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賢二字由聖與賢組成,用來形容各個方面都十分優秀的人,但我在看了《中國古代名人聖賢》之後,知道了聖賢並非只是“聖+賢”。
《中國古代名人聖賢》共有100集,分別介紹了我國古代一些名人一生的經歷與貢獻,其中令我做敬佩的就是《至聖先師——孔子》了。
《至聖先師——孔子》分為上、中、下三集,雖然短小卻十分精悍。在這三集中,詳細地介紹了孔子從出生至死亡的這一過程。期間,孔子曾參與過四年的政治,因此也是半個政治家。由於當時的國君對他存有戒心,他只好放棄了仕途。此後,孔子專心教授弟子,整理文獻,以及編寫《春秋》一書,開創了私人教授與私人編撰史書的先河。
看完《至聖先師——孔子》之後,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為什麼孔子會受到後人如此的敬仰呢?後來,我終於在“聖賢”中找到了答案。
“聖”形容某人在某一方面的成就達到了巔峰造級的程度,“賢”是指賢能,博學多識,多才多藝,而孔子就具備了這兩樣,從而被後人稱為“聖賢”。
但是想要成為聖賢,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縱觀孔子的一生,這其中也有許許多多的大風大浪,但就是這些風浪,才讓孔子成為了聖賢。
在歷史上,有哪個名人的成名史是一帆風順的呢?他們同許多人一樣,都經歷過挫折。就拿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重耳來說吧,他從年輕的時候就開始流亡在外,在20多年的流亡途中,他與同行的臣子們風餐露宿,不但要時刻提防着豺狼虎豹等野獸,還要留意晉國的追兵,更要忍受一些國家無道之君的嘲笑、侮辱。終於,在歷經二十多年的流亡后,年過花甲的重耳登上了王位,勵精圖治,讓晉國一舉成為戰國時期的大國,也讓自己成為了春秋五霸之一。重耳的經歷向我們揭示了一個道理——名人在剛開始時都與普通人一樣,但在他們面對挫折的時候,他們的樂觀、堅持、自信,讓他們成為了名人。
讓我們記住這一條公式:聖賢=聖+賢+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