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去之前,三清山吸引我的不是其他,而是“三清”二字。對於“三清”我曾經有過很多理解:做一個健康養生的人要清身、清心、清神;做一個修身自律的人要清貧、清正、清廉;作一個逍遙自在的人要清秀、清靜、清閑,做一個快樂平凡的人要清白、清氣、清潔,但是我知道這只是自己的揣摩,也許多少能與三清有些聯繫,可三清山的三清是因為道家的三清——“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而名。另外,之所以對三清山有點特殊,是因在很多資料看到其主峰玉京峰海拔為1819,而我的生日隱含其中,但讓我糊塗的是又有資料上為1816,讓人似是而非,我渴望能實地一去探個究竟。雖然這多少有些唯心主義和自作多情,但畢竟也還有一定數字意識作用讓我牽強附會,何況三清山本身就是我嚮往的一個尋幽覓道的地方呢?
婺源三清山之行,作為許久的願望,在偶然中得以成行。婦女節公司組織部分女職工旅遊,妻子在內,我是特邀。這讓我既高興有些猶豫:高興的是和婺源與三清山終於得見,忐忑的是畢竟是一次不自由之行,只有我一個男同志:尤其像我偏內向,不會唱歌也不會跳舞,不會熱鬧的人,而集體活動中其實是需要會鬧會笑會講的人的,不過幸好我還能攝影,可以作為一個隨行攝影師前往,想到此我也就心裡不再有什麼疙瘩與不好意思了,坦然接受了。我一路上把《道德經》看了很多遍,雖然去三清山也許更要看的是葛洪的《抱朴子》,但我希望藉此機會更好理解好萬經之王的《道德經》,畢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而萬法歸宗,《抱朴子》也是《道德經》的產物。
2011年3月12日,我們一行十幾個人從婺源一大早我們就來到了三清山。第一天真的是不清靜,不是因為景色由於雨霧而變得模糊,而是因為導遊的應付與隨心,未能看到三清山的精華,只是纜車而上,走了一圈西海岸和陽光海岸,途徑了南清園區,而幾個主要代表景色卻都錯失了。也許是昨天在婺源江灣購物點的一無所獲使然。導遊解釋是三清山是要看三次才可以看清的,雖然我不知道三清山的三清還有此含義,但我知道如果這樣馬馬虎虎草率而行,不要說三次,就是百次又豈能看清?現在的很多導遊我真的不喜歡,不僅把自己利益看的太重,而且還對景點視覺疲勞日久生厭,但是導遊畢竟是導遊,就是要把自己多遍看到的積累告訴遊人,尤其是第一次來的人,這是工作責任更是職業道德所在。因此在回去的路上,導遊越辯解一次難以看到三清山的美景與精華,我們越覺得火氣,於是大家確定第二天不休息,也不去購物了,直接二上三清山,以消除第一天去收穫甚少的遺憾。雖然有些折騰,但真的很值,而且事後我們也沒有為難導遊,依然給與了不至於影響工作的評價。
三清山真的有點尋尋覓覓的感覺,我們在山中沿着環山公路盤旋而上,在一折接着一折、一曲連着一曲、一彎拐進一彎中,終於到了三清山的南山景區門口,即外雙溪旅遊綜合服務區。沒有什麼選擇,是自願,也是隨眾,也是導遊的安排,我們就直接到了索道站。
