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言筷箸小,日日伴君餐。千年甘苦史,盡在雙筷間”。簡單的兩根木條,合併在一起就是中華傳統的筷子。看似簡單7實則卻承載着啟迪,傳承,明禮,思念,感恩……這些都是中國品質。
“ 精神活動離不開物質活動,精神產品離不開物質載體”。這是哲人對器物中所蘊含的品質的詮釋,而在我看來,中國的品質小到可以從每天都參與我們生活的餐具中體現出來:一雙筷子是中國的合作精神,一個飯碗是中國包容精神,一片餐墊是中國平和精神……生活器具無不承載着中國品質,他們串聯起中國人的人生百態,蘊含了中國人數千年的情感與記憶。善於發掘中國品質,中國精神無不浮現眼前。
誠如北島所言:“不知道傳統的人,正如沒有地圖的旅行者,不可能遠行”。是啊!傳統就好比一個民族精神的中繼站,如若不重視何以繼承,究其根本還需要其物質載體,將精神產品存在下去。而《舌尖上的中國》就很好的詮釋了這個道理。所謂“君子愛食,食之有道”,每一道菜的背後,或許都存在着一種精神,一種品質。或許《舌尖上的中國》取得成功的關鍵,就在於他善於發掘食物中背後所承載的中國品質。
“洛陽紙貴,章丘無鍋”,近日火爆朋友圈。一個鐵鍋,有何稀奇的呢?當你了解到在36000次鍛打,經歷18道工序,火燒12次才得此一鍋時,你也許就明白了。生活中的鐵鍋,因為匠心的傳承,展示了中國優秀的匠人品質。一口鍋得來也許容易,但堅持傳承中國品質卻實屬不易!
中國品質無伴隨我們生活,中國的精神無不體現在今天中國的進步,中國的發展。新年時的煙花絢爛奪目,簡單的火藥背後付出的卻是中國創新,毗鄰的精神品質。慶祝節日的器物,雖在我們的生活中時常可見,可你卻認真讀懂了它的內涵嗎?當煙花在空中爆響,你可知道那是來自中國的自豪,中國將更加強大,展示中國品質。
精神尚可促進事物發展,器物亦可傳承中國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