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閱讀經典的時代。 一個作品被賦上“經典”,身價倍增。煙波浩渺的文學作品中,人們沙裡淘金,選出了四大名著,並將之寓為經典文學,凡愛好文學的人若是沒讀過這四大名著,大概就算不得真正喜愛文學,也算不上進入了文學的殿堂。再細細審視它們的時候,發現確實有許多絕妙的地方,不僅在內容上反覆研究,還要從思想上剖析,看出它們的種種奧妙,甚至還會看出許多的暗示與吻合。於是,一談到文學,人們就自然而然地想到它們,一讀到作品,也就會自然地與它們聯繫起來。在學生那裡,很多人認為看課外書,就是看這樣的經典,認為只有熟讀了經典,才能真正走入文學的大門。但要看懂這樣的大部頭書又談何容易,裡面的文字、詞句對於中小學生來說晦澀難懂,而且內容意義理解上更是相差較遠,於是出現了很多的改編版,什麼小學生版,中學生版,青少版,通俗版,等等,為的是適合於不同的人接觸經典。但即使是經典,連真正的原著也都還存在問題,各個版本出入很大。 不過,隨着社會發展,人類精神文明日益豐富,漸漸地有了越來越多的經典,從知名度的大小開始,一層層、一批批地加入到經典的範圍里,文學史中數得上的都一點點凸現出來,好像埋藏在地下的寶石突然發出光芒來了,藏得淺的,就早一點發光,藏得深的,就需要多一些時日讓人慢慢接受。 經典,需要時間的考驗,沒有時間的沉澱,就只能是流行的時髦。太多的文字如綿延不絕的山巒讓人目不暇接,也難辨珠櫝,很多人在追趕別人的熱愛中漸漸地失卻了自己的判斷,認為別人喜愛的、受眾人追捧的就是優秀的。一些東西,經受了時間的考驗,也經受了人們挑剔的目光,在比較中脫穎而出,人就將它稱為經典。現代呢,作者沒有敢稱自己的東西是經典的,因為沒有時間的磨礪,也因為沒有那種底氣,要知道,那些歷史經典可都是作者一生智慧、一生辛勞的結晶,在那樣濃濃的書香氣息里浸泡了幾十年,從歷史豐厚的文化積累里摸索了一輩子才形成的。 但經典的好並不是最適合的。不用說有些人從來沒讀過經典,即使讀過經典的人也不會覺得經典是使他們受益的,或是讓他們覺得最好的。人的品味不同,興趣愛好不同,思想不同,總會有很多的差異,這是經典不能讓人感受經典的原因。而另一方面,沒有掛着經典之名的沉默者,卻有很多是真正的珠玉,甚至有着超越經典的品性。經典者,只是從大眾的角度去看,從最完美的方面去欣賞時才產生出來的,實際上,更多的優秀作品卻是在某些方面大大超過了經典的水準,它們雖然沒有享受到經典的待遇,卻被真正喜歡它們的人熱愛着。這樣多數的“石頭”存在着,就總會讓人們在尋找着什麼,不論是從歷史的大浪里,還是在現實的細雨中,很多人都會在那裡默默等待、痴痴探求着,大概就為自己認為的經典,為享受它們帶給自己的特殊的快樂。 人,其實也不必將自己總與一些“經典”人類相比照,因為總有一些人會喜歡自己這樣的人,人也不必一定要讓自己成為“經典”,因為經典並不一定總有收穫。 (時2007/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