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摘要
膠州白菜味美甘甜,是我們當地的特產,是膠州人的驕傲。但是,近年來由於原種膠白高產優質配套栽培技術跟不上,膠白本身抗病能力差等原因,1982年以後,膠白逐漸被一些抗病性強的雜交品種所替代,純種膠白種植面積越來越小。為使“膠白”再現當年風采,儘快走進大眾消費市場,膠州市政府採取了一系列幫扶措施,在南三里河村進行推廣種植。我們從“膠白”栽培技術、預防抗病能力、適宜生長的自然環境、種植品種入手進行調研,希望得出科學的推廣種植方法,使膠州大白菜再現當年風采。
第二章關於膠州大白菜推廣種植的調查報告
膠州大白菜,簡稱“膠白”,營養價值豐富,是白菜中的上品,至今已有近千年的栽培歷史。具有“幫嫩薄、湯乳白、味甘甜,纖維少、營養高、生食爽口、熱食味腴、耐儲藏、易保管”等特點,是我國久負盛名的地方名特產。“膠白”栽培歷史悠久,遠在唐代即有種植,宋、元時期已大量銷往江、浙等地,明代開始出口海外,在國內外享有很高聲譽。公元1875年膠州大白菜在東京博覽會上展出,從此名揚天下。宋代詩人范成大在《田園雜興》中曾賦詩道“拔雪挑來塌地菘,味如蜜藕更肥濃。”此處菘乃“百菜之王”大白菜。我國文學大師魯迅在《藤野先生》一文中曾這樣讚美“膠白”:白菜運到浙江便用紅頭繩系住菜根,倒掛在水果店裡尊為“膠菜”。2001年,被國家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定為綠色食品,也曾被農業部認定為優秀產品和中國農業博覽會名牌產品。
一、針對膠白春季栽培及容易出現抽薹、夏季腐爛,發生病害,蟲害較重等問題,我們在總結別人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本地實際情況,現介紹栽培技術如下:大白菜在我國被廣泛栽培,但春季栽培極容易出現抽薹、夏季腐爛,發生病害,蟲害較重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筆者在總結別人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本地實際情況,現介紹栽培技術如下:
1、選擇適宜品種和播種期選用南韓“春夏王”大白菜品種。該品種對低溫反映不敏感,不宜春化而過早抽薹,通過對4月10日前後和20日左右冷床育苗,一個月後定植以及5月初露地直播3個不同處理的實際田間生長情況調查中,我們發現:除4月8日冷床育苗,5月10日定植的有極個別的株抽薹外,以後批次處理均無抽薹現象,而在同等條件下,採用其他品種的春白菜均有不同數量的植株抽薹,有的甚至造成絕收。
2、確定適宜苗齡。大白菜葉球一般由35?70片葉組成。而這些葉原基的分化大約在8片真葉展開時完成。8片真葉的展開在春季里大約需1個月左右時間。如果幼苗期過長,栽到地里成活率會降低;如果不足葉移植,又會影響葉芽的分化,導致過早形成花芽、抽薹。經30株取樣調查:“春夏王”品種葉球葉片數在48?59片葉之間。這樣既避免了育苗期太長而造成的成活率降低,又避免了育苗期短影響分化足夠的葉球葉片數。
3、強化田間管理。春播大白菜田間管理不同於秋季栽培,整個過程強調一個“保”字。(1)育苗床床土配務講求“肥”、“溫”、“細”、“松”。採用2/3非十字花科園田土、1/3腐熟廄肥,加0。2%二銨的營養土配方,過篩裝床,為培養壯苗打下了良好基礎。(2)定植時全部採用地膜覆蓋技術。每畝施農家肥4000千克,二銨15千克,行株距0。5×0。4米。(3)定植水后待地面見濕見干馬上澆緩苗水,整個生長過程中不蹲苗。保持田間見濕見干。定植1個月後追尿素1次,每畝10?15千克。
4、病蟲害防治。本試驗經調查軟腐病只有第一期(4月8日育苗,5月10日定植)有輕度發生,第二期及第三期幾乎沒有此現象。採用農用鏈黴素150毫克/千克噴霧防治。霜霉病發病則呈現前重后輕的趨勢。採用代森錳鋅600?800倍液或可殺得400倍液噴霧防治。
5、及時採收
二、簡要介紹膠白六號大白菜
膠白六號是青島市膠州大白菜研究所引進國外耐熱試材育成的極早熟、耐熱一代雜交夏白菜新品種。該品種已在全國大面積推廣、種植,具有很強的適應性和抗逆性。在2000年青島市新品種展評會上獲金獎,2002年通過北京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1、特徵特性
本品種具有很強的抗熱、耐濕和抗病能力。生長期50d(比夏陽302提前5--7d)。一般株高33cm,株幅45cm,株型緊湊,葉色深綠,葉柄白色,近球形,外形美觀,耐貯耐運,品質風味好。每667平方米產量一般在5000--6000kg,且結球速度快。可耐38--40℃高溫,高抗病毒病、霜霉病,抗軟腐病。
2、栽培要點
在山東地區6月上旬--9月上旬均可播種(比夏陽302提前10d左右),其他地區應參照山東地區的氣候適當調整播種時間。一般行距50cm,株距40cm,每667平方米種植3000--3500株左右。
整地施足基肥,667平方米施充分腐熟的有機肥4000--5000kg,複合肥30kg。起壟直播(壟高12--15cm左右)。
前期宜小水勤澆,結球前667平方米追施尿素15kg,肥水齊攻,一促到底。
害蟲主要有蚜蟲、菜青蟲等,應及時選用高效低毒的農藥進行防治。澆水時不宜大水漫灌,以防軟腐病發生,如有發生可在發病初期用200mg/kg的農用鏈黴素或新植黴素進行防治。
最後注意及時採收,避免成熟過度影響商品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