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在昨天結束,也在昨天改了出來,發了下去,這其中也有實習老師的幫忙。我呢,改了四個班的作文。數學、英語的試卷也出來了,也發了下去。學生拿到試卷總是盯着自己的分數看,有不少人總有一種不敢相信的錯覺,就像我們兒時一樣,在考試前總是擔心,在考試時滿懷信心,在考試后又有憧憬,拿到試卷后全是失落。大概總有一些出乎意料的錯誤,打消了他們考完后那種自我成功的盲目樂觀。
考試成績不能代表什麼,但卻能說明什麼,至少說明在相同條件下,在相同的班級教學下,體現出不同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效果,是一個階段、一些知識的綜合體現。不過,試卷的分數卻並不是反映真實能力的,像語文尤其如此,至少我是這樣看的。比如有些題目中的照樣子寫詞語,同樣是做對的學生,但他們的知識結構和基礎卻大相徑庭,差的學生寫出來的詞語始終是那麼單調、簡單,不是低段時學的,就是早就“陳舊”的詞彙,“大大小小”“高高興興”此類,而好的學生寫出來的卻是“鬱鬱蔥蔥”、“迷迷茫茫”之類的,同樣是正確的答案,或許分數還是前者學生高,但後者學生的能力卻遠在前者之上,那種求新、求進的精神恰是學習的動力,是進步的基礎。而且,後者在今後的學習上有更大的發展空間,有更強勁的后力。所以,當我們在看學生成績的時候,能否用一種發展的眼光去看,不只是告訴學生記住一種簡單可行的、能應付考試的方式,更重要的是去發掘學生的能力,告訴學生更多更美的語言,而不只是將它當作正確與否的尺度。我想,不經腦子寫些簡單答案的正確,還不如經過認真思考寫出的有新意的錯誤答案。這無疑是考試的悲哀。
這次語文考試,我班和隔壁的小班,前幾名成績的學生中有一半或一半以上都是插班生,而插班生每班也只有五六個而已,讓我們不得不再重視一個現實問題:生源的優劣、家庭的教育與學習成績是密切相關的。柯北的生源我不認為有任何優勢,相反比其它校區差得多,小班的老師壓力之大可想而知,而小班的生源也是沒有優勢的,不僅如此,小班學生的家庭教育還往往帶着很大的寵慣,很多家長不關心孩子的學習,相關對孩子提出的要求總是有求必應,對孩子的缺點錯誤也總抱着諒解的心態,總是以為自家的孩子非常出色,總以為他們會變得越來越好,總以為放在柯北小班就像進了保險箱,可以無憂了。殊不知,這樣的結果,只能導致孩子的各方面能力、知識無法與其他校區的學生相比。在這個以素質教育為綱,以應試教育為內容的社會下,要想在學習上揮灑自如還是有相當困難的。
考完后,辦公室里的老師就來問我班的平均分,我其實都不去關注它,但也沒辦法,只能進入這個潮流,讓他們比較去了。我想,對於學生來說,分數低完全用不着大驚小怪,有錯誤也不是什麼缺點,問題是他們進步了沒有,他們的知識內容和結構是否有了大的變化。對於家長,他們總希望孩子每次考試都是最優秀的,或是有很大進步的,但我覺得更重要的還不是這些分數(儘管分數會第一時間觸動家長的第一根神經,作為家長,我對自己孩子的成績的第一反應也會從這裡出發),而是分數背後反映出來的學習狀態。
(時2007/11/09)
期中考後感 標籤:期中考後作文 中考後作文 期中考試作文 期中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