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幾個英文字母來表示某種意思,自然是時尚的。這有點像許多大廠,甚至中廠小廠,夫妻老婆開的作坊,所做的產品喜歡用外國字來做商標顯擺或蒙人嚇唬人似的———這不怨人家,誰讓有這麼多人迷信時尚,見着洋文就下意識地要下拜呢!
以前家庭婦女也是在家裡上班的,儘管現在的家庭婦女也時尚了,稱之為“全職太太”了———太太還有不“全職”的?那“兼職”的是幹嗎的?
但SOHO一族是不會將“全職太太”引為同類的。太太再“全職”,也只不過呆在家裡相夫教子,我們還沒有那麼先進,沒有法律規定老婆在家做家務,老公必須付薪水。或許有一天勞動保障部說,那屬於正規就業,也要繳“四金”,那就有點SOHO了。
保姆也是在家裡工作的,而且名稱也開始時尚,叫什麼“家政員”。不過,“家政員”不是“司令員”,那是在人家家裡聽人家口令給人家幹活,所以也是不能比照“在家裡上班”,說是SOHO的。
給家庭婦女、保姆正名,叫得再現代化、城市化、中產化、職業化,總還是干那點活,就那點家庭地位、社會地位,無法上靠SOHO一族的。而另一類“在家上班”的,倒是越來越下靠SOHO一族了。
畫家也是在家裡上班的(不,是在家裡搞藝術的),不過在這個城市裡有幾個畫家在搞藝術,房價這麼高,按揭壓力那麼大,總是要想辦法多去接點活乾乾的;小說家也是在家裡上班的,或者說是在家裡爬格子創作的,但嘔心瀝血換來的那點稿費,大概比種田的也高不了多少,所以還不如給企業家寫寫傳記,或者接書商的活,編幾本掛着洋名字的書來得實在。
SOHO一族應該是自豪的,因為在家裡上班,可以一邊照顧家裡,一邊掙錢,自由自在,彷彿畫家、小說家,與自由職業者接近了。至少比“朝九晚五”的、天天跟老闆的臉色照面的要感覺優越。
寫到這裡,回想起最早聽辦公室里的同事說“SOHO”一詞,真還以為是外貿商場里的什麼貼牌服裝呢!
天天擠地鐵穿行大半個城市,整日盯着辦公桌上的屏幕,心裡無法不時常想着既能掙錢又可自由自在的好事。
SOHO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