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在前面的話:這篇文本來不是這樣的,可寫到第一段我寫不下去了,我不想再去列出別人的看法,自己去一條一條的說,或者很正經的分析一下怎樣怎樣。於是我便這樣寫下來了。自己看法,自己意見,自己可能帶有個人感情但卻是自己真實的感受。
為什麼會卡到軍師這裡呢!其實本來最想寫的就是吳用吧。
我覺得自己沒有辦法了,可能不能按那種慣常的邏輯來寫了。
我想說我確實喜歡新版水滸里的吳用。從開始的出場,赤手空拳的文弱書生,竟有膽量插在兩個生死相鬥的人之間。即便不知事情因果,便僅從來歷蹊蹺就猜到了七八分,不得不說思維縝密,善於察人。到後來初見公孫勝時言語相脅,卻有幾分少年人的捉弄之意。
到後來阮氏三雄時言語試探,有人說這是吳用待人不誠,這是吳用不夠坦蕩。可是,那畢竟是要命的勾當,即使是跟親兄弟之間也是會有所顧忌的吧?更何況是一般的相識?若是不加試探,一旦遇人不淑,那就是壞性命的問題了。可以有人如晁蓋一樣豪放,如公孫勝一樣直白,但是總要有人做這樣一個百般思量之人。否則這一眾人等的性命便都是純憑運氣了。
到後來幫白勝贖回酒擔時,看着軍師作揖陪笑的樣子就忍不住想笑。心裡默念,真能裝。真箇是收放自如。但是後面的分析,也是絲絲入扣。對每一個人拿捏基準。至於黃泥崗上智取生辰綱那一段就更不用說了。演的真的就像一個年輕人,甚至有點想到當年看《一腳定江山》時的那種感覺了。
其實到這裡,基本還是符合原着的,讓我看到的對吳用的第一個強調,便是取了生辰綱后,白日鼠殺了一個軍官,吳用放下一錠銀子時,便可以看到吳用的為人,也看到新版吳用與老版最根本的不同。“今日做下如此這等大事,今後我們兄弟七人還有什麼不敢做的?可是,一旦殺人,兄弟們便膽敢再去殺人。今後若要有人再殺無辜,希望哥哥不要像今天這樣姑息”。他跟那些人不一樣,他跟老版的吳用不一樣,吳用不只是一個智囊,不僅僅是一個出謀劃策的機器。他有他自己的信念,他有他自己的理想,他有對生命的尊重。他不是說對於所有官府的人都是那種仇恨,他知道造成這些現象的罪魁禍首,他知道有些人有自己的無奈。他知道縱使對方怎樣,但是終究是生命。東哥發的一張圖題目是吳用思變,其實若說思變,大概從這時起吳用和公孫勝就有所打算了吧。因為他們要的不是一個殺戮的集體,不是一個視人命如草芥的首領。也許看到宋江為了晁蓋他們七人的性命而冒死前來時,吳用就記住了這個人。宋江反對截取生辰綱,宋江是一個奉公守法的人,即使他知道這是一個怎樣的官場,這是一個怎樣的世道,即使他知道這些確實都是不義之財,但他不同意做,甚至要拿公孫勝歸案。但是當晁蓋他們做出了這樣的事,他卻是捨命來救。因為他知道他們做的是義舉,因為他不願這些好漢送了性命。大概此時,吳用便已經認定,這個人才應是一個領袖之人吧。
然後便是火併王倫,很多人說吳用奸詐,吳用總是利用他人,吳用心思陰險,基本大部分舉得就是這個例子。當時吳用說晁蓋:“兄長光明正大,自看不出這等人物的心思。”吳用能看得出,但他不是。我的老師告訴過我,想要勝過壞人,你不是要比他更壞,而是要比他更聰明,你要比他更強大。確實,晁蓋他們都是光明正大,沒有這許多的心思。可是,必須要有一個這樣的人啊。沒有吳用,晁蓋他們自是光明正大,但是卻會被王倫趕下山,會措手不及的被人騙。有人說吳用利用林沖,可是如果沒有吳用這樣激將林沖,那麼晁蓋他們何處安身?那七人何處去活?即使投到別的地方,路上又會多少險阻?林沖可能也會默默在王倫之下從此仇不能報,兄弟不能相見,無聞一生。若沒有吳用,何來之後的梁山?
