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亭區北部沿海開發發展規劃 濰坊市規劃設計研究院 濰坊市寒亭海洋化工開發區管委會 二00五年三月 在本世紀的頭幾十年內,全國的經濟發展都處在關鍵時期,寒亭區也不例外。面對新的宏觀經濟和國內外環境,寒亭的發展重點和主攻方嚮應放在北部地區。為更好地發揮寒亭北部的帶動優勢,特制定本規劃。 一、“寒北”概況 (一)地理位置和行政區劃範圍。 寒亭區北部沿海地區(以下簡稱“寒北”)位於渤海萊州灣南岸,東鄰昌邑,西界壽光,是濰坊“三北”開發的中心地帶。按照行政區劃,“寒北”地區包括央子鎮、泊子鄉、南孫鄉3個鄉鎮,總面積461平方公里,海岸線長46.6公里,-2米以上灘涂7萬畝,含86個行政村,人口7.2萬人。開發範圍指環渤海高速公路以北地區,主要包括央子鎮和泊子鄉北部的一部分,總面積285平方公里,轄13個行政村,人口1.14萬。(以下所指的“寒北”地區,無特殊說明,均指開發範圍) (二)自然資源狀況 “寒北”地區地貌由南向北,依次為濱海平原、灘涂、淺海。這裡地處暖溫帶東部季風區,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量集中,日照充足,土地和滷水資源豐富。“寒北”地區面積285平方公里,工業用地131平方公里,佔總面積的46%;高濃度鹵區120平方公里,地下滷水含量13億立方米左右,可開採量為11億立方米。 (三)在寒亭區的經濟地位 “寒北”地區(指規劃範圍)2003年完成GDP14.15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19162萬元,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33599萬元,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5849萬元。一、二、三產業的結構比例為32.4:57.3:10.3。開發範圍內2003年完成GDP5.12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為2074萬元,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8647萬元,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236萬元。一、二、三產業的結構比例為9.5:84.9:5.6。 “寒北”地區總面積佔全區的30.2%,人口佔全區總人口的3.4%,2003年GDP佔全區的15.5%,人均GDP4.6萬元,是全區平均水平的472%。 二、開發背景 (一)隨着經濟的全球化,國際資本、技術和製造業紛紛在世界範圍內尋找轉移基地。進入本世紀以來,我國已經成為這種轉移的重點。“寒北”現在正面臨著一個重要的戰略機遇期。山東省委、省政府建設山東半島城市群和山東半島製造基地的計劃已經啟動,市委、市政府也做出了建設“三北”重化工基地的戰略決策,這一些都在宏觀上為“寒北”的開發創造了良好的社會環境。面對周邊省、市、區戰略轉移調整帶來的激烈競爭,為了在新一輪的發展中立於不敗之地,我們必須增強憂患意識,捷足先登、搶抓機遇,多措並舉,加快發展。 (二)進入新世紀以來,東亞各國、各地區之間,特別是中、日、韓及港台地區間的經濟聯繫日益緊密,區域經濟一體化開始形成。山東半島和環渤海地區是亞洲的高經濟增長區。濰坊市地處這一地區的咽喉部位,而“寒北”又位於濰坊市北部沿海的中心地帶。因此,“寒北”必須充分利用區位、資源優勢,積極創造條件,搭建產業轉移平台,吸引日、韓、港台地區的資本、項目進入本地區發展。 (三)“十五”以來,我區工業發展速度不斷加快,工業經濟總量也不斷擴張,但工業總量仍然偏小,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 仍然偏低。近年來,國家土地政策緊縮,在南部實現工業的大發展受到了很大的制約。我們必須按照土地、資源、產業的發展實際,對寒亭區工業的在發展空間上進行重新定位。而“寒北”幅員遼闊,人口密度小,充足的工礦用地成為該地區吸引外來資本的重大優勢。 三、開發的意義 以央子鎮為中心開發“寒北”,對我區今後的社會經濟發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一是可實現資源的集約式開發利用,從而將資源、地區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使“寒北”成為我區經濟發展的主戰場。