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王兆華榮獲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聞此喜訊,我們淮師附小金太陽電視台的小記者非常高興。一個秋雨淅瀝、涼意盎然的早晨,小記者們專程前往淮南八中採訪了王兆華同學。
我們一行人來到淮南八中的時候,王兆華正在上課。她坐在前排,聚精會神地盯着老師和黑板,認真地做着筆記,她顯然沒有察覺到我們的到來。為了不打攪她,我們決定先去採訪他的班主任老師。
從王兆華的班主任余老師那裡,我們對王兆華家庭的貧困、生活的艱辛及學習的勤奮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我們還得知:2006年暑期,王兆華以優秀的成績從居仁中學畢業,幾所省內知名中專學校和中學準備特招錄取她。街坊鄰居、老師同學都為他感到高興,紛紛勸她珍惜好機會。大人們告誡她,高中三年,本科四年,七年後的情況難以預料呀!不如現在趁着國家、社會對你重視及早解決工作問題,以後照樣可以繼續深造,何必非得現在呢。但她執意拒絕了,她只淡淡地說自己想上淮南八中。其實,了解她的人都知道:八中離家最近,下肢癱瘓的77歲高齡的老父親才是她拒絕背後真正的理由!才是她心中難以拋舍的牽挂呀!自己走了,老父親怎麼辦呢?她絕不能為了自己的前途,把年邁的父親放進養老院!絕不能!
清脆的鈴聲在耳畔響起,我們匆匆向教室走去,誰知,王兆華已經走進了教室旁邊的畫室,並且全身心投入到了那個只屬於她的美麗的境界里。雖然不忍心,但出於無奈,同時也為了減少對其他同學的干擾,班主任把她喊了出來。眼前的王兆華應該是18歲的青年了,但看上去儼然一個十四五歲的孩子。是營養不良還是過早地承載了生活的壓力使然?也許兼而有之。18歲了,她把所有的節假日都留給了辛苦的小生意、煩瑣的家務活和年邁的老父親;18歲了,她不知道遊戲聊天、逛街出遊、時裝名牌……但她的臉上沒有絲毫苦難留下的陰影,只有甜甜的,甚至帶着一絲稚氣的,陽光般燦爛的微笑。
當小記者問她如何面對各種榮譽時,她率真地說:“我所做的,都是我應該做的,沒有什麼,我只是想讓父親過得好一些,我沒想到會得到那麼多榮譽。”面對紛至沓來的榮譽,王兆華沒有驕傲,沒有陶醉,淡然處之,她一方面對社會各界的關愛表示感謝,另一方面她表示:自己現在已經高二了,很關鍵的一年,現在最想做的事是靜下來好好學習,爭取明年考個好成績。如果明年考不好,怎麼對得起那麼多關心自己的人呢?她不想借用外界的力量,而是想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實現自己的夢想,用行動和真情來回報社會的饋贈。
11;40,放學的鈴聲響起來了,我們看見王兆華背着書包匆匆走出了校門。她不敢耽誤,她要上街買菜,要回家燒飯,要做家務,年邁孤獨的老父親在翹首以盼她回來呢。蒙蒙的秋雨依舊無聲地下着,沁入肌膚的涼意侵襲着我們。王兆華的背影在那條通往菜市、通往家的路上越來越小……
半個小時后,王兆華拎着菜從菜市裡走了出來,說是買菜,也就買了一把小青菜和幾個青椒而已。我們尾隨着王兆華來到了她在大通區老菜市街附近的家。這是一間甚至都不能稱之為家的“家”,七八平方米的房子既要當卧室又要做廚房,擁擠、陰暗、簡陋,一個木製的舊板床和一張已缺了個角的小方桌是屋內的主要陳設,同時也佔去了房間面積的大半。南邊緊鄰這間屋子的是一間更為低矮狹小的房間,那是王兆華的卧室,卧室里除了一張小床、一個舊木箱和一些書籍外,似乎再無他物。而據說此前他們居住的被拆遷的房子條件還不如這裡。
進了屋,放下書包,王兆華就手腳不停地干起活來,拖地、煮飯、擇菜……她一邊忙活,一邊和老父親聊着學校里的趣事兒,我們問她中午吃什麼,她說稀飯、饅頭——老父親吃不動米飯,還有一個菜——青菜炒火腿腸。按說,近幾年在社會各界的捐助下,他們的生活應該有所改變了,但王兆華——一個還正在長身體的孩子,依然那麼簡樸,吃飯時絲毫不考慮自己,不憑自己喜惡,而是時時處處想着自己的老父親
在這裡,我們見到了躺在床上的王兆華78歲高齡的老父親,一個善良、慈祥、樂觀的老人,一位為養活女兒而勞累過度下肢癱瘓的父親。趁着王兆華出去洗菜的功夫,我們和老人聊了起來。從老父親那裡,我們知道了這個家庭背後更多辛酸的故事
1989年,當時60歲的王志全夫妻住在山東鄒縣,5月的一天,膝下無兒無女的夫妻倆從石牆公社醫院收養了一個棄嬰,王志全給她起名為王兆華。 小兆華的到來,給這個家庭帶來了無限歡樂。老夫妻倆把愛都傾注到了她的身上,他們辛勤工作,省吃儉用,精心照料小兆華。 然而,好景不長,一場揪心的家庭變故改變了他們的平靜生活。四個月後,王志全的老伴因病去世。不久,家裡的房子也倒塌了。老伴走了,房子塌了,孩子還小。無奈,王志全帶着只有 8個月大的小兆華離開山東來到淮南投奔親戚。
