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芳芳憑《女人四十》上台領獎的時候,披肩掉了下來,蕭芳芳一邊撿起披肩一邊感嘆:“女人到了中年,什麼都往下掉了。”這話讓許多中年女性感慨不已,“三十如花,四十如渣”,四十歲的女性已經失去了青春的容顏,生活的煩惱卻與日俱增,事業的壓力、家庭的瑣碎、種種人際關係問題,將這個年齡女性的生活絞纏得像一團難以理順的亂麻,“四十不惑”對於很多女性來說是個渴望而不可及的夢。可英國學者最近完成的一項調查卻表明,拋開中年危機的觀念,步入四十,中年正是幸福生活的開始,人們開始為自己家庭和自己所取得的成就感到滿足和欣慰。
英國母親:40歲,更自信
倫敦一家財務公司總監,現年44歲的麗貝卡說,她現在擁有穩定的婚姻,兩個可愛的孩子和位於劍橋郡鄉村一座美麗的房子,這些讓她在40多歲的中年感覺比30多歲時更加愜意和自信。“豐富的閱歷,懂得如何處理生活中發生的一些危機。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也知道如何得到它。”
“15年前,我非常以自我為中心,也非常失落和空虛,每天為工作疲於奔命,這導致了緊張和壓力。”麗貝卡說,“當你年齡漸長,你對周圍的人更加坦誠,更好地融入社區、參與慈善事業。因為你的成熟和生活的閱歷,你能應對更多事情。”
上海母親:40歲,學會坦然
張茹(化名),43歲,有一個12歲的孩子,是一家公司的負責人。她說,她花了兩年時間才接受已經步入中年的現實。“卵巢功能退化,經期不規則、皮膚乾澀粗糙。身邊的一些朋友,有的竟患了子宮肌瘤和乳腺癌,這些都令我難以接受。”張茹那個時候天天在鏡子前看自己臉上的皺紋,拚命用化妝品填平它們。
張茹說,那個時候自己開始回顧自己的經歷。
“後來,我終於明白容貌會隨年華老去,在拋開對容貌的攀比后,我有更多的時間面對自己的內心,能夠正視自己的不足,了解自己真正的需求。四十歲的我還清了房貸,買了車子,經歷了許多,更懂得善待自己,更懂得享受生活。”
中年受訪者大多感覺良好
曾經參與研究小狗性格的科學家、在美國得克薩斯大學任教的英國心理學家塞繆爾-戈斯林參與組織了一項“中年危機”調查,這項調查基於12萬受訪者的電子郵件問卷調查的回
饋。調查結果是與失望相比較,中年受訪者通常自我感覺良好,“自我實現、認同、個性”在四十歲時更突出。
戈斯林說:“人們通常接受的觀點是,人的個性在30歲形成。但這項發現指出,在40多歲的階段,個性的一些要素不僅繼續發展,而且這一過程還在加速進行。只有在我們接近40歲的階段,才開始完全放鬆、享受生活、懂得欣賞。這種發現對‘中年危機’的觀念提出了挑戰。”
同時,科學家們發現,40歲時,人的情緒會有一個“成長衝刺”時期,它讓人們更加放鬆、更容易與他人相處。科學家們把這種品質稱作“隨和”,就是在將近40歲和剛過40歲的階段,人們的這種品質迅速發展。
中年幸福感皆因激素下降?
“中年並不危機”這一研究結果刊登在美國某著名心理學雜誌上,並引發了學術界的激烈爭論。
心理學家紛紛猜測“中年滿足”的原因,有些人認為,個性隨和主要是由於人體內性激素水平的下降,無論男女都是如此,所以人過中年之後,鋒芒畢露的個性也逐漸有所收斂。
而另一些學者認為,個性成熟是由環境因素造就的,人到中年之後,工作和家庭生活相對穩定、安逸,這樣的環境造就了許多中年人隨和的個性。另一種意見是,人們因為成長,所以趨於內斂,經歷年輕時代的拼搏之後,開始保護自己的物質與情感所得。
英國沃威克大學健康心理學專家史蒂芬·約瑟夫很贊同“中年滿足”這一說法。他說:“當人們成功度過逆境,他們可以更加隨和,更加感激朋友與家人,更能向他人伸出援手,融入社會。”
四十歲,她們不惑
·麥當娜
特立獨行的麥當娜曾經活在以自我為中心的世界里,現年46歲的麥當娜在女兒、兒子相繼出生之後,升格當媽媽的她人生態度也轉變了,並親自執筆寫下《英倫玫瑰》(TheEnglishRoses)的童話書。
·張艾嘉
2002年,張艾嘉48歲,憑《地久天長》再奪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擊敗三項提名的當紅的鄭秀文。2004年,張艾嘉執導並主演的《20,30,40》大熱。“一個女人,四十幾歲才真正熟透,開始明白人生的過程原來要經過不同的起伏,對這個世界更明白了,這時就是你成熟的時候。”
·李方華
1973年,40歲的李方華“接手”高分辨電子顯微學,經過這些年的努力,她經是中國高分辨電子顯微學界的第一塊基石。2003年,她摘取了素有“女性諾貝爾獎”之稱的“歐萊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傑出女科學家成就獎”。“我接觸過的很多女科學工作者,她們心態比較平和,沒有特別大的金錢、職務等的壓力,不追求轟動效應,踏踏實實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