光。

  錦里燈火

  結束了九寨溝神奇之旅,告別那山,那水,那人。坐着巴士一路昏睡。下午兩點,我們回到了成都。多少年前,有人寫文章,提名《成都,成都》,一座城池,一個人的愛恨交纏。7月的成都悶熱難當,特別是坐在接我們回酒店的那輛破舊的小麵包車上。司機是個三四十歲的中年男人,想必他今日是不愉快的。他不時的對着電話,用四川男人特有的語調說:“我也不曉得是咋子回事,Tmd”。路上奇堵,幾步一停,幾米一挪。感覺一身汗瞬間就濕透了衣衫,只能忍耐着。好在終於通暢了,我們終於坐在乾淨整潔,現在看來倍覺溫馨的酒店裡。

  稍事休息,乘車來到錦里。一個以小吃聞名的街巷。下午5點,錦里擁擠着遊人。幾乎肩膀碰到肩膀。這裡有古老的閣樓,被歲月打磨得平滑的青石板路。有各樣的攤子,各樣的藝人,各樣的酒吧,各樣的小吃。人們慕名而來,小吃店擁擠不堪。鹽水鴨串,酸辣粉,龍抄手,夫妻肺片,糖漿乾果,老媽蹄花……想必這些都是極正宗的。走在這老街巷的青石板路上,看到一種種的手藝。吹糖人的,在雞蛋上畫畫的,留着白鬍子悠閑的端着大茶碗喝茶的,穿着金色長馬褂臉上塗抹着金粉、垂着一條大辮子、帶着小圓帽搖着扇子的,還有那幾乎是俯衝過來,倒推着小貨車一路吆喝的車夫。在這兒熱鬧喧囂中,前方閣樓上的古戲台安卧於鬧市之上。想必這戲台定是上演了不知多少出人間的起起落落,悲歡離合。

  錦里之側,武侯祀安靜佇立。步入祠堂,只見翠竹環繞這一方安靜的院落。桃源結義的三兄弟,他們的塑像被供奉在此。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諸葛亮,和他戰死的兒子,孫子居中間庭院。劉備和他的孫子居前庭院。他那不爭氣的兒子劉禪無塑像於此。關羽,張飛各有其所。更有《前出師表》《后出師表》雕刻碑文於院牆之上。更有文武之將分立兩側院落。這武侯祀是民國時期復建,裡面栩栩如生的眾位英雄的彩繪雕塑出自清末。在這裡,我的心被這些英雄們震撼了。諸葛之家三代英烈,那二十歲即戰死沙場的諸葛之孫讓你心疼。就是這樣一群人,在歷史的戰場上,折戟沉沙,讓人好不景仰。

  天色漸漸暗淡,一種名為喜樹的樹木枝繁葉茂。鳥抖擻着翅膀勝似閑庭信步。祠堂里的諸葛先生及他的眾位兄弟,子侄兒孫被溫暖的橘色燈火映襯。他們是那麼英俊,那麼威武,那麼深沉。

  佛都樂山

  從成都出發,到樂山,不足兩個小時。比較之前的行程顯得輕鬆多了。一路上,見公路兩旁人家白牆灰瓦,一個個農舍院落。這些房子略顯破舊,不似九寨溝方向那般簇新氣派。農田裡稻苗碧綠。不知道這是否是他們的第二季水稻。

  樂山大佛,依山傍水。建於唐朝,至今歷1300年風雨。為一名為海通法師的高僧,為防範三江水患而修建。相傳當年,有貪官想剋扣修佛之銀,海通法師怒挖自己雙目,另貪官好生慚愧。大佛得以修建,然海通卻因傷圓寂。海通法師之後,又有兩位繼承海通未完之業,總歷90年之艱辛,得以修成舉世矚目的樂山大佛。

  大佛建造的年代,沒有一點現代化的科技與工具,憑的都是古人的心志與智慧。這時候,你不得不為古人所敬佩。禪院,佛法,東方文明自有其博大精深之處。 站在大佛頭頂相鄰的欄杆處,只見這大佛腳踏山底,頭頂山川。高大卻不猙獰,慈眉善目,微睜雙目,笑對眾生。有一組專門給遊人拍攝與大佛合影留念的婦女,與熙熙攘攘的人流中,拉過你的胳膊,遊人若木偶般被她們操控,然照出來的照片的確有趣,摸的多是大佛的頭,耳,鼻,各有講究,各有一套喜人的說法。這75元花的還是值得的。

  因遊人眾多,僅僅是攀爬大佛入口處,排隊等候的人群即已經蜿蜒數百米。再望下大佛側面的幾曲棧道,早已人流擁堵,寸步難行。只能聽從導遊之意,站在山頂遠遠一望,便告別大佛,向山中古剎走去。這時陽光明媚,時有鳥在樹梢間扇動羽翼。一側岩壁之上,雕刻易經碑文。我在一現代碑文前駐足,輕聲朗讀依稀可讀懂的字句。說的是無所不能的一,講的是一字當中蘊含的人生哲理。