三清山南山索道全長有二三千長,行程半個多小時,置身其里,如仙人漫步於雲中,在徐徐滑移中,三清山的風光如序曲一般緩緩拉開了帷幕,而且越近越精彩。眼下是山道,蜿蜒於內雙溪,少許遊人如蟻而行,沿途是琵笆亭、瀉玉橋、疊翠亭,其中有一塊巨石上書寫的“三清山”的依稀可見。左邊是群峰矗立,包括火箭峰、眾仙迎賓、老狼抱石、老君睡浴、金盔將軍、唐僧西征等密集排列,其中火箭峰最為形象,在兩山石中巍然矗立,如隨時而射向天際。右側則是老道望月,雖然白天無月,但老道依然遙望蒼穹,我想其也許是“若有所思而不舍晝夜”吧。不過道人的出現讓我覺得三清山開始有道家名山的氣氛了。由於老道拜月知道在先,我覺得左側的群峰也不應是剛才的所名之景,尤其是老君睡浴,我覺得是不融洽的,這明顯沒有整體呼應,我覺得在老道坐而論道的對面此群峰似乎應該想象成“眾生向道”,道理聲聲如甘露滋潤,火箭峰如嫩芽破土茁壯成長,其他眾峰則或是馴服的豺狼虎豹,或是遠道而來的各色人等,均在聚精會神洗耳恭聽。一切眼前景色最後皆歸結落於中間經典的觀音賞曲:在天門群峰的背景之中,三座山峰遠近相疊,一如觀音,一如道人,一如琵琶在其懷,甚是形象。這雖然也是三清山三大標誌景觀之一,不過很多人都是在纜車左顧右盼中,或者無心無知中錯過了,很是讓人遺憾。觀音聽琵琶,總是讓人想起了《琵琶行》,只是不知此道人所彈何曲?是“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后《六幺》”?還是思想的《大浪淘沙》,還是景色的《十面埋伏》,或者只是在為自己誦吟《道德經》伴奏?不過作為道教名山,先入為主的是佛家觀音而不是什麼元君,或者女道仙人,這多少讓我感覺突兀,我想這主要還是道教中女仙相對少的原因,我想如果在我家鄉山東的泰山,此聽曲之石一定是碧霞元君泰山奶奶了。
坐纜車快捷而輕鬆,但也錯過了步行欣賞“觀音賞曲”的最佳點琵笆亭,我覺得略有遺憾,否則也許在那裡,有清溪石上流的瀉玉橋相伴,細品亭上的“客守小亭聽聲聲琵琶清音,君到三清看處處峰巒壯觀”的楹聯,我想我一定可以聽出感受到真正的天籟之音。
一層一層梯雲嶺,一疊一疊疊翠亭。上有觀音慈悲影,下有清溪瀉玉聲。
左立朝拜眾生靈,右坐道人拜月明。天門頓開展群峰,此中絕景展奇形。
人在空中望三清,天籟之音側耳聽。心裡亦顫也靜平,悟得大道解真經。
誰人彈得琵琶曲,為何至今尚無名?不知身在廣寒宮,還是民間老仙翁?
下了纜車,向左而行不遠,導遊就把我們領到了西海岸景區。西海岸景區是三清山體驗險峻的一條懸浮線,基本全行走在高空棧道之上,離地在200米以上,全長4000米,其中3600多米沒有台階,被稱為世界上最高最長的高空棧道,沿途主要景點有神童負松(思過崖)、仙橋墩、送子觀音、媽祖導航、葫蘆彎、雙乳石、花果山、猴王觀寶、螺螄谷等。但由於天氣陰雨,霧濛濛中其實我們也看不太清楚,相對印象深刻,準確的說是看得清晰的不多,只有神童負松、送子觀音、葫蘆彎、雙乳石几個近棧道邊的還得以一見。不過也正是因為如此,路邊平日平常司空見慣的松樹反而在雨霧中成了剪影一般,給我留下了很深的記憶,感覺三清山真的不愧為是“雲霧的故鄉,松石的畫廊”。三清山的松或站或掛,或卧或懸,或成群結伴,或獨領風騷,似乎每一棵都是一件藝術品,每一處驀然回首都是一組鏡頭,尤其是很多松樹一起,因為霧氣讓遠的看不清了,可以清晰的感覺他們的枝條的整齊劃一,似乎都是山風精心梳理的結果,讓我嘖嘖稱讚,雖然實際上這不過是路邊的風光。
