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蕭蕭兮易水寒,
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探虎穴兮入蛟宮,
仰天噓氣兮成白虹!…。”
《史記。刺客列傳》描畫的這些易水壯別悲慟千古,震撼了多少人的靈魂。
但正是這悲壯的刺秦之旅,不知引後人多大的爭論!
正是這個失敗的刺秦之行導致了燕國的迅速滅亡,所以從政治角度講,它是極其失敗。
可是從一個快意恩仇,桀驁不馴的人格來講,它是成功的。
寧可站着死,絕不跪着生。
在那戰火紛飛而血火相交的年代,在那個刀劍而見又血肉橫飛的時期,一個叫荊軻的人永遠留在了遙遠的異國他鄉。
有人指責,有人謾罵;
有人大笑,有人喝彩;
有人悲愴,有人流淚;
有人怒髮衝冠,有人平靜赴死;
有人感天動地,有人罵聲不斷;
無論如何,那個叫荊軻的刺秦者成了千古佳話,而那個名丹的太子,在千年之中不得不忍受着漫天唾罵。
有人罵:“燕丹不勝一朝之憤,已犯虎狼之秦,輕慮淺謀,挑怨速禍,使召公之廟,不祀忽諸,罪孰大焉!”
有人贊:“以其義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較然,不欺志,名垂後世,豈妄也哉。”
寧可站着死,絕不跪着生。
李橋小學六年級:筆耕少年
易水悲歌 標籤:悲歌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