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論語》有感
青州市夏庄初中 楊樹玲
品讀《論語》,我感到了心中從未有過的溫暖和滋潤。孔子的思想光芒無不閃耀着真善美的異彩。品讀它,就像沐浴一輪朝陽,像傳承一支火炬,我的前方一片光明,我的心也一片光明。
《論語》教我們立“德”。孔子說:“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意思是說,如果你不講“德”,不講“學”的話,那就是非常大的憂患。無論在何種意義上,美德不能丟,做人要做個好人,做個堂堂正正的人。這是孔子的一貫主張,也是中華傳統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小人常戚戚,君子坦蕩蕩。”一個有德行的人就是一個人君子,一個胸懷坦蕩,光明磊落的君子。尤其是我們這些為人師表的教師,更應該嚴於律己,以百倍的愛心和耐心對待弱勢群體——那些困難生和學習吃力的學生。做到“誨人不倦”“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讓弱苗,瘦苗享受春風化雨般的師愛,得到比“高才生”“富貴娃”更多更好的營養。這才是孔子的“立德”之道,“君子”之道。一個有德行的人,還應是一個心地善良的人。余秋雨說:“人,要有一顆善良的心。”善良,才心懷博愛;善良,才“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善良,才有仁愛之心,才能布施德澤,贈人玫瑰。正如冰心所說:“愛在左,善良在右,走在生命路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花,將這一徑長途,點綴得花香瀰漫。使穿枝拂葉的行人,踏着荊棘,不覺得痛苦,有淚可落,也不悲哀。”這是“善”的極至,是孔子思想的最好體現。
《論語》教我們“求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在《論語》中教導我們學與思的辯證關係,教給我們學習、求知的正確態度,正確方法,更要我們在學習中找到樂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滿腹經綸的孔子就是一個喜歡學習,善於求知的人。“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正是他自己的寫照。孔子“才高八斗,學富五車”尚且還持之以恆,以求知為樂事,何況我們這些凡夫俗子,才疏學淺之輩?尤其是當今時代,不學習,不求知將會被社會淘汰,將會寸步難行。因此,我們應時刻不忘求知,把學習、上進看得像“一日三餐”一樣重要。“一日不讀書,便覺語言乏味,面目可憎。”多讀書,善求知,活到老,學到老,追求到老,這樣才能與時俱進,活出意義,活出光彩。
《論語》教我們惜“時”。“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時間如流水,一去不復回,隨年齡的增長,我越來越感到時間的流逝之快,書還沒讀幾頁一天就過去了,什麼也沒留下痕迹,一年就溜走了。於是想起了朱自清的《匆匆》“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時間走得多快啊!如果再蹉跎歲月,那將是多可惜呀!學《論語》讓我懂得了珍惜時間,“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歲月不待人,一日難再晨”“桃花謝了春紅,太匆匆”。古人的感嘆成了此時我痛切的感悟:好好努力吧,把該用的時間都用起來,把家長里短都拋到腦後,讀書,求知,教好學生,讓每一天都過得充實,過得美麗,問心無愧,珍時惜時,這是《論語》給我的教誨,也是我此刻的心聲。
《論語》教我們踐“行”。上面談到的“立德”“求知”“惜時”最後都要落實在行動上。行,就是去做。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的去做。《論語》中說:“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又說:“君子?其言而敏其行。”就是說,人要多做事,少說漂亮話。“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只能取悅人一時,“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時間久了,誰還信奉你的夸夸其談?我們做學問與工作,教書育人,更應該手勤,眼勤,腿勤。“勤能補拙是良訓,一份辛苦一份才。”做學問天資很重要,勤奮踐行更不可少;當老師口才很重要,但刻苦努力,言行一致才更有成功的可能。季羨林大師九十多歲了還著書立說,復旦大學那些老教授們七八十歲了仍痴迷於網絡學習,上網查資料,網上發表文章比年輕人都火爆的多。“人老先從腿上老”“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這些古訓在善行、愛行、樂行的老前輩面前已失去了意義。我特別敬仰那些大師,他們是孔子“行”的開拓者,是我仿效學習的榜樣,少說多做,做了不說,用汗水譜寫自己的人生篇章,這是我的追求的目標,也是我做人的準則。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已是“知天命”之年的我如今重讀孔子的《論語》,頓覺精神煥發,似乎回到了年輕時代。我知道,是《論語的》思想光芒把我的心兒照亮,“陽光”在手,“陽光”在心,長長的雨季何患?《論語》在手,《論語》在心,人生不會老去,生命之樹長青。
我愛讀《論語》,在它“陽光”的照耀下,我會走的更穩,走得更遠……
在“聖賢”的光芒下成長 標籤:在黨的陽光下成長作文 在陽光下成長作文 “聖誕老人”作文 光芒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