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瀚的數學王國,有一個並不十分起眼的王國成員,它就是小數。而我,就是小數的代表符號——小數點。
小數的祖先在中國。早在公元3世紀(約260年),中國古代數學家劉徽就提出,把整數個位以下無法標出名稱的部分稱為“徽數”,即小數的前身。到了中國元代,數學家朱世傑、劉瑾在《律呂成書》一書中,在世界上最早提出用降低一行的方法來表示小數,即“我”的前身。而“我”——小數點的最終確立,是公元17世紀後期,由印度數學家首先使用小圓點“。”來隔開整數部分和分數部分而誕生的。
隨着社會、科學技術的發展進步,“我”的作用也就尤為重要。如果粗心大意把“我”的位置放錯了,那可就糟了。
在2009年11月13日(五年級)《小學生數學報》4版,刊登了這樣一個故事:“大草原上的戰爭”。說的是獅王萊恩和狼王加內特,因為分配生命泉水問題,由於狼王加內特在計算過程中,為了計算方便,依據小數計算法則,在被除數和除數中,將“我”的位置同時向右移動了一位。而所得到的餘數卻沒有把“我”的位置移回一位而出現的錯誤。使得狼王加內特誤以為獅王萊恩分配不公,差一點兒引發一場戰爭。這雖然只是個童話故事,實際上在現實生活里,搞錯“我”的位置,確實會發生難以想象的嚴重後果。例如:在藥品的使用說明書中,把“我”的位置標錯了,導致患者過量服用藥物,豈不人命關天?在設計人造衛星、宇宙飛船的運算過程中出現這種失誤,那就可真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了。同學們,你們在掌握、使用“我”的時候,可千萬要注意喲。
儘管“我”有這樣重要,但是,要掌握、使用好“我”卻並不難。只要大家認真學習,掌握好小數的性質、法則,“我”就會成為你們永遠的朋友。
崑山市華城美地小學五年級:羅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