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流傳千古的不僅是一部史學著作,被一起載入史冊的,還有司馬遷那顆心懷天下的赤誠之心…… 司馬遷,這個歷史的悲情英雄,不是金戈鐵馬,戰死沙場;而是遭受宮刑,發憤著《史記》;而是一個心被淹沒在一個所謂的“盛世”的大漢…… 一次挺身而出,犯顏極諫,卻惹上這飛來橫禍,蒙受這不白之冤。本是一件自己認為對的事,卻無人認同。司馬遷該是怎樣的悲傷? 怎樣的無奈?……被判宮刑,這令人失掉尊嚴、生不如死的刑罰。 死是一種解脫,司馬遷生不如死,卻不能死,因為他還有一個理想沒有實現,因為他還沒有達成父親的遺願! 所以他不能死,不能解脫,只能忍辱含垢的活着,只能吞咽下心中的血淚,發憤著《史記》。司馬遷的痛,是一種難於想象的痛,甚至只用這一個“痛”字形容都顯得那麼滄桑無力,那麼單薄…… “是以腸一日而九回,居則忽忽若有所亡,出則不知其所往,每念斯恥,汗未嘗不發背沾衣也”……“若有所亡,不知所往”……“身殘處穢,動而見尤”,身體上的恥辱,心理上的創傷,痛苦的肝腸寸斷!然而司馬遷在這種痛徹心扉的侵襲下,卻依舊沒有放棄自己的理想,堅守一個史官的職責,客觀記述史記,不為虛偽的統治者,歌功頌德,剛正不阿,如實記錄,評價他們的得失、過錯……司馬遷的《史記》是,真真切,字字血,聲聲淚…… 若司馬遷不為李陵辯護,還會不會有這永垂不朽的巨著《史記》?……生活於唐朝鼎盛時期的詩仙李白,他的詩是浪漫主義的;而處於唐朝衰敗時期的杜甫,卻是現實主義的;在看這有着特殊經歷的司馬遷,他的《史記》則是既有浪漫主義色彩,又有現實主義情懷……正是司馬遷由平坦到坎坷的特殊經歷,才造就了這史學的奇葩,璀璨的明珠,和這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史記》! 司馬遷,這個悲情英雄的執着,讓人記住的不僅是歷史,也讓人記住了這本史家絕唱的背後,那個曾受腐刑的司馬遷,那個經歷坎坷人生,卻擁有鋼鐵般意志的司馬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