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華盡處,是一泓源頭之水。
題記
在紅檐綠瓦深處,深藏着一口古井,它牽引着我,走向記憶的深處。
故鄉小院,自爺爺奶奶來城裡后,已許久未回。去年暑假,一天黃昏,我懷着喜悅的心情邁進了這個久違的四合院,陡然發現,院子中央的這眼老式壓水井,依然佇立在那裡。
我的思緒像風箏一般,漸飄漸遠,飛到兒時的記憶深處
腦海中模糊的印象浮現出這樣的情景:我上下打量這口井,爺爺見狀,笑着說:閨女啊,想把水壓出來,是不是啊?其實也不難!只見他舀取一瓢清水倒入井口,雙手按在稍長一點的木杆上,有節奏地上下按壓着木杆,那水也就緩慢地流淌出來。我很好奇,走上前,也想試一試。爺爺告訴我按壓的要領,我踮起腳尖,用儘力氣一下一下地用力壓着,很快,細細的水流從出水口汩汩流出,亮晶晶的,在陽光里躍動着,珍珠一般,唱着歡快的歌,泛着晶瑩剔透的光;情不自禁,我說:爺爺,你來壓,好嗎?爺爺隨即接過壓桿,我三步並作兩步,跑到前面,把雙手伸到水流之下,好涼啊,冰冰涼的,跟泉水似的!我欣喜地叫出了聲,問爺爺,這怪怪的物什,不知有着什麼神奇的力量,能把地底下的水,給吸上來。爺爺隨即語重心長地說:這叫壓水井,可是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洗衣做飯,都得指望它呢!不過它可不止這點用途,老祖宗的智慧都在呢,你長大了慢慢琢磨琢磨吧。我懵懂地點點頭,便不知到何處與螞蟻蚱蜢一起玩耍了風箏般的思緒漸漸收回,我把目光再次投向這口井。已上中學的我,知道了這壓水井是運用了槓桿的原理製造出來的。勞動創造智慧,生活處處都是學問,目光看向這小院,院子里種着幾棵榆樹、香椿,綠樹成蔭,正值梅雨季節,夕陽落山,落日的餘暉照在這個靜謐的小院里,疏影搖曳,這口井的四周有了美麗的陪伴,是綠色的精靈苔,這綠色肆意蔓延着,遍布了院子里的各個角落,在這口壓水井身邊尤其茂密、青蔥,陽光斜斜地照過來,有些耀眼,這青苔綠得空靈,綠得緘默,綠得人心恍惚。與井的斑駁銹跡交織在一起,似乎又多了點什麼?嗯,是寂寞,與世隔絕的寂寞。
這井就要被人遺忘了吧?就要消逝在這個角落裡了吧?
我感到有些惋惜,思量着這壓水井究竟蘊含著先哲怎樣的智慧。對於其中的內涵,我想,那一瓢灌入的水,是活泉噴涌的必要條件,是付出與收穫的互換,也是舍與得的平衡;而壓水過程中按照一定節奏,象徵著我們要不急不躁、遵循事物客觀規律來辦事,但這似乎只是冰山一角,需要我去感悟的還有很多吧。
爸爸和爺爺的對話傳入耳中:
那井不用了嗎?
當然不是啊,老祖宗留下的東西耐用着呢,啥時候需要,它都會發揮作用。爺爺笑了笑,答道。
原來,在我走向深處的同時,水滴匯成溪,稻穗集成束,人世間的道理,先賢的智慧還有待我們去仔細探究;只要潛心下來,用心去做,深處的源頭定會使泉水噴薄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