西海岸我們沒有走完,過了玉女獻花,我們就從簡易小道過去了陽光海岸,而沒有去近在咫尺的三清宮,對於此我是深以為憾的,為不能體味到1600多年歷史沉澱的道教文化景觀,為不能見識到中國古代道教建築的露天博物館,為此行只是看了天然而忽略了人文。
在萬松嶺我們途徑到玉京峰的分叉道。說實在的,玉京峰我是真的很想去。因為是其是三清山的主峰,而對於一個游者,一個喜歡深度游的游者,到一座山除非其頂峰不能攀登,否則我總覺得是一個遺憾。即使從大的景區角度也許頂峰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甚至只是數百計景點中的一點,但也會總覺得因為自己沒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而莫名的有“不識廬山真面目,只因身在此山中”的迷茫。何況一路之上還有仙人履跡可以邁步登真,有木魚鎮鰲可以傾聽太上老君,有玉京絕頂可以一觀蓬萊三島呢?當然更為重要的是,我可以去看看玉京峰到底是海拔1819米還是1816米。不過後來通過資料再次核查,我覺得似乎是頂峰東側岩石標高所在是1816米,而西側還高出3米的岩石頂端應當是1819米。想歸想:但我知道作為三清山最消耗體力、也耗時不小的景區,這絕不是可以隨便就能單兵行動而置大部隊於不顧就可以捷足先登的,對此我只能說下次再見會有時了。
陽光海岸也是一段體驗在險峻之上觀景的高空棧道,主要景點有渡仙橋、乾坤台、三龍出山、迎客松、飛龍迎賓等,全程三公里,比西海岸略短。但我們走了一個海岸之後,不僅因為雨霧而視覺疲憊,更因長途跋涉而腳步疲憊了,大部分人沒有什麼感覺,甚至有的人覺得索然無味,不時說出“三清山不過如此,也沒有什麼好看”的喪氣話。我記得,只有在高懸於懸崖半空的渡仙橋和透明玻璃台,才似乎讓很多人因膽怯而興奮,因恐懼而刺激。現在想想,旅遊順序真的是很重要,這個導遊給我們拉的序幕實在太長,縱有“萬千絕景在三清”,但如果“千步萬步還不來”,也是讓人感覺大打折扣的。不過相對來說,自北向南真的是景色越走越好,尤其是迎客松和飛龍迎賓以後,雨也停了,雲霧也時聚時散了,奇岩怪石也顯山漏水了,雖然還是有點“猶抱琵琶半遮面”,但是畢竟是“此時無聲勝有聲”了。飛龍迎賓如一眼鏡蛇飛舞而起,但我覺得一旦想到眼鏡蛇翹首以待,就難以承蒙熱情,我以為其更似一指出手的“跟我來”的姿勢。迎客松在小飛龍對面陡峭的石壁之上,干挺枝舒,雖然難以接近,但就風姿而言與黃山相比毫不孫色。據說在沿途可以看到巨蟒出山,但我真的沒有注意,我想這是雲霧的原因,也是在觀測點上缺乏提示的原因。
結束了陽光海岸的行走,已經是中午12點多,十幾里的山路已經讓我們的團隊兵困馬乏,於是我們過一線峽就在玉皇頂服務處開始了團餐午飯。雖然這裡真的人滿為患、遊客如蜂擁蟻簇,但如果能置若罔聞,如在無人之地,此處真的是可以秀色可餐的。
玉皇頂原為“禹皇頂”,傳說禹皇曾登此治理水患而名,為南清園景區最高點觀景台。置身其上,不僅可以一飽眼福,而且秀峰美色、三龍出海等近在眼前。秀峰如盆景,卓然獨立,奇峰岩石之上一棵松樹如點睛之筆,不傲不卑,恰到好處。三龍出海是數塊巨大粗狂的岩石如蛟龍出海一樣仰首引頸而出,如同實在按捺不住周邊大山的壓迫而終見天日。