  跟隨導遊,一路下山。拾階而下,見翠竹在山間隨風輕舞。大葉芭蕉油綠綠的。至山腳一路陰涼。導遊一路講解佛法,同行團中有一兩女子極為虔誠,其它人興趣不大。至佛事店中,請佛法掛件的又是少之又少。自出得門來,導遊話語極少。

  一路無話,至佛都方向。途經一豆花小店,招牌上赫然寫着《舌尖上的中國2》拍攝之地。幾個人就偷偷停下腳部,去品嘗這山間美味。

  佛都果然不同反響。一千年卧佛雕刻於崖壁之上。此佛雕刻於東漢,原隱匿於山中,一次山中大雨。引發泥石流,才得以見。 那卧佛慈眉善目,雍容着姿態。長170米,佛像頭南足北,側身安卧,中段以自然植被象徵袈裟披蓋佛身,顯現釋迦牟尼涅升化之態。據考證,此佛修造於東漢,比樂山大佛的年代要久遠許多。

  俊秀峨眉

  從成都出發,路經熊貓館,見到了憨態可掬白肚皮黑眼圈的大熊貓,在遊人面前大擺姿態,或立或卧,或攀爬或吊著秋天,那姿態絕對的“高大上”。而烏木館里經千年烏木雕刻的女子們縞衣綦巾的模樣甚是好看,特別是那幾個整雕《紅樓夢》、《西遊記》等幾部大著作里的人物與場景都被呈現在那烏木之上,真有巧奪天工之嘆。抵達峨眉山腳,已是傍晚。然周遭一片喧嘩。山腳下的人家,紛紛做着旅店和大排擋的生意,碳爐子里火燒的正旺,各樣的食材被那一雙雙滿是力量的手臂轟進鍋灶里去,隨着一聲接一聲的滋啦滋啦的聲響,那美味也頃刻間充斥着排擋間,讓你沉睡的味蕾瞬間驚醒。

  我入住在巷道里的一家庭旅館。甚為可喜的是那扇窗,站在窗口向外面望,眼前一溜鴉青的瓦片屋頂,對面人家窗子月白的窗口飄動着藕色的窗紗。街巷裡遊人來來往往,絡繹不絕,大多興奮着表情。下得樓來,店主人已然在那裡招呼我們,要前往歡樂彝家享用彝家特色晚餐。一個梳着髮髻頭髮斑白,然腳步靈巧的阿婆把我們送到那裡。步行只需幾分鐘即可到達。落座后,不一會那一盤一碗的噴着香的特色菜肴即端上來了。因為彼此都不是很熟絡,也就大多悶着頭吃着。然這桌子上的美味卻又是極為誘人的,錫紙包裹着香氣撲鼻的土雞、有紅有白肥而不膩的骨頭飯、澆着一層辣椒而又別有口味的辣椒魚,還有那麼些叫不上名字的。這對於一路寡淡在團餐的煎熬的嘴巴來講無疑是饕餮之餐了。 走到院子里的時候,只見許多花朵般的姑娘已然盛裝在那裡。遊人即坌沓圍坐在院子周圍。不一會,火把燃起,姑娘們舞姿極為靈動,大有“婉若游龍,翩若驚鴻”之態。

  而隨後在劇場里演出又是讓人驚嘆不止的。點油燈裡面的小丑有着了得的功夫,那個光頭短腿的小丑,被他俊俏的小媳婦欺負得甚是好笑,而他的頭皮也好比長了小手一般,只見他的雙手若鉗子一般緊緊抓住長條板凳,雙腿從兩臂的外側倒翻過來,油燈穩穩的落坐在他光亮的頭頂之上,只靠頭皮的一點點動力,將油燈一點點的移動至脖頸,這時候,他的姿勢又是常人所不能做到的。表面粗鄙,實則精到。而峨眉功夫更有凌雲之勢。那一個小夥子的咽喉處被北幾個小夥子用鋒利的長矛頂着,而那長矛因為是被用了力氣,都是弓起來的,讓人看了好不驚詫。而那師傅的二指禪功夫,也是讓人大開眼界的。手影戲也很有趣,只兩個人的兩雙手,在那燈影下的圓形幕布上,一會是狗和鴨子打起來了,一會又是兔子趴在大白鵝的頭頂上,一會又是這樣那樣的情景。一個帥氣的小夥子,高舉着木偶的表演也是極為精彩的。只見他一路舞蹈過來,那木偶在那小夥子的手臂里,分明是復活了,好比是蒲松齡的《聊齋》里,那個小玉。兩個你來我往,痴纏哀怨,好生動。

  最精彩的,當屬變臉絕活的精彩絕倫。不愧是變臉大師的親傳弟子,只見在那鑼鼓緊密的聲響來,那個一身黑衣打扮,頭戴紅菱官帽的主角在一群徒弟的簇擁下就上場了。一招一式,舉手投足透着乾淨利落。只見他一側臉,那臉上的黑花臉就變成了老綠色,再一搖頭就又變成了海棠紅。更叫絕的,是他疾風一般的走下了舞台,來到了觀眾們中間,這一下子大家就都睜大了眼睛。可還是看不出個中蹊蹺,只見這臉譜變換多段。甚至變成了演員的本色,還能再變成大花臉的模樣。間有噴火絕活相映襯。演出結束,遊人們心滿意足的離去。踢踏着腳步,走在峨眉幽深安靜的夜色里。次日清晨,在酣睡中,就聽得隔壁的人開始彼此召喚着,樓梯上腳步踢踏的聲響。不一會,在我的鬧錶還沒響鈴的時候,店家女主人已經來敲門了,告訴我們該啟程了。