二是能使我區的工業布局更加合理,推動經濟結構的轉換,有利於城區的進一步發展。三是可形成一個新的經濟增長帶,為全區經濟和社會的超常規、跨越式發展提供條件。 四、開發的基本條件 (一)開發“寒北”的有利條件。 ——區位優勢突出。“寒北”地處渤海萊州灣南岸,具有獨特的地理優勢,水陸交通便利。省道新海公路、央贛公路在此交匯;大萊龍鐵路在境內設有央子、濰北兩站;建有兩個5000噸泊位和一個滾裝碼頭的濰坊港,現為國家二級開放口岸;籌劃中的環渤海高速公路,將於2007年建成通車;北海路至濰坊北港的延伸工程也已經動工, ——境內土地和礦產資源優勢顯著。“寒北”規劃面積285平方公里,工業用地131平方公里,佔總面積的46%。“寒北”幅員遼闊,人口密度小。在當今土地政策緊縮的大形勢下,充足的工礦用地是“寒北”吸納外資的重大優勢之一。其次,境內滷水資源豐富,高濃度鹵區120平方公里,地下滷水含量11億立方左右,可為項目發展提供充足的原材料。 ——已形成一定的產業基礎。經過近幾年的經濟發展,“寒北”地區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產業基礎,特別是工業基礎。境內已開發鹽田113萬公畝,年產原鹽350萬噸左右,佔全國的1/10;溴素生產廠10家,年產溴素2萬噸左右,佔全國的1/4;鹽及鹽溴化工企業80餘家,工業總產值達到39860萬元;部分產品的生產技術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 ——基礎設施初步配套。以央子鎮區為中心的城鎮建設初具規模,綜合服務能力逐步增強。區內道路四通八達,水利設施完善,“引峽濟寒”管道直達鎮區,建有庫容量500萬立方的平原水庫一處。電力設施比較完善,建有35KV變電站3座,110KV變電站2處。通訊設施齊全,程控電話與國際聯網,移動、聯通達到無縫覆蓋,電信小靈通基站已經投入使用。 (二)開發“寒北”存在的不足和面臨的困難。 “寒北”地區在各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績,為今後該地區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但是這些遠遠不能適應全市“三北”開發的步伐,還存在着許多制約因素和不足,主要體現在:一是淡水資源缺乏。“寒北”是我區淡水缺乏最嚴重的地區,隨着全市“三北”開發的不斷推進,該地區工業和生活用水會逐年增多,淡水資源缺乏的矛盾會日益突出。二是前期開發投入不足,基礎設施相對滯后。由於“寒北”開發起步比較晚,加上建設初期資金投入少,相關基礎設施尚不具備承接大項目的能力。三是電力供應緊張的狀況依然存在。隨着“寒北”的開發建設,大批項目開始落戶這一區域,用電負荷開始增加。而現有的電網結構,已不能滿足用電負荷的增長和供電可靠性的需要。四是行政管理體制還須進一步理順。由於歷史的原因,形成了管理主體和利益主體的多元化,從而導致產生了較多的利益爭端和管理成本。五是初期投入高。建設成本較高;地面附着物(主要是鹽田)的補償費較南部高。六是自然環境較差。該地區基礎條件差,冬春風沙大,土地鹼化嚴重,綠化成本高。 五、總體構想。 (一) 指導思想:以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四中全會精神、“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抓住國際產業、資本戰略轉移的良好機遇,適應市委、市政府“三北”開發的要求和總體規劃,充分發揮“寒北”的資源和區位優勢,按照政府推進、市場主導的建設道路。以建設生態工業城市為目標,堅持經濟發展和保護環境並舉,以發展工業為重點,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強化城鎮服務功能和吸納能力,通過“園區拉動、外資帶動”,引進一批有帶動優勢的重化工項目,使“寒北”成為寒亭區乃至濰坊市的經濟隆起帶和全市“三北”重化工業基地的中心區,為實現寒亭區超常規、跨越式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二) 功能定位: 以濰坊港及大萊龍鐵路為依託,以滷水資源為基礎,以物流和重化工產業為重點,以北海路商貿帶為帶動,建成濰坊北部新興的功能齊全、配套設施完善的濱海小城市。 (三) 總體發展目標。 1、 發展目標。經過15年左右的發展,在“寒北”地區形成一個基礎設施完備、主導產業優勢突出、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的“三北”地區中心城市。 (1)經濟總量目標:2005—2007年,經濟增長速度保持在40%左右,到2007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4億元;2008—2010年,經濟增長速度保持在35%左右,到201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35億元;2011—2020年,經濟增長速度保持在20%左右,到202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62億元。 (2)產業結構目標:2007年,一、二、三產業的結構比例為9:85:6;2010年,一、二、三產業的結構比例為6:87:7;2020年,一、二、三產業的結構比例為5:82:13。 2、 實施步驟。“寒北”開發按近、中、遠三期分步實施。 2004—2007年:在完成規劃的基礎上,對“寒北”地區的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進行施工建設。同時,開展招商引資,引進一批項目進區發展。到2007年,在該地區力爭達到基礎設施完備、服務設施齊全。 2008—2010年:在基礎設施完備的基礎上,大力開展資本、技術的引進,以石油化工、海洋化工、煤化工等為主導產業的化工業區基本形成,以濱海旅遊為重點的旅遊業初具規模,該地區的人流、物流大幅度提高。 2011—2020年:產業迅速聚集、規模進一步擴大,地區主導產業集群優勢突出,形成一批在各產業領域有知名度的企業和品牌。對整個寒亭區的經濟帶動作用進一步提高,城市化水平得到改善,逐步發展為全省乃至全國聞名的化工基地。 六、產業選擇和建設布局 (一) 產業選擇 1、以滷水為原料的滷水化工業系列。優越的地理條件和獨有的滷水資源為在“寒北”發展以滷水為原料的鹽溴化工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寒北”地下滷水不僅含有豐富的鈉、氯、鈣、鎂、鉀等元素,而且還含有經濟價值更高的碘、鋰、鈾等稀有元素。“十五”期間,這一地區的鹽溴化工得到了迅速發展,原鹽產量佔全國的1/10,溴素產量佔全國的1/4。以鹽、溴為原料的化工產品的生產規模和生產技術都達到了一定的水平。 為進一步發揮滷水的資源優勢,下步的發展思路是:對地下滷水形成綜合開發利用體系,一水多用,加大技改力度,拉長產業鏈條,大力發展氯化工、醫藥化工、精細化工,逐步在“寒北”初步形成一個上下游產品成鏈,資源封閉循環、綜合利用的鹽溴化工基地。 2、煤化工、石油化工系列。目前看,這兩種產業的優勢並不明顯:當地沒有煤炭資源、產業基礎為零;“寒北”地區雖有石油和天然氣資源,但儲量遠遠不能滿足生產需求。但是,大萊龍鐵路的開通延伸以及與神黃鐵路的對接、港口的擴建,境內四通八達的公路交通網絡,都為煤炭和石油的運輸提供了便捷的條件。 3、以倉儲、交易、配送為重點的物流業。隨着商品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特別是我們加入WTO以後,商品物流配送越來越愛到生產廠家和商品銷售商的重視。濰坊市確定的三大物流中心,其中之一就是位於“寒北”地區的,以濰坊港為依託的物流中心。這一產業到目前為止,還是一個未被開發的處女地,但是作為一個新興產業,物流業必將成為推動“寒北”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 4、以沿海旅遊為重點的旅遊服務業。通過近幾年的努力,我市旅遊業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取得了喜人的發展,但是寒亭北部的沿海旅遊業正剛剛起步,旅遊業作為一個“朝陽產業”,世界各地正積極加大對旅遊的投入與開發。而寒北藉助港口和濱海優勢,必將能形成獨具特色的濱海旅遊,具有極好的發展前景。 5、加工工業。 (二) 建設布局 根據“寒北”的開發現狀,本着合理布局、功能明確、減少污染、方便實施的原則,對“寒北”用地功能進行統一規劃,基本形成“一港二帶六區”的規劃格局。 1、一港:即濰坊港,是渤海萊州灣航道唯一不受攔門沙影響的港口。已建成兩個5000噸級散裝純鹼專用泊位、兩個3000噸普通泊位(含一個3000噸滾裝泊位),設計年吞吐能力197萬噸,現為國家二類開放口岸。港區辦公樓、服務樓、供淡水工程和通訊工程已建成啟用。兩個萬噸級碼頭的可行性研究已經通過交通部一航院組織的專家論證;申報一類口岸已由省政府上報國務院,國家有關部門的工作正陸續展開。