狐狸啃雞位於三龍出海的對面,恰似一狐狸剛剛逮住一隻雞,甩開了其他爭奪者的追趕,爬上山頂正準備獨自享受美餐。而蝸牛戲松,我想這一定是一個一個蝸牛之王,兩條觸角惟妙惟肖直逼山頂的松樹似乎在向世人表白:誰說蝸牛爬的慢爬不高,我這不是上來了嗎?而樹抱石則感覺特別給力,一棵松樹在卵狀磐石上筆直挺拔而立,似乎下面的不是一塊石頭而是奇珍異寶,其根須如人之手掌也似章魚之足將其纏繞盤旋,牢牢抓住據為己有。我到了葛洪獻丹的下面才意識到:喔,原來在那棵松樹的心裡,那塊石頭真的不是石頭,而是山上開山鼻祖葛洪葯葫蘆灑下的長生不老的金丹呀!怪不得其這麼難捨難棄,也怪不得其長得如此獨樹一幟。說實在的,到了這裡我們才感覺三清山似乎又慢慢揭開了頭巾,在我們面前露出了芳容,確實是非比尋常。不僅是美,不僅是奇,而且有趣。
福壽門在兩塊大岩石之間,與眾不同的是在夾縫中,一根天然長柱又將一線天分成了兩門,而讓遊人的選擇左右為難?到底是要幸福還是要長壽的,其實沒有矛盾也不必糾結,圍着柱子繞一圈即福壽兼得,多走一點路自然就能多一些吉祥,一份汗水一份收穫嘛!
帶着福壽的祝福,我們就到了老莊論道的面前。在一處山峰之上,兩塊酷似耄耋老人的岩石在群松的掩映下相對而坐,似乎在靜思冥想,也似乎在坐而論道。我看得好奇,更覺耳畔發癢,想聆聽他們在說些什麼,是交流《道德經》和《逍遙遊》,還是修訂《莊子》與《老子》?仰或是他們的後世繼承開拓者,同是道教先賢、三清山的開山始祖葛洪的《抱朴子》?老李強調為社會服務,莊周倡導回歸自然,葛洪“見素抱樸,少私寡慾”,但不論他們在交流探討什麼?他們都是道家哲學思想的創始人,他們的道家精神是一致的,他們最後都是歸隱於山林。什麼是仙?“人在山上為仙,老而不死曰仙。”看到他們不論是周邊花開花落,還是獸走鳥飛,不論是萬籟俱靜,還是人來人往,不論還是天高雲淡,還是天寒地凍,不論四季交替,還是寒暑流轉,他們都是那麼端坐不動,無我兩忘,似乎與大自然完全融為一體。我想“正法眼藏,涅盤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他們默然靜坐千秋萬年,也許告訴我們世人就是一切要順其自然,道法自然吧。
在意猶未盡中,不覺我們跟着導遊就到了下纜車的地方,而此時只有1點多,這麼快就結束了?真的也許是時間還太早,導遊便帶我們去了萬壽園。事後想想,其實她在玉皇頂就該帶領我們順時針周遊南清園景區的,時間絕對足夠。
萬壽園位於梯雲嶺一側,也就是上山時所見觀音聽曲中的那個白天彈琵琶、晚上拜月的道人所在。全程只有一公里,相比其他部分,一般團隊都是作為靈活機動部分而選擇的,但我們第一天最完整的部分也就是這裡,這倒不是因為我在這裡終於發揮作用為所有的女同志留下了合影集體照的原因,而是因為其是獨立的圈的原因。沿途依次是彭祖壽星、混元台、流霞橋、觀音台、會仙台、鶴壽頂、孔雀石、海獅吞月、犀牛石、得祿台、平安橋,逍遙石等。彭祖壽星是一處雕刻于山崖邊長須冉冉的人工雕像;混元台是圍繞一凸出圓石而平鋪的小廣場,相對而言還是近距離的看到老道拜月、海獅吞月以及犀牛石等奇石山景讓我們感覺也不虛此行。一路之上,樹與石在這裡也多形式的存在,不僅有樹抱石,而且還有樹開石、樹倚石。雖然萬壽園應該是瀏覽最輕鬆的景區,但是由於東西海岸的太長徒步,很多女同志還是在逍遙石以及得祿台等地方就氣喘吁吁了。