第一次二龍山那次,大概是軍師在劇中為數不多的幾個尷尬的時候吧。我一直覺得這也是軍師成長的一部分。二娘說:“沒想到梁山軍師心裡,有這麼多竅門。”這大概算是對軍師的一次教訓吧。面對那些以誠待人的好漢,軍師大概也覺得自己有些錯了吧。所以有了以後的二上二龍山,換命說眾虎。這個等下說。我想說第一次在二龍山時,吳用大概也是對晁蓋有些失望吧。那時,吳用便決定要輔佐宋江了吧。
第二次在二龍山,是使大家對吳用看法轉變的最重要的地方。看到那段的時候,可以說是震驚、感動同時也有着心痛。同學說,之前還覺得吳用陰險,此後便再無這種感覺。那不僅僅是忠誠,那自己可以用命來換得,是他知道這個人的心,這個人的仁慈,這個人的忠義,這個人可以讓這一幫強人最終不致變成濫殺無辜的強盜,這個人可以領着自己的兄弟走上一條不至於對百姓造成殺戮的道路。為了這些,自己即便是用命去換又如何。吳用不是不知道楊志不可能真的殺了宋江,吳用不可能不知道自己即使不這樣做宋江最終也會無事。我承認,吳用這時也確有私心,他知道不僅楊志在看他,二龍山的好漢其實也都在看他,都想知道他會怎麼辦,想知道梁山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地方。吳用試圖一死,未嘗不是存着表明心志,讓二龍山好漢看看的意思。因為,這些人,梁山志在必得,因為這些人上得梁山,可以是梁山更加壯大,可以使梁山更有能力與官府抗衡。可以使梁山更有資格和朝廷對話,可以使梁山最終不致落得個終身為盜,為官兵剿滅的結果。若吳用一人之死可換的眾多好漢對梁山刮目相看,可換的楊志對梁山的成見,可解得兩人多年來的恩怨,死又何妨。說實話,我看的時候真的沒有想到吳用會舉刀自盡,更沒想到這一刀會扎進去。估計二龍山的眾人也是絕沒有想到,這個看似文弱的書生,也竟會有如此的血性。至於有人說吳用到底也沒有死足見狡詐這個觀點我就不好評價了。那個時代,敢拿刀那樣扎進自己胸口,以那時的醫療,生死也是全聽天命,命懸一線而已。若不是存了死志,難道這樣開個玩笑么?
吳用命說眾虎不僅改變了很多同學對吳用的看法,也解決了我心中的疑惑。以前我真的不懂,為什麼,為什麼吳用會跟着梁山眾人在一起,以前的吳用,在我心中雖然一直是一個廣有智謀的軍師的存在,但也只是一個純粹的儒生。我不理解他何以能震得了這山寨的眾人,如何能讓這有些甚至大字都不識一個的好漢服氣。梁山上大部分好漢都屬於豪放之人卻很少通文墨,也未必看得起那些整日看書的文人。我以前一直不明白,吳用這樣一個書生如何能和這些人相處。如何能讓大家聽他,能讓大家信服。若僅僅說智謀,吳用也並非沒有失誤的時候。但是大家確實服他這個軍師。就像攻下大名府前,李逵跟時遷爭執那一段,宋江阻止的時候基本沒人聽。但是吳用出口喝止之時,不僅爭執中的兩個,甚至周圍所有看熱鬧起鬨的都鴉雀無聲。大家確實認他這個軍師。為什麼大家會聽他的,大概這一段戲詮釋的就很好吧。吳用除了是書生,除了智計百出,除了察人觀物。吳用也是一個血性男兒,文人豪氣,雖不能上馬征戰,但知道心中所求,知道心中所念,為了心中道義,為了心中信念亦能拔劍而起,血濺當場也面無懼色,無怨無悔。雖手無縛雞之力,但是心中確實剛強無比,知道自己為何而生,知道自己為何而死。
就像以前看到九州中說風炎皇帝和公山虛的。公山虛被譽為帝師,被宗祀黨軟禁以騙得風炎皇帝自投羅網。見到風炎皇帝時,質問風炎皇帝白清羽
“無我消息,君何故迴鑾?輕身犯險,寧不惜命哉?”
白清羽說“聞君疾苦,心中不安。”
公山虛問“遂忘別時之約耶?一何愚哉。”
白清羽說“望與公並肩。”
記得那時公山虛大怒,說“虛,生於微賤,死當勇烈,何勞君記掛?我死,死一人!君死,死千萬人!此千萬人!皆我兄弟!”