濰坊港經營狀況良好,2003年完成吞吐量282.5萬噸,預計今年吞吐量將達到290萬噸,已成為環渤海經營形勢最好的港口之一。“寒北”的開發和發展必須以港口為依託,建設以現代製造業為主導,重化工產業為重點,物流園區配套的現代化新港城。 2、二帶:指在“寒北”地區沿北海路和新海路形成兩條經濟產業帶。北海路產業帶:南起濰坊經濟技術開發區,北至濰坊港,東至央贛路,西至白浪河,作為北海路產業帶的控制區。重點發展食品、農畜產品工,紡織服裝、造紙包裝、生物製藥等產業,逐步發展成為連結市區與沿海地區的經濟走廊。重點發展環渤海高速環島、工業加工區、央子鎮區等地的沿路商貿業。新海路產業帶:為整個“三北”開發的東西向經濟大動脈。“寒北”開發要依託這個有利條件,建成東西向的產業經濟帶,重點發展崔家央子村、物流園區,與北海路產業帶共同形成“寒北”地區的“十”字經濟隆起帶。 3、六區:指依託現有基礎,形成區域性的六個大的功能區。 (1)工業加工區。在現有央子鎮區的南鄰,建設工業加工區,重點發展加工製造業,形成“濰北“地區新興的工業園區。現有10多個項目落戶該區,已形成一定的規模和基礎。該區規劃控制面積約15平方公里。 (2)重化工工業區。該區重點發展滷水化工、石油化工、煤化工等重化工業。規劃控制面積約25平方公里,分兩期實施,一期位於新海路以北,繁華路以南,西至草場路,東到虞河,規劃控制面積約14平方公里;二期位於繁華路以北,西至白浪河,東到虞河,規劃控制面積約11平方公里, (3)物流園區。在崔家央子村東,草場路西側,以新海路為軸心,建設物流園區。依託境內發達的交通網絡,重點發展建設原材料和產成品的集散中心、商貿配送中心及市場交易型物流中心。該區規劃控制面積約12平方公里。 (4)北海旅遊區。該區緊鄰濰坊港,以沿海灘涂為依託,建設獨具特色的濱海旅遊項目區,形成新的旅遊景點,帶動我區北部旅遊產業的發展。該區規劃控制面積約15平方公里,重點發展“濱海濕地生態游、海上游、沿海銀田游”等項目。 (5)商貿居住區。以央子鎮區為中心建設商住辦公區。該區東到白浪河,西至崔家河,南至繁華路,北至海王路,規劃控制面積約17平方公里。依託現有資源,把它建成環境優美、配套設施齊全的濱海城市,逐步形成10—20萬人的規模。 (6)特色養殖區。主要發展以近海養殖、沿河養殖、零星養殖為重點的水產養殖業。一是位於北部沿海的淺海養殖捕撈區,主要從事灘涂貝類養殖和淺海捕撈。二是央子南部,泊子、南孫北部的鹵淡水養殖區。主要發展鹵淡水養蝦和工廠化大鯪鮃養殖。 另外,在開發區的南部以及泊子鄉北部,有部分可耕地,根據國家“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資源的土地政策,在保護好基本農田的基礎上,大力發展適合北部發展的特色生態農業。 (三) 基礎設施 “寒北”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主要包括路、水、電、熱、綠、壩等六個方面。 1、路網建設。整個區域規劃形成“六縱連六橫,一環繞寒北”的交通大格局。 六縱:指區域南北向形成6條交通幹道。白浪河東西兩側各3條。其中4條向南延伸至濰坊市區及寒亭城區。規劃道路紅線在40米以上。 六橫:指在區域東西向形成6條交通幹道。連結昌邑及濰坊海化區,規劃道路在30米以上。 一環:指在整個區域內形成連結各個主幹道的外圍交通線,使和各個功能區連為一體,方便人流、物流的有效整合。 另外,在環渤海高速公路以南,規劃建設一條連接馮橫路、北海路、央贛路的東西向高標準公路。 (各個功能區有自己內部的交通格局,在各功能區的詳細規劃中將進一步闡述) 2、給水系統。“寒北”地區的淡水供應主要依靠引峽濟寒、引黃引青、南水北調工程。下步應以第一平原水庫為主,擴建給水廠,向各個規劃功能區內送水;在港口附近擬建海水淡化廠,在河北嶺子村西修建第二平原水庫,庫容1000萬立方,同時配建第二給水廠。 3、 排水系統。結合“寒北”新區建設,在商貿區東北、白浪河西岸建設污水處理廠,在物流園區西北部預留污水處理分廠用地。以規劃的“四橫”為基礎,在白浪河內修建2-3道蓄水壩,壩路合一,將處理后的水在河道內儲存,進一步凈化;同時,吸取流域內凈流,即能形成景觀,也可補充地下水源,又能向南回提,用以灌溉農田或作中水之用。 4、 電力通訊系統:現有兩處110KV變電站,三處35KV變電站。隨着“寒北”的開發,用電負荷會急速增加。2005年在河東站東北6公里處新建110KV海濱變電站;2007年在央子鎮與昌邑龍池間新建220KV變電站,35KV河東變電站由自備站改為公用變電站;2007年新建熱電廠一座,出線至110KV蔡央變電站併網運行;2010年,泊子、南孫變電站升壓至110KV運行。