上午走的路很多,可是看到的景觀很少,而到中午當興趣盎然起來,導遊又匆匆帶我們出來,而最後萬壽園畢竟太小而難以讓人滿足。在去玉山的途中,大家也對今天遊程感覺特別的不滿意,尤其是漸漸從資料地圖,知道最出名最經典的思春女神、巨蟒出山等景點我們都未曾謀面,而最精華的南清園景區,我們只是一葉障目不見森林的時候,我們都感覺導遊是在領我們徒步奔波,無限風光在險峰都給我們錯過了的時候,大家也變得牢騷滿腹了。
“冰為溪水玉為山”,晚上我們下榻於玲瓏而古樸的玉山縣城,漫步在半江青山半江城,徜徉於“安得此溪水,為我化春釀”的冰溪邊,別有一種靜謐清靜,感覺玉山也真是一個好地方,只是如果我們白天能一醉三清山的景色就好了,也省的我們勞民傷財的再去一次。
第二天真的也是老天開眼,太陽也出來了,天氣明顯的也比昨天好多了。此時導遊也變得有些尷尬不自在,但也更注意討好我們,真是好氣又好笑,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呀!下了纜車,我們直奔直接南清園景區。如果說三清山如藏在深閨人不知的隱在群山之中,而南清園作為三清山自然景觀最為奇妙的景區則更如酒香不怕巷子深的隱在了三清山之中。
遊仙谷是開始,也是序曲,進入其內。首先是一片紅山崖石刻,上面有很多的石刻,不僅有古代的:如“天下第一仙山”, “江南第一仙峰,天下無雙福地”,“蘊玉懷珠”,而且還有當代的:如吳官正“造物情義濃”等,讓我們從文字的角度、從前人的讚譽中先領略了一下其中的非比尋常。鱷魚峰又叫鍘刀石,在山谷中如一巨大的鱷魚在山側伸出頭,張開血盆大口,似乎在等着美味的餡餅從天而降,讓人害怕也讓人好笑。而神龍戲松則既獨立成景,如一條長長巨蛇順山坡而上附在山頂,又和旁邊端莊而坐的秀女峰相對而立,構成了一對龍鳳呈祥的天然畫面。
似乎是絕美的景色總是要深藏不露,不能讓人輕易而目睹,登山道便忽的從兩塊巨石的夾縫之間穿過,形成了一段險峻陡峭的一線天。大約有300個台階,最寬處也不過1米,狹仄得讓人膽戰心驚。松隱道人在一線天之上:一片奇松下一道人端詳而坐,彷彿對我們不理不睬,似乎在說我早已經捷足先登,你們怎麼這麼落後才來,與旁邊的姜太公釣魚一起構成了置之我們於度外的兩大世外高人形象,讓我不禁想起讓張良三撿草鞋的師傅黃石公。
剛鬆一口氣,欣賞完令人感慨萬千而生死相依的一枯一榮的兩棵松樹,我們便又置身於玉女開懷的艱辛攀登。雖然有小雞出殼做停留,但還是氣喘吁吁。玉女開懷真的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如兩乳渾圓飽滿,不僅光滑似肌,而且乳頭盡顯,尤其更為讓人心猿意馬的是下面居然還有一石挺拔而出,如男性的陽剛之物,實在讓人春心蕩漾,心潮澎湃。雖然是此處看天門群峰,別有一番視野,也蔚為壯觀,是不可多得的欣賞峰林俊秀的佳地,但也不敢久留此地,生怕被誤解為人是好色之徒。
