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散文>經典散文>母親的這把鐮刀

母親的這把鐮刀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小景

  老家的農具房裡,有着各種的農具,小到手鏟,大到耕犁,而卻在不起眼的牆角里,有一把鐮刀,靜靜的掛在斑斑的牆上,那木製的鐮刀手柄隨着時間的記憶被打磨的油光可鑒,鋒利的刀鋒上也染上了斑駁的銹跡,卻依然不失往常的風采。這一把鐮刀是母親的,它陪伴着母親走過了青黃不接到豐衣足食的年代。

  有一次過節回家,問起母親這把鐮刀怎麼還在,為什麼不當廢鐵賣掉它,母親沉默不語,從母親的表情上感覺到母親心裡的難過,我也不再去問,後來,母親回憶了關於這把鐮刀的一段記憶。

  母親出生時,正趕上文革十年初期,又剛剛經歷過大災荒,當時的農村是缺衣少食的年代,只要不去下地勞動,不去掙那一份工,就沒有吃穿,而母親就在這樣的環境下一步步的成長着。

  當時村裡的孩子很多,到七八歲的時候都學會了幫大人們干點家務活,當母親第一次拿起這把寒光閃閃的鐮刀時,有點害怕,在割豬草的過程中一次次的把手划傷,母親從不感覺到疼痛,她想,她這樣不去做,因為那時候割豬草也算半分工,多干點多掙點,母親姊妹多,就不愁上頓不接下頓了。母親第一次完成割豬草,接下里的日子也就習慣成自然了,割豬草,母親手裡的鐮刀越來越熟練,從一開始的小心翼翼到最後的爐火純青。

  在那樣一個青黃不接的年代,吃飽穿暖是重中之重,平時的上課學習對於當時的文革年代不是那麼的重要,所以農村的大多數孩子都在課餘的時間裡搶的去做工分。後來,為了吃穿,母親在磕磕絆絆的讀到了小學三年級,就遺憾的輟學了,雖然更多的是不舍與難過,但母親每每握着手裡的鐮刀時,想到能吃飽,減輕姥爺姥姥的壓力,心裡也就平衡了,最後順理成章的下地幹活。

  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了全國,開始從集體分開單幹,家家分到地了,接下來的日子也就是翻天覆地的忙碌着,忙完地里忙家裡,要幫着姥爺姥姥干農活,又要照顧年幼的弟弟。在那個正直求學的花季,也有重新上學的機會了,母親依然默默無聞的面朝黃土背朝天,早出晚歸不辭辛苦的勞作着。而這把鐮刀在母親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勞作中,也變得越來越鋒利,鐮刀的手柄已被母親的汗水浸染的油光可鑒,銳利的刀鋒閃着歲月的寒光,見證了母親樸實成長的歲月。

  貧窮的歲月里,母親為了家的溫飽,為了減輕姥爺姥姥的勞累,在歲月的長河裡慢慢的磨礪着,像極了那把握在母親手裡的鐮刀,有鋒利的性格,不服輸的脾性,勤勞樸實的美德。

  母親帶着歲月積累起來的美德,嫁給我了我的父親,也開始了清貧相夫教子的生活。

  家裡的一貧如洗,母親沒有灰心喪氣,而是努力地去面對,默默的一起陪伴父親改變。母親結婚不久,在一次回娘家就帶回了這把鐮刀,而這一把鐮刀被母親運用的風生水起,貫穿在一年四季的生活里。初春季節,母親常會帶上鐮刀出入在山野里,割點野菜拿到集市上換點錢,來減輕家裡的生計;秋收的季節,母親會帶上鐮刀出入在田地里,一片片成熟的莊稼,都敗在母親的鐮刀下,收割着豐收的喜悅;寒冷的冬季,母親會帶上鐮刀出入在樹林里,一簇簇枯黃了草,變成了牛羊漫長冬季里的美食。這一把鐮刀,一刀一刀的揮割下去,輝出去了清貧歲月里的辛勤汗水,收割了清貧歲月里的幸福美滿,母親就像這把鐮刀,不停地收割着清貧的歲月,不停的收割着生活里成串成串的幸福。

  時光旖旎,白駒過隙,母親隨着歲月的更替,漸漸地彎成了一把鐮刀,而那些與鐮刀手柄一樣的品格,卻越來越直,我是一個走出會寧大山裡的學子,卻在母親深深的教導下,學會了把歲月當麥子,手握一把淡然的鐮刀,獨守安然,收穫着屬於自己的一切。

  文 落莫然 ( )



母親的這把鐮刀 標籤:父親的病 母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