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浪
金色的麥浪
被風掀起的麥浪,一波一波,盡情歡唱。
清晨的旭日噴薄於東海,將天地渲染成一片金黃,似是與金色的麥浪一爭高下。麥浪虔誠地匍匐在地上,拂過一樹樹麥穗,獻給摯愛的人滿滿一掌心的穀粒,含着欣喜與謙卑的微笑。它們是農民最忠誠的契約者。
白巾
汗水
白巾拂去的汗水,在白巾上綻成一朵無色的花。
落日的帷幕披掛在彎曲的脊背,教堂的鐘聲迴響在田野的上空,當化為最後歸去的鳥號,他們擱下將他們的一雙手磨成坎坷的石子路的鋤頭,然後緊緊相扣十指,合上眼帘,誠摯地在心中祈禱,願主聖安。當其他人可以抓起碗筷,盡情地挑揀並享受美味飄香的食物,他們的雙手仍是選擇繼續揮鋤。只有銀輝灑就的田野會向他們道,夥計,晚安。他們是田野最合拍難捨的夥伴。
歐洲中世紀的農民生活,僅從一幅幅藝術家引以為豪拍賣上億的畫布上能展露一角。多以灰黃的色調描繪那一望難到底的麥浪,以灰紅描畫人物的姿態。灰紅的雙手觸摸大地,灰紅的臉孔面朝灰黃的麥浪。他們是如此親密,就連顏色也要融為一體,難以分辨。
中國的田園情懷當屬古代男耕女織時期最能體現,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卧剝蓮蓬。短短四句便已將那時的田園生活描繪得淋漓盡致。田夫荷鋤立,相見語依依,這樣的情景就是一向追求安逸閑適的生活的詩人也不禁感慨:“即此羨閑意,悵然吟式微。”也無怪乎陶淵明寧願晨興理荒穢,戴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若能品出個中的滋味,也會不由吟道,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空曠的澳大利亞田野,茫茫無際的麥浪翻滾,置身於那樣的畫境,是怎樣一種體驗。就是衝破喉嚨也無法表達內心的狂野,這便是另一種田園。在此耕作的農民,也許不是風吹而顯,不是抬頭不見低頭見,也不是成群成片,也許是幾里之內三兩個。他們或盡情地縱一架機器在廣袤的大地上撒野,或是低頭彎腰間哼一曲回家,一身樸素的補丁棉衣,上面粘幾粒淘氣的小穀粒。
約定好了,放學要帶我去,去哪兒呢?去和爺爺奶奶一起到田裡去。農家的孩子可以光着腳丫子闖到田溝里,濕滑夾着幾粒小石子的田泥從腳趾縫間溢出,像在按摩撓癢。搬只小板凳坐到爺爺奶奶身邊,手裡擎着幾株稻苗,咿呀咿呀地嘻笑,盯了老半天還是沒瞅出這玩意兒到底與小草有啥區別呢。
我們約定好了,下次一定來;我們約定好了,秋天再見;我們約定好了,我予你生命,伴你成長;我們約定好了,你拿你的果實,做這一切的最好回報。
這是農民與田野之間的感情,一種深切而熱烈,平淡又誠摯的感情。如老人對海的忠誠,海對老人的無聲回應。這便是他們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