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不是空想,也不是幻想,而是對未來事物的合理想象和希望。每個人的理想都是建立在現實基礎上的,“天欲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將苦其心志”,古人尚且懂得苦盡甘來的道理,何況二十一世紀的大學生呢?難道我們不明白這個道理嗎?有的學生一軍訓就請假,一吃苦就叫累,一整理內務衛生就有意見,感覺管得嚴,不適應,甚至有的同學因為受不了管理而退學。總結一句,現在的青年,就是吃不了苦,嬌生慣養,但是在這裡講什麼先進性教育,什麼三個代表之類的有點浮誇,總之,養成吃苦耐勞,自食其力的美德,不僅僅是21世紀新青年們所需要的良好道德素質,也是我們全中國人民,乃至全世界人們都應該共同樹立的美德,大人們不應該僅僅指着青年們的鼻子,要求他們去怎樣怎樣,更應該看看自己,是否給青年們樹立了一個好的榜樣,有些仕族的大人們,整天花天酒地,作威作福,正所謂社會存在決定着社會意識,對於剛剛步入社會的青年們來說,他們就像剛剛誕生的嬰兒,很容易接受那些新鮮世界給他們的新鮮感覺,而當他們看到那些大人么的時候,你覺得青年們因該怎麼做?是否覺得那樣很威風,去盲目的效仿,我覺得這樣很是可怕,所以,請大人們不要總是指着青年的鼻子要求他們應該做到何等的完美,而是需要低頭看看自己是不是已經做的那麼完美了,當然,作為一個青年人,我不可否認我們的身上還有使命,我也不是在這裡盲目的推卸責任,作為新青年,我們有夢想,有激情,有十足的動力,我想這種精神是一切朝氣蓬勃的生物體所必須的,不僅僅是體現在青少年身上,只要我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尊重客觀規律和客觀條件,充分發揮我們的主觀能動性,並且正確的發揮,我相信,未來的中國,將會比現在更強。面壁十年圖破壁,難酬蹈海亦英雄。這是1917年9月,敬愛的周總理決定東渡日本求學時寫下的詩句。字裡行間洋溢着總理的愛國熱情。正是周總理年輕時就能樹立如此豪壯的理想,才把苦難的中國人民從水深火熱之中拯救出來。
我們不曾忘記,我國的核彈之父錢學森得知新中國成立后,毅然放棄國外優裕的生活條件,衝破美國的重重阻撓,回到祖國懷抱,在一窮二白的新中國,置身於火箭、導彈研究,為我國“二彈一星”的騰飛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是什麼力量使他拒絕了金錢和享受的誘惑呢?是理想,是為建設祖國作出貢獻的遠大理想。因為個人理想一旦和國家危亡、民族興衰聯繫起來,則顯得更加崇高和偉大。理想,是力量的源泉;理想,是心中的綠洲;理想是指路的明燈,引領人們走向成功。
新世紀的曙光已經展露在我們面前,人類正經歷着一場全球範圍的新科技革命。那麼,我們今天的中小學生應該樹立怎樣的理想呢?我在和同學們的交談中知道,有的想當一名飛行員,自由翱翔在祖國的藍天上;有的想當工程師,用智慧和汗水構建祖國的宏偉大廈;有的想當作家,用手中筆,心中情,去謳歌大自然的奇山異水……無疑,這些美好的理想都值得建立,都值得驕傲。當然理想還要結合個人的實際情況。光有理想是不夠的,如果不用用血汗作為代價,不用奮鬥作為旗幟,那麼理想就會變成空想.因為理想不是現成的食物,而是一顆種子,需要我們去播種,去耕耘.
有了理想必須用行動去實現:要把理想化成一個個具體的目標,而目標分為長期目標、中期目標、短期目標。對於我們來說一個學段一個目標,一個學年一個目標,一個學期一個目標,一個月、一個星期、乃至一天一個目標.這些都是短期目標。要想向大目標走去,就得從小目標開始。比如說我今天完成幾道題,這個星期看幾本書,期中期末爭取前進幾名;我是小學生爭取考華一奧賽班,我是中學生爭取考華師一,考重點中學,或者是規定自己幾長時間改一個缺點,培養一個好習慣,爭取一個進步等等……這些都是你的短期目標。有了目標,學習才有努力的方向.目標定好以後就應該有計劃有步驟地去實現,只要有鍥而不捨,百折不撓的精神,你的遠大理想就會變成現實。
石家莊外國語小學六年級:李光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