  乘上巴士,來到峨眉山售票大廳。我們的導遊雖是嬌小的,確實富有能量的。只見她來回穿梭在售票窗口,辦理着各樣的票證。不一會,就在擁擠的人流中為我們開闢出一條路徑來,而後又極為熟稔的招呼我們坐上了上山的巴士。這峨眉太大了,這車站大的可以同任何一個城市的交通樞紐中心相比了。

  我們的第一站是登金頂。峨眉山154平方公里的景區,任誰來都只能是取其一二處了。十年前來這裡,只去了清音閣和萬年寺,以至於一想起來,就感覺到很遺憾了。而這次特意選了登金頂的行程。峨眉山一年365天,有300天下雨。趕上這樣晴好的天氣實屬難得。當我們在擁擠狹長的甬道一點點的挪動腳步,終於乘上了峨嵋山的百人纜車。一個大鐵皮車廂,好似街巷裡奔馳的公交車般大小。這是我第一次乘坐這樣碩大的空中巴士。車體在山谷里急行。雲霧繚繞處只見白霧。當穿過雲霧之上,峨嵋山雄偉的英姿瞬間展現。無數蒼松翠柏屹立於崖壁之畔,景色好不奇美。連三十好幾的大人們都忍不住大聲驚嘆!更別提孩童了!走下空中纜車,步行數百米,蜿蜒小徑上,峨嵋牡丹葉子茂盛。劍竹正油綠着枝葉。按照導遊的指引,我抬起右腳。踏上81個台階。不回頭,在盡頭處輕舉左手,拍拍後腦,據說,這樣煩惱既無。再上行數十個台階,神秘的金頂呈現眼前。

  時日,陽光格外晴好。太陽光把十方普賢菩薩像輝映的更加氣勢如虹。金頂金佛系銅鑄鎦金工藝佛像造像,通高48米,總重量達660噸,金像通高48米,象徵著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個大願。其中,台座高6米,長寬各27米,四面刻有普賢菩薩十種廣大行願。外部採用花崗石浮雕裝飾,十方普賢像高42米,重350噸。大雄寶殿,採用銅瓦,梁栓、門窗、斗拱等均為銅鑄,也稱銅殿。金佛台座上,擺放着無數祈願的蓮花燈,據說,要有佛法盛事在此舉行。

  我沿着石板路拾級而上,放眼望去,山川樹木一應掩映在雲海之中。特別是遠處山峰上,忽見一亭台樓宇,剛想拿出相機拍下來,一陣雲霧過來,又將之掩映了蹤影。沿着大殿旁的小路下行,欄杆外即為陡峭的懸崖。在3千多米的金頂向下眺望,感受到自然的博大和個體的渺小。這山石樹木自古至今,自然之中花開花落,朝代更迭。然山川之巍峨常在,樹木青蔥年年。

  下山路上,那些睡醒了的猴子們覓食正酣。一副見怪不怪的模樣,倒讓你不曉得到底是遊人還看猴子,還是猴子在戲耍遊人。總是有趣的。我們又來至清音閣。只見水流甘洌,聽得泉水琤琮。沿着翠竹掩映的山路下山,在一山腰人家,喝一碗微苦的清茶,在路上卻是一點不也覺得疲憊。路上偶遇一八十多歲的老婦,手拿山竹為拐,腳步從容的一個人向山下走去,人群里不禁嘖嘖讚歎。只見山風搖曳着竹林,山腳處一池塘波平如鏡。抬滑竿的漢子脖子上掛着浸滿汗水的毛巾準備回家了。我亦踏上了歸程。

  後記

  當飛機在瀋陽桃仙機場降落的時候,短暫的旅行畫上了一個大大的句號。我登上機場巴士,看窗外再也熟悉不過的風景。今日,當我伏案神思,那彝族的,藏族,羌族的歌舞似乎又歌舞起來。那宛轉悠揚的曲調回應在大山中,久久不曾散去。他們眸子里閃爍着淳樸的光芒。我背着大白背包,穿着繡花布鞋,走進了他們的村寨,走進了童話般的九寨。生命是一場旅行,也是一場艱難的跋涉。每個走在路上的人們,都有每個人內心豐富博大的世界。我喜歡走進未知的世界,當雙足踏上一片新鮮的土地,當看到聽到那些此生也許只見一面的人們,他們以本性里淳樸與良善洗滌你心靈上裹敷的塵埃與冰雪。此程的結束,意味這下一程的開始。那嘹亮悠揚的山水謠,會再次縈繞。



川行散記之八--淺唱一段山水謠 標籤:笑貓日記之塔頂上的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