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3月5日毛主席在《人民日報》發表題詞,莊重寫下“向雷鋒同志學習”。從此,每年的這一天被定為“學習雷鋒日”。這個號召,走過了上世紀六十年代的熱情高漲,七十年代的人人爭先,八十年代的有些改變,九十年代的逐漸淡漠……
毛主席號召我們“向雷鋒同志學習”。半個世紀過去了,幾代人在“雷鋒精神”的感染下成長。然而,在當今社會發展的新時期,很多人都感慨雷鋒精神離我們越來越遠了,可事實真的如此嗎?
對此,有記者走上街頭,進行了採訪:“三月五號您知道是什麼日子嗎?”“知道!學習雷鋒日!”“身邊遇到過雷鋒式的好人嗎?”“我身邊還真不少。歲數大的有人攙,上車有人讓座,這不是很好嗎?”“經常遇到,我是登山愛好者,比如登山時誰的車出現故障了,很多人去幫忙,我心裡感覺社會還是很溫暖的。”“以前經常接受關於雷鋒精神的教育,雷鋒精神影響了一代,兩代,三代人,社會上的人情味還是很濃的”。“有時候坐公交車都有人搶着讓座,你想讓座別人都比你先一步讓完了”。
在採訪中,記者有了這樣的感觸,雷鋒精神在人們心裡並沒有遠去,很多人都在日常生活中踐行着雷鋒精神:或許是拾金不昧,或許是助人為樂,或許是尊老愛幼,或許只是舉手之勞的一件小事,但就是這些默默無聞,隨處可見的小事,讓人們感受到了社會的溫暖。
然而,在生活中也發現了另一種“雷鋒精神”。有人說“雷鋒精神三月來了四月走”不只是局部地區,在很多城市都有這種現象。有些時候,有些活動會給你們一種作秀的感覺,我覺得這種現象很普遍。我覺得學習雷鋒是精神傳播史,而不是靠一個活動就可以傳播的。社會道德是靠全社會公民為他人服務意識的提升來實現的,普遍的道德提升是最重要的。
在3月5號這一天,學校要組織活動,單位或團體要集體做好事,各行各業都在當天掀起了學雷鋒的熱潮。我們發現,在這一天,大家都在忙着清洗路旁的欄杆,忙着看望孤寡老人,忙着捐贈衣物,忙着舉辦各種學雷鋒報告會……這些活動開展的熱火朝天,似乎過了3月5號再進行就失去了意義。因此,在某些人里,學雷鋒不是一種習慣,已然成為了一場秀。
其實,學雷鋒“學”的不是形式,不是當天做了多少好事,而是要學到精髓。吉林市民間公益組織新聞助學會成員高喜文說:“時代在變,我們不可能再回到雷鋒那個年代,也不可能完全效仿雷鋒,但人們對真善美的追求不變。不管什麼時候,真、善、美都應是人們所嚮往和追求的。我們就是用行動,在點滴小事中踐行着這種精神。”
是的,點滴實踐。今時今日,要讓社會變得溫暖和諧,就要使人人心中都時刻懷着一種“雷鋒精神”,這種雷鋒精神就是,要懂得“愛己及人”,設身處地為他人着想,懂得“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同時不做惡事,不做對別人有損害的事。在他人遇到困難時,伸出手去幫一把,這些才是最貼近我們生活的,才是最應該堅持下去的。弘揚社會正能量,勤儉節約,這些都是和雷鋒精神契合的,或者說在某方面它是學雷鋒的一個側面,讓雷鋒精神在新時代更具生命力。
正所謂“小善大愛”,只要有心,每天都是雷鋒日。每一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從點滴做起,從小事做起,讓彼此間充滿友愛和信任,使我們的生活更具溫暖,更添真情。
高三:謝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