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的方法
“養心莫若寡慾,至樂無如讀書。”聰明的古人只用了短短12字就明了地概括出了閱讀的珍貴。然而,“好讀書”不難,可“讀好書”卻不易。像一些同學,讀書不少,積累不多,知識面不廣,一碰到寫作,除了緊咬筆桿,就是唉聲嘆氣。這歸根結底,就是一個方法的問題。那麼,什麼才是一種好方法呢?
據我看來,像跟着導遊旅遊一樣閱讀,不失為一種好方法。在陌生景點旅遊時,最好的方式就是跟着導遊遊走。這樣不但能夠更加了解各個景點,還可以選擇一條最佳路線,少走冤枉路。可如果自己一個人參觀,只能看個大概,或是繞了一個大圈子又回到了原處。閱讀也是這樣,只有跟着作者的思路走,才能真正讀好一篇文章。否則就只能一知半解,閱讀無效的同時,又浪費了時間。不過,除了要跟着作者這個“導遊”,還要結合生活實際,多問幾個“為什麼”,這樣的閱讀才會更加有效。
古人大致有兩種閱讀方法:一種是只做尋章摘句式的。這種方法講究細,對每一段,每一句甚至連一些字詞都要認真“解剖”。然而,這種方法忽略了文章的“頂樑柱”——中心思想;另一種則截然相反,是觀其大意,不求甚解式的,只了解文章主要內容、思想,在了解中吸取了營養、知識,卻不支尋章摘句。打個比方,讓分別用第一種和第二種方法的兩個人閱讀白居易的《憶江南》時,第一個人可能會想:最後一句“能不憶江南?”為什麼要用反問的手法?不用不行嗎?第二個人則會知道:這着詩是白居易懷念江南而寫。明朝時,有人巧妙比喻了這兩種方法:第一種方法就像一個人有一房子散錢,卻無一根能把錢串起來的繩子;第二種方法就像一個人有許多繩子,但沒有散錢供他串。這兩種方法各有所偏,只有將其合二為一,既觀其主要內容,重點的地方又尋章摘句,才是最好的方法。
泛觀博取,不如熟讀而精思。朱熹一句名言,把讀透書的好處淋漓盡致地道了出來。那該怎樣才能把書讀透呢?那就需要體會和“感受”。有時,文章的含義往往藏在文字深處,這時就需要去體會。一個極其微不足道的細節也許蘊藏着一個大秘密,所以,抓住細節,是體會的關鍵。就像李白《獨坐敬亭山》中的“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中,李白未曾提到過自己怎麼樣,似乎只寫了景。其實不然,從“盡”、“孤”、“獨”、“閑”幾字中,可以知道,李白此時是很孤獨的。感受,則是體會後的自身的感覺,和體會是雙胞胎。如果你閱讀一篇文章后沒有任何感受,那麼你就白讀了這一次書。其實,作文就是感受,能否利用感受,把感受揮灑在紙上,就看你的了!
要愛讀書,勤讀書,同時,更要善於讀書。
閱讀的方法 標籤:成功的方法作文 愛的方式作文 學習方法作文 寫作方法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