一位老漢獨自一人撫養個嬰兒的艱辛可想而知。為養活小兆華,王志全買了一輛舊板車,每天到10公里以外的批發市場批青菜到街上賣。每天凌晨2點多,王志全便把睡得迷迷糊糊的小兆華抱起來,放在板車裡拉着她去批發青菜。冬天北風凜冽,怕小兆華被寒風吹凍着,老人就用膠絲袋把兆華裹在裡面。風裡來雨里去,舊板車伴着小兆華一天天長大……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7歲起王兆華便幾乎包攬了家裡全部的家務活。爸爸要去賣菜,王兆華每天早晨必須起得很早,提前去菜場把中午的菜買好,好在中午放學儘快把飯燒好,給賣了一上午的菜的爸爸吃。有一次,切菜時把手指切掉一塊肉,血流了很多,王兆華邊哭邊撕下口袋的布把傷口包紮起來,血把布浸得透濕了,家裡沒藥,還得自己又找布把傷口重新包紮起來…… 因為個子太矮,每天煮飯炒菜,她只好搬一把小凳放在爐邊,然後站在凳上幹活。鍋蓋很重,她總是累得氣喘吁吁的,還得時常把鍋端下來添煤,燒一次飯就像跑了很遠的路程。 常常的,她會被熱鍋燙着手,起了火泡,也就哭哭,然後繼續幹活。
擔水的時候,人太小了,地面又濕又滑,常常摔跤,身上青一塊紫一塊的,但她從不願告訴爸爸,怕他傷心。
冬天的時候,她的一雙小手常常在洗衣的腳盆里泡得通紅,生凍瘡。衣服擰不幹水,就濕濕地掛起來曬。而此時和她大小差不多的孩子都在院里奔跑嬉戲……
王志全掙錢很少,連吃飽飯有時都成問題,家裡幾乎不吃肉,什麼菜便宜就買什麼吃,就連饅頭也得小兆華自己蒸。每年的交學費更是他們最害怕的事。
2000年暑假,年僅11歲的王兆華用爸爸5角、1塊地向鄰居們借來的20元錢,開始了賣小金魚的生意。那個暑假小兆華被大陽曬掉一層皮,但賺了200多塊錢,賺夠了學費。
王志全告訴我們女兒的心很細,很孝順。自從自己因下肢癱瘓,不得不卧病在床以後,生活的重擔就全部壓在了女兒的肩上,女兒既要給他治病,又要維持父女倆的生活,還要操持各種家務。現在自己的身體好轉了,傍晚時,女兒天天都要推着自己出去轉轉。上高二的女兒,白天太忙,只有利用晚上學習。這幾年,女兒早晨最遲不會超過5點半起床,晚上要11點以後才休息。從小到大,女兒的學習從不要父親操心,上課時她總是認真聽講,晚上太累了,為防止上課犯困,她總是把鉛筆削得尖尖的,困了就狠扎幾下。她的成績總是在班級前幾名,上初一時就加入了共青團,初三時又被評為淮南市優秀學生幹部。
這個弱小靦腆、不善言辭的女孩,她卻用行動深深地打動了我們,她讓我們真正知道了什麼是生活的苦難,什麼是面對苦難的堅強。在她心裡,沒有對生活辛酸和困苦的抱怨,有的只是對父親深深的感恩之情,對社會深深的感恩之情。
有一次,父親想吃甘蔗,但父親沒有牙,賣完小金魚后,她會給父親買一杯甘蔗水帶回去。自己卻沒捨得喝上一口。甘蔗水花了2元錢,這個星期的生活費超支了,她只能從自己吃的飯中去剋扣。
一年冬天,不知怎的特別冷,爸爸的床墊薄得可以說就是兩層布,晚上小兆華聽見爸爸冷得直翻身,為了給爸爸買床墊。她在禮拜六加班加點賣金魚,中午連飯也沒吃。買好床墊回家時,已經晚上7點多了,不知就裡充滿擔心的爸爸打了女兒,自己卻哭了,弄清原委后,父女倆抱頭痛哭了好久好久……
儘管自己生活很苦,但王兆華很願意付出。初中時班上有一同學父親患重病,老師號召同學們捐款,王兆華第一個捐了5元錢,而對於當時的她來說,為這5元錢她要在市場上呆上近一個上午。
近年來,王兆華的事迹見諸報端之後,得到了社會的不少關注和幫助。每當她有了好吃好用的東西,她首先想到的也總是她的父親、她的朋友,她的同學。
自從王兆華學會悶制醬豆后,每年秋天,她都會將自己親手製作、親自烹調的花生芝麻醬裝進一個個瓶子,悄悄放進一個個關愛過自己的人家裡。一小瓶醬豆對於現在一個家庭來說可能算不了什麼,但那裡面分明裝着王兆華一顆深沉的感恩之心哪!
在即將結束採訪之際,我們問王兆華對未來有什麼打算,她說:“我想考大學,學美術專業,到時候我勤工儉學,不管多苦多難,我都要帶着我的父親!”說這些話時她臉上始終掛着的微笑消失了,神色非常堅定。我們不禁又仔細打量了一下眼前這個生活在窮困的風雨中但堅強不屈、樂觀向上的女孩。
聽說我們要告辭,王兆華端出一盤烹調好的醬豆,執意要給我們裝點帶回去,我們婉拒了。揮手告別父女倆,我們轉身鑽進了綿綿秋雨編織而成的細密的雨幕中。回首時,王兆華還在向著我們揮手……
弱肩擔家庭真情報社會 標籤:回報社會作文 患難見真情作文 真情作文 那一份真情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