告別玉女開懷后道路就輕鬆多了。玄日柱矗立在道路右側,我感覺其不僅神奇詭異如天外來客,回眸望去其更似一個奔波而來的駿馬之首。“女人看了笑哈哈,男人看了羞答答”,濟公唱歌又叫仙翁現陽,如一挺着大肚子的遊客突然內急,在公共場合下慌不擇地的一瀉為快。不過今天沒下雨,聽說遇上下雨天賊像。如果說這只是沿途的是笑話,那麼此處太清台、上清台、玉清台依次排列,真的就是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的寶地。尤其是玉清台不僅相對開闊,可以上眺玉京主峰,下俯神女峰,而且還有數松卓立在清晨形成五屏迎旭的獨家景觀。
從杜鵑谷下行,萬笏朝天、思春女神、巨蟒出山等三清山最為經典、也最為精華的景觀就依次不斷的展現在我們眼前了。
萬笏朝天,由一群拔地而起的巨大石柱形山峰組成,岩直如削,片片長條裂隙一面排開,狀如竹簡,如無數簇擁而放的玉笏。據說,上面頂端還有天狗食月,但是由於在這裡思春思春已經是真容顯現,我們也便難以停留細觀了。
思春女神是三清山首屈一指的標誌性景觀,天造地設,舉世無雙,俗稱神女峰,峰高80多米,面向玉京峰,整座山體造型如一位秀髮披肩的美女,手托着長青樹,凝神沉思端坐在崇山峻岭之中。作為最著名的象形岩石,我覺得其主要還不在於形似,還在於在朦朧與粗線條之中,滲透着了傳神傳情的姿態感,繼而有了靈魂。在我眼中:其既似正襟危坐,又似盤膝而坐;既似沉思不語,又似若有所言;既似衣襟斜掩,自己在梳妝打扮;又似懷中抱幼,眼眉中俱是母愛慈祥;既似在俯首看遠,又似在側首旁騖;既如面對着你,又有愛人的嬌,人母的慈;又如背對你,有情人的羞,仙人的神,讓人喜歡,讓人着迷,讓人嚮往,也讓人尊敬,讓人膜拜,實在讓人有“不解其中意,欲語已忘言”的感覺。雖然我名字有春,希望其真的是司春,但我覺得其真的不是簡單的司春,更是一種萬物皆無、物我兩忘的冥思境界。否則你想,她怎麼會面對上面的象徵榮華富貴的萬笏朝天不為所動,面對下面突如其來的巨蟒出山而熟視無睹如此淡定呢?
巨蟒峰就在思春女神的側下,從幽然的山谷中巍然聳立,拔地而起,高120多米,上粗下細,峰頂似蛇首,峰腰如蛇身,酷似一條碩大無比的蟒蛇從地下仰首而出,讓人多少有點觸目驚心,不寒而慄,真的不知道其是保護思春女神還是暗中窺伺思春女神?企鵝獻桃位於司春女神和巨蟒出山之間,其石形如一對企鵝立於仙桃之上,從另一方向看,又似因巨蟒乍現而受驚匆匆而行尋找師傅的道人。
告別巨蟒出山,我們繞路從坐纜車從另一側下來,到達金沙村遊客服務中心。金沙二字不僅讓我想起了“大浪淘沙始見金”的詩句,更讓我有一種 “看盡絕景始見金”的感覺。真的只有看過南清園,看過思春女神,看過巨蟒出山,才可以說看過了三清山,否則真的是糊塗馬大哈,食而不知其味的。玉比金貴。三清山三個主峰都是以玉字開頭,我想是這也說明了三清山是懷玉山的主峰,也是其所懷藏的最大的玉吧!三清山雖然從地質上屬於花崗岩石,但卻是西太平洋沿岸最美的花崗岩,而美石即為玉,三清山的石不但美,而且是美到了極致,甚至其形其神這是很多的美玉也難以超越的,因為玉多人工,而石貴天然。
“清絕塵囂天下無雙福地,高凌雲漢江南第一仙峰”,三清山,東險西奇,北秀南絕,中峰巍峨,相比於其他的山,我覺得三清山真的是一座集眾所長於一身,是一座絕美景色高度濃縮的山,說是兼具泰山之雄偉、華山之峻峭,峨眉之清秀,雁盪之怪石,黃山之奇松,匡廬之瀑布,衡山之奇煙,匯天下奇景於一體,雄奇瑰麗,秀絕江南,真的不過。其在不大的範圍之內,就可以領略到諸多大山所能提供的感受,這尤其難得。對於三清山的風景我只能感嘆:“秀中藏秀奇中奇,雲霧半羞半遮離。石怪神態處處迷,絕景三清最適宜”。
