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一水,皆有情義,在古代的文人墨客的詞藻里,我所見的都是人與山水相濡相融的意境,情與景相生相合,人隨景去,景隨人來,真有忘情山水之感。讀之,身心偕忘,唯有空山鳥語、青竹幽鳴尚在耳邊迴響,風過松林的清爽帶來無限暢快,月上柳梢的情愫又刻骨銘心。
現代人逐山傍水之風也日盛,“居有竹”的祈望早已超過“食有肉”的追求,眼前有水、背後有山更是有錢人的居住目標。久處城市的喧囂嘈雜聲和高樓水泥房中,人對自然有着強烈的渴望,對古人寄情山水的心情也是早嚮往之。因而,有些什麼景點,就多少與自然風物、山水景觀帶着邊,這樣會吸引更多的遊客。
大香林是原“香林花雨”改造后的景點,雖說要在9月26日正式開園,但禁不住百里飄香的桂花的誘惑,加上電視、報紙等媒介如火如荼的宣傳,遊人們紛至沓來,時至今日,早已是人流如潮,車駕如龍,整個景區全是一片忙碌的景象。景區內遊人如織、熙來攘往,比那枝頭上旺得不能再旺的桂花還要熱烈。整一片竹林花海都被人影、人聲擠佔了。
要說這麼多的人都是衝著什麼來的呢?當然是聞名遐邇的桂花林了。這裡的桂花着實不簡單,不但年代久遠,而且成片種植,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國也是罕見的。粗的如耄耋老者,風骨猶存,張開鋪天大傘迎接四方賓朋,細的則如剛滿月的嬰兒遍布園區,綠茵茵中泛出生長活力。所有的桂花樹一律散發著撲鼻的香味,人遠遠地在公路上行駛時就能聞見,淡淡如空谷幽蘭,或在樹下坐擁芬芳,沁人心脾,這樣的香味就像天上御賜的美酒佳釀倒入人間,全部散溢開來。凡到此一游的人無不懷着裝滿桂花香的胸膛而來的。
然而,花果真能讓人“吃”飽了去么?看那些貪婪的人們站在滿隴的桂花樹下,矗立於花團錦簇的桂花叢中,閉着眼拚命地吸着芳香;也有恨不能將鼻下的桂花全能吸進肚子里去的,已將鼻子碰在了那麼多的桂花上;更有多數人坐在樹下打牌、聊天,任由灑落的桂花綴滿黑髮。就着滿地飄落的桂花,滿樹稠密盛開的桂花,滿山瀰漫周際的桂花香,人們真有“飽餐”的感覺了。只是這種“飽”也是各有千秋的。有的妄圖將它們全都吸了進去,卻發現越接近它們,這種香味就越不明顯,反倒是在遠遠的地方無意地聞到它的香氣時來得那麼強烈、那麼甜蜜!也有的將自己“浸”在花香里打牌、看書或交流、談心的,也有“處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的感覺了。倒是那些不貪也不侈的人卻總在無意中感受到隨風送來的陣陣心愉的清香。人帶不走這裡的花香浴,人只能在花的海洋里找尋屬於自己的那一份快樂。
這裡同樣讓人有深刻感受的還是山水之韻。山是天成的,水也是自然的,兩者經過設計者的精心規劃設計,山有了形,山有了聲,嘩嘩地從上頭的水庫流下來,有溪、有泉、有河、有池,伴着青色群山相映成趣。但我還是感覺太多的人工雕琢,原本雖簡陋但自然清新、充滿野趣的感覺蕩然全無了,代之的是平整開闊的環山路和一幅幅被書畫家潑墨成書的詩句作品出沒於路邊石叢、景點憩處。我分明感到這是一座將山水詩文揖錄發展到了極致的園林,似乎是要營造一種特別濃郁的書香氣,讓人在聞到花香的同時,更到聞到書香。
然而,這顯得附庸風雅了。詩是好詩,那樣的意境、那樣的深情都是難能可貴的,讀那樣的詩,倘若能有一定的想像,定會腹生青苔草房、綠竹千竿、碧水瀠洄之自然,但與眼前全新的修飾感覺是完全不一樣的,這裡的景生造得太多,這裡的人紛繁的很,全沒了詩里的情趣。遊人只顧自己尋找山水之樂,卻全沒想到這麼多的人根本不可能找到真正的山水,真正的山水在於自然之中。比如上次我去的型塘里山的山水景緻,清幽得讓人脫離了塵埃一般,才有了詩化的感覺。
在人們的追花逐香中,我無意再來,人們在吸納香氣的同時,也吸納了太多的俗氣,我不喜歡。真正的山水之樂不在開了車子、腆了肚子、扯了嗓子的人群中,它在足履的探尋中,在寧靜的回味中。
(時2006-9-24)
山水情思(教師手記之364) 標籤:山水情作文 手記作文 情思作文 山水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