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很喜歡看“幽默三國”之類的書,甚至連一些大人也在看,聽說過這類書,知道它們寫得很“幽默”,很搞笑,學生很喜歡看,我原以為雖然賦予了經典文學以調侃的味道,總不至於扭曲歷史、扭曲文學吧,但現在看來,這類“幽默”真讓我幽默了一回。 我用一分鐘不到的時間翻了一下一本《幽默西遊》的書,對它的文字排版、內容布局等特點有了一個了解,再用了三五分鐘時間細看時着實吃了一驚。作者雖不是著作等身,卻也是著作等腰、等胸了,而且據介紹可知都是這一類一看題目就知道很有趣、很容易吸引讀者去讀個究竟的書。但從這一系列中我窺見了其中一斑,卻也有略知全豹的感覺了。 作為“國家十五重點規劃圖書”,它被推薦的用意何在?是其人文性?知識性?可讀性?全沒有。翻遍全書,對話遍地,字號較大,一頁也就三四百字左右,倒是適合孩子閱讀,每頁旁邊還搞了幾個固定的人物卡通造型,這樣一來,書頁內的文字則是少得可憐,看上去厚厚的一本書,如果排版成一般的小說書的話也就薄薄的幾頁而已,我想這也是讓著作等身的一個密訣之一吧。如果說要是這是它的可讀性的話,那只是從字號上來說的,而不是書本身。書的內容實在不敢恭維,我不清楚作者的具體情況,但我知道他是很能揣摸兒童心理的,喜歡搞笑,喜歡輕鬆,喜歡不着邊際,喜歡海侃胡說,喜歡胡思亂想,喜歡胡言亂語,喜歡成人的灰色幽默和兒童的幼稚憨態,不喜理喻,不喜複雜,不喜莊重,不喜生動的表達和形象的描繪,只求簡單而可笑的情節、對話。全書語言幽默得幼稚,幼稚得可笑,單調得很,平白得蒼白,內容一目了然,可以在二十分鐘之內看完一本書,我們班的學生利用一天的課餘時間每天看一本綽綽有餘。如此搞笑,樂在其中,幽默大矣。不知道它在流通以後還可以作什麼用,當枕頭嗎?看過即扔的東西罷了。 再看看裡面都寫了些什麼內容,我在翻了一下之後,大略看到有關小能、小凈之類的人物(估計是悟能、悟凈的兒子們)搞了一些可笑的活動,與現代人的生活有類似,又扯進去一些仙術妖道,還將大人們的一些結婚生子之類的笑話也編了進去,看了讓人連作嘔都來不及了。有關西遊記本身的經典故事的呢,全都沒有了,只是偶爾提到一下“往事”,讓看過西遊記的人還能憶起此事竟與那事有關,而對於根本沒有看過原著的小讀者們來說,只能是笑一笑便過場了,至於書中提到的“往事”只能憑電視電影的一些片斷印象了。如此這般,名著已不僅是被改編了,而是被顛覆了,整個兒就是一串可笑之事的胡扯,比街頭巷尾的雜談更無理取鬧,凡是能想得出來的可以讓這些西遊記主角的晚輩們乾的事基本都想到了,而他們的原型在潛意識裡就是現代孩子內心裡一顆放蕩不羈的心靈的寫照,很像是他們在想的無厘頭的意識。 失去了經典的經典,為什麼還要假借經典還賣弄呢?無非就是衝著四大名著的光來賣自己的書罷了,四大名著與這些書已全然沒有任何聯繫了,如果將這些內容換成另一個書名也未嘗不妥,比如叫《幽默山海經》、《幽默天龍八部》、《幽默三毛流浪記》、《幽默狼牙山五壯士》、《幽默成語故事》等等,只要改一下書中的人名即可,而且我敢保證同樣如此暢銷,或許還會更幽默呢。因此,是不是用四大名著來作題目的點綴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要用這種形式來博得小讀者的喜愛,就像一些漫畫書一樣讓他們着迷。同樣的產品在現代這個急功近利的社會真可謂是汗牛充棟了,除了拿“幽默”來幽默一下以外,還拿“漫畫”來漫畫了一回,比如《漫畫三國》、《漫畫水滸》等等,凡是可以讓別人誤以為是將難書讀易、將厚書讀薄的名稱全都用上了。 其實,對這些名著的改編早已有之,只是各種縮寫的版本和程度都不一樣,水平更是參差不齊,大有群雄紛起、各據一方的局面。而可憐的小學生們為了響應號召讀好書,必然要了解四大名著之類的著作,可又不願意花時間去讀那麼厚的書,況且也看不懂,而且即使是縮略本他們都不一定要看,往往書買來了以後就束之高閣、無人問津了。而現在有這些可以輕鬆讀的名著版本一出來,自然受到廣大讀書困難生的熱烈響應,既可以輕輕鬆鬆地在短時間內看完,又可以向人家吹牛,自己已經讀過了各類名著,殊不知這樣的閱讀實在是有百害而無一益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知道心理學上有一個規律叫“先入為主”,相同的概念或事物先在人的頭腦中留下印象的往往被認為是正確的,如果在接受了錯誤信息后即使遇到了真正正確的內容也會認為是錯的而堅持自己先前的錯誤思想了。那麼,像這類“幽默”的名著給孩子們留下的是錯誤的情節、人物、語言,給孩子們在以後的學習過程當中增加了很大的困難,他們很難接受正統的正規的文學教育了,更糟糕的是他們誤以為這樣的就是名著,給自己設下了不少錯誤的陷阱,他們根本無法形成一種正確的語言感悟了,他們無法領會那樣的語言環境,感受那樣生動、真實、客觀的語言了。 另一明顯的害處是危害孩子的思維習慣和心理定勢,使原本正確的思維發生紊亂,產生一些奇思怪想與胡思亂想,課堂上一些喜歡就老師或同學的某一句話馬上生髮亂七八糟的聯想的同學危害最大,他們常常會故意反其道而思考,或者將題引到他的想法中去,設置自己思考的障礙。我們班就有這樣的學生,凡是其他同學聽得懂的東西他都聽不懂,更不用說別人也聽不懂的東西了,原因不是沒聽,而是總會扯到另外地方去,或聯想到另外一些他覺得好笑的東西,甚至有不少是不健康的思想,如黃色情調,整人技巧等。有時,這樣的人不舉手在那兒偷着樂也可以看出他們的心思在另外的東西上面,是由此及彼的胡想,是注意力渙散的表現,而這樣的學生恰恰就是那些書看得最多的學生,這些所謂的搞笑的、幽默的、漫畫的東西看得多了,他們就不容易集中精力了。 當然,還有一些危害就是耽誤了他們讀更多的其他好書,也讓他們以後很難接受或不願接受真正的中國歷史文化和文學名著。學生在看了這些“輕鬆”(又輕又松)的書之後,再也懶得看那些故事繁雜、敘述周詳的書了,更滋長了他們的惰性。 我覺得它一個最大的危害就是誤導性。 (時2006-5-24)
幽默“幽默”(教師手記之237) 標籤:手記作文 天使街23號作文 幽默風趣作文 幽默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