“北山看廟,南山看景”,三清山據說是一直由於道路險峻而是養在深閨人未識,為世人關注成為海內外遊客趨之若鶩的熱門景點也只是近幾十年的事情。過去人們不僅是難得來此,而且即使來此也僅限於北山。傳說開山始祖葛洪也沒有到過南山區的,因為當時懸崖峭壁實在是難以深入,只是在北山煉丹修鍊了一段時間,後來就去了粵岳羅浮山成仙飛升了。我想這對於葛洪也許是個遺憾,就像我今天只是到了南山而沒有去北山一樣。也許因為如此,在加上在南區真的是沒有看到一個現實中的道人,讓我覺得相對於同處於江西的著名道教名山龍虎山,我覺得三清山真的似乎少了一些現實道家的氣氛。“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當然只是因為自己的不見道人,就覺得三清山就少了道家的感覺,我想我的理解也多少有些偏頗。何況畢竟在我遊覽中,也看到了很多永恆的道人:不僅有老道拜月、松下道人、老莊論道、葛洪獻丹、道人結伴等等,更有許多思春女神、秀女峰、觀音等全身展示的玉真人以及開懷含蓄而只露一點兩點的大隱玉人。也許三清山才是真正的自然之道,連道人都是道法自然的。我想這是值得我思考的:道法自然的道理絕不是僅僅停留於表面,而是大道至簡、大象無形、大巧若拙、大隱於市的,這不是能簡單就可以看到,可以領悟到的。否則三清山怎麼可以做到僅憑藉莫名其妙的石頭就能營造出一個處處讓人若有所思的擬人狀物的世界呢?我想,也許三清山藉此告訴世人:道法自然的根本首先在於尊重大自然,而不是改造大自然。“不知不可為而為之,愚人也;知其不可為而不為,賢人也”,我們這個世界畢竟愚人多賢人少,而聖人則更少。老子也算個聖人了,但依然還是主張順其自然,道法自然。這是能力的問題,而更是道德與見識的問題。如今,人們對於大自然和資源開發無度,對於環境的污染破壞令人髮指,已經在漸漸的負反饋,人們在不同程度上已在接受着大自然的懲罰,這都是違背自然規律與沒有道法自然的結果。因此,我想從人與自然的關係角度上,三清山所懷的也許不僅僅是美妙絕倫的風景之玉,也許還更懷有道法自然的社會發展哲學之玉。也許這才是天地人三者需要清楚的道理,也才是三清山的真正含義。如果只是天地明白,而人不明白,那麼三清山以道家至高無上的三清來命名的意義也就不大了。
觀音賞曲喧囂無,思春女神繁華無;巨蟒出山恐懼無;生死相依感情無。
老莊論道文字無;老道拜月時間無;三龍出海力量無,神童負松意識無。
玉女開懷色慾無;萬笏朝天權貴無,猴王獻寶利益無,松下道人名聲無。
清身可以百病無,清心可以百念無,清神可以百慮無,萬事皆無道非無。
難得糊塗並非無,物我兩忘才是無。凡體本來有亦無,仙境無仙無是無。
“文章不療山水痴,身心每被野雲羈。”三清山曾經是一個有夢的山,這個夢就是長生不老,就是生命的永恆,而此夢關鍵在於“見素抱樸,少私寡慾”,可是這一點又有誰能真正做到呢?就是開山祖師葛洪,我想也沒有做到,否則也許就不離開三清山了!也許,也許做到的只有三清山本身吧。
張春耘游於2011年3月12-13日
陸續寫完成於2013年3月30日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