南孫站和蔡央站之間架設110KV聯絡線。通訊方面,2005年新建百萬噸1400端口交換點1個,改造丰台、新立村、西利漁、百萬噸等架空交換點;新建ADSL(寬帶)節點10個,擴容1000端口,光纜接入達到800戶;新建RAIU(小靈通)控制器4套,基站50個。2006年-2007年新建兩個2400端口交換點;ADSL擴容1500端口,RAIU優化基站20個。 5、 熱力系統:在工業加工區、重化工業區、物流園區分別建設熱電聯產項目,完善供熱網絡,實行統一供熱,逐步取消自備鍋爐。 6、 綠化:根據北部地質水質特點,本着適地適樹、見縫插綠、見縫插景的原則。沿環渤海高速建設防護林帶;在條件較好的南部發展經濟林帶及豐產林;沿河流及防潮壩形成寬窄不等的綠化帶,既美化環境,又改善氣候;沿主要交通幹道建設道路綠化帶;在各功能區建設休閑公園、景點,創造良好的生產、生活環境。 7、 防潮壩:積極爭取上級資金,按五十年一遇的標準,對北部防潮堤進行整修加固,提高防潮能力,到2020年底前實現閉合防潮。同時對防潮壩加寬加高,形成壩路合一,在有條件的地方建設綠化帶和觀光景點,使防潮壩成為防潮、通車、旅遊多種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堤壩。 七、主要政策措施 “寒北”開發是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又是一項複雜的社會工程,必須制定相應措施,保證這一戰略的順利實施。 (一)加強領導,提高對“寒北”開發的認識。“寒北”開發事關全區經濟和社會發展,是一項系統的社會工程,是全區的“一盤棋”。因此,必須加強組織領導、加大宣傳力度,抓好協調,增強全區上下參與“寒北”開發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形成開發合力,真正把“謀全區之智,舉全區之力”發展“寒北”落到實處。 (二)用足用活現有政策,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招商引資是“寒北”開發建設的突破口,必須立足區位、資源、交通優勢,通過制定優惠政策,拓寬融資渠道,突出招商重點,形成經濟發展“窪地”,實現招商引資的新突破。特別是對全區發展有帶動力的大項目,更要實行“一事一議”的特殊政策。同時,積極拓展民間投資領域,多種方式引導民間資本參與到“寒北”的開發建設中來,從而形成政府引導下的多元化投資格局。 (三)加大投入,進一步改善投資環境。一是區委、區政府和海化區前期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對“寒北”的開發有一定的適應性,但隨着開發進程的加快,必須要及時的清理和廢止一切不利於“寒北”發展的政策,並制定新的政策來適應“寒北”開發的需要,從政策上向“寒北”傾斜。二是現有的“寒北”基礎設施,特別是道路、供排水、電力、污水處理等還不能適應“寒北”大規模開發建設的需要。為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步伐,除海化區加大投入外,還需逐步建立起多元化投融資機制,全區上下的共同關注和支持海化區的發展。三是區直各部門要結合各自的工作實際,把在“寒北”的工作職能定位在服務上。各職能部門要在“寒北”設立分支機構,簡化辦事程序,提高辦事效率。各鄉鎮也要圍繞“寒北”發展的大局,積極向“寒北”提報項目、引資金。 (四)加強滷水資源的管理與保護。滷水資源是“寒北”開發建設的優勢。但目前,仍存在着地下滷水無序開採的現象,不僅造成了資源的浪費,而且對生態環境也構成了威脅。我們必須採取強有力的措施,按照科學規劃、依法管理、綜合利用、可持續發展的原則,控制滷水的無序開採,使資源優勢變成經濟優勢。 (五)切實做好土地利用規劃。充足的工礦用地,是“寒北”地區吸引外來資本、技術進入的優勢條件之一。但隨着項目有進入,用地緊張的現象會越來越明顯,因此我們必須按照充分合理的利用土地的原則,合理核算進區項目用地,堅決杜絕“圈而不建、多圈少建”的現象發生。 (六)大力實施人才戰略。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而人才又是技術創新的決定性資源。市場的競爭,關鍵是人才競爭。因此,為促進“寒北”的快速發展,必須高度重視人才資源的積累,要大力實施人才引進戰略,加強人才培養和企業職工的培訓,努力創造一個引進人才、重用人才的良好環境。 二00五年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