是啊,吳用又何嘗不是,此千萬人,皆我兄弟。
一直覺得吳用是梁山上極不容易的一個人。眾人醉時,他不能醉;眾人歡樂時,他要計劃周詳,仔細思索有無疏漏;眾人悲痛時,他要剋制感情,明白事情依然要繼續,如何去做該做下去的事;眾人憤怒時,他要保持冷靜,理性的去看,去考慮是否恰當合適。眾人喜時他不能喜,眾人悲時他不能悲。可是他也是人啊,他也是一個性情中人,一個有血性的人,晁蓋死時他何嘗不悲,但是終還是不能放任自己的感情,像宋江一樣失聲痛哭,因為宋江已亂,他不可再亂;眾人說道報仇時他何嘗不想報仇,可還是說出且慢,還是出聲阻止,李逵質問時,吳用那句“晁天王的仇當然要報!”語氣中多少悲憤,多少無奈,多少隱忍。但他知道,至少他要清醒;宋江重病時他如何不急,如何不慌,只是他知道,自己不能慌,自己的情緒,會影響將士的心,會影響勝敗生死,所以他讓五位頭領留下,布置任務,說出“違令者,軍法處置”,那時一人的肩負,是要有多麼強大的內心;征討方臘時,面對着兄弟戰死沙場他何嘗不悲,可是他還是一字一句的說出“天黑前拿不下網獅園,提頭來見”,因為他知道仗總還是要打下去。縱觀水滸一劇,吳用一生,極少放縱自己的感情,因為他肩上的擔子太重。如果你一個人說的話,作出的決策,定下的計謀會影響到千百萬人的生死。除了有足夠的信心,就是要有肩負一切的勇氣。不得不說李宗翰這版的吳用演的極好極好,吳用為數不多的幾次感情的流露,拿捏極准。晁蓋死時,眾人拜祭之時,靈堂勸阻宋江之時,宋江病重之時,張順死時,替小七續命之時,聞聽教頭噩耗之時,宋江死後驚醒之時。每一次都是絲絲入扣,我心中最為真實的吳用,非常符合人物的性格,從不輕易表達自己的感情,永遠是那些人中唯一清醒的一個,但是卻並非冷漠,即使心中極痛,也是不願流露。
特別是那種隱藏於心的極度的悲傷,都能如此精準的表示出。不得不讓人讚歎。
記得這版里,借李逵之口,說出了其實不少人對吳用的評價。“今天,算認識你的真面目了……你簡直啊,就是那妖言惑眾的大惡人。”記得那時吳用淡漠,而堅定的表情,那無奈卻是坦蕩無悔的語氣,“我這麼做,都是為了梁山泊“。縱使世人誤我又何妨,我心中自是坦坦蕩蕩。我始終覺得吳用不是他們說的那樣,他這麼做的是真的心中坦蕩。也只有並無一點私心的人,才會能如此的坦然面對,他知道自己為什麼這麼做,他無怨無悔,他可以不在乎別人怎麼看他,可以不解釋,即使他的心並非如此。此中掙扎,大概別人不可能知道了。
除此之外,這版的吳用,完美的詮釋了什麼叫做士為知己者死。其實他什麼都知道,最後宋江的結局他也知道,但他還是如此去做,不僅僅是因為別無出路,也是因為人生得遇一知己兄弟,縱使以死報之也不為過。還有那段,軍師給小七續命,以自己的血替他人劃出生命線,在那個時代,或者那種思想迷信,可那樣基本就是用自己的命替他人續命。以前覺得吳用冷靜無情,這版覺得吳用至情至性。只是有時見他將所有壓力痛苦藏於心中,有時甚至會替軍師覺得心痛。其實吳用並不在意招安后自己怎樣,閱兵式的閑散,甚至征方臘回來后金鑾殿受封之時,眼神中的那種不屑與淡漠。他為的,可能真的只是梁山泊。
吳用,我該怎麼評價這版的吳用呢。就像這一版的教頭一樣說不清,像這一版里很多人一樣都不好說清。第一次,水滸是以一個個真實的人,而不是以一個個英雄的模板呈現在我的面前。不僅僅是吳用,林沖,這版中的很多人都是如此,不管戲份的多少。總能以很優秀的演技體現出一個真實的人。那種不經意間的表現,更能讓我覺得有真實感。
有時候看到翻拍的名着,特別是看到原着裡面自己喜歡的人,總是會害怕,害怕自己心中的人物被拍的面目全非。所以,有時候真的是很感謝好的演員,能夠很好的演出自己心中那些一直以來英雄的形象。就像這版的吳用,林沖。李宗翰演的吳用真的是很好很好,極其傳神。智取生辰綱時吳用那種年輕人的情緒,以及在漫長的歲月中逐漸的成熟,逐漸的深沉,之後到征方臘時逐漸的蹉跎,逐漸的疲憊。那種蒼老的感覺不僅僅是身體,還有內心的滄桑衰老都演繹的出來。真的非常的好,簡直就是一個吳用在世。
除了軍師和教頭,公明哥哥演的也非常好非常好,一改心中宋江的形象,更符合邏輯,更符合一個真實的宋江,也為自己解了不少疑惑。還有魯智深,武松,王英,朱貴,阮氏兄弟,等等等等,自己根本就數不過來。其實有時自己真是很感謝他們,給了自己心中這些英雄一個真實的靈魂與生命。演活了這些人。那不僅僅是書中一個個鮮活的形象,更是一個個有血有肉,有情有痛,實實在在的生命。其實雖然從小就看,但是一直不是很喜歡看水滸原着,因為覺得故事太雷同,人物也太臉譜化。這版終於不一樣了,大家都是不同,卻都是如此的相似。大家都屬同類卻並不雷同,覺得很好。真的都很好。真的也都很感謝,在我對各大名着翻拍都絕望的時候,救了我心中的水滸。也真正超越老版,重塑了我心中的水滸。
那麼就用軍師說的那句話作為結束吧。大概也是梁山所有人的寫照吧:“身雖百死而無怨,俱懷忠義笑問天”。
北京市延慶縣十一學校六年級:胡佳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