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薩爾斯的回答很有深意。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優秀的人才呢?人格的魅力永遠是第一位的。
請以“鑄煉人格”為話題寫一篇作文
要求:
(1)立意自定;(2)文體自選;(3)題目自擬;(4)不少於800字;(5)不得抄襲。
“人格”指人的性格,氣質,能力等特徵的總和,指個人的道德品質,指人的能作為權利、義務的主體的資格,當今社會,有許多人為追求名利,喪失了人格。在“德”與“才”的關係上,二者兼備,突出“德”的地位,偉人的力量首先是人格的力量。
我們可以托物言志,如借菊花來讚美人格,菊花生性淡泊,開在深秋不與百花爭妍;菊花在寒冷時綻放,天越冷,霜越寒,開得越盛,菊花開過後不似百花隨風飄零,而是抱香枝頭,不肯委地。
我們也可以直接寫人,通過一個人的故事,闡明人格的偉大及魅力。
我們也可以聯繫偉人對比現在一些人的作法,進行議論。
NO.1
人生在世,總會遇到許多不平等或不公正。但無論身處順境還是逆境,無論是面對將軍還是士兵,每一個人在人格上卻都是平等的。這也恰恰是生活的公平。
從這個意義上講,這個世界其實並沒有什麼卑微,但卻有卑鄙;也不存在什麼高貴,但卻有高尚。
然而,有些人總想千方百計製造尊卑,有些人也偏偏習慣於逆來順受。
於是,這個世界上才有了不少的或狂妄或自卑的悲劇。
人所受的傷害莫過於心靈的傷害;所受的摧殘莫過於精神上的摧殘;所受的侮辱最大莫過於人格的侮辱。
但人格並不是別人想侮辱就可以侮辱得了的。
人格,其實就是對自己的評價與塑造。
在霍桑那部著名的小說《紅字》里,海絲特·白蘭雖因通姦罪而被戴上標誌恥辱的紅“A”字示眾,但是由於她處處為別人做好事,同樣是那個紅“A”字,幾年後在人們心目中卻成了德行和人格的標誌。
人格的力量在海絲特·白蘭身上表現得那麼頑強,不知那些一貫喜歡侮辱別人人格的人,讀到這裡會有何感想?
是的,不是所有的敵視都必須用敵視回敬。人格是金。人格的光輝是任何邪惡、任何勢利都無法使其泯滅的。
當然,自卑並不就是對人格的貶低,但自尊卻一定是對人格的提升。
自尊也並不是排斥自卑。一個有着深刻自卑的人,往往在血液里也含有着或含有過深刻的自尊,只不過有人善於把這種自卑化解為一份自尊的動力罷了。
自卑總是在心裡與別人比較,越比越覺得自己的渺小,越比越容易失去自己。自尊卻不然。自尊並不要求你勝人一等,自尊只希望你做得比自己認為可能達到的更好。自尊,是一個人靈魂中的偉大槓桿。
“要窮,窮得像茶,苦中一縷清香。”這是自尊。“要傲,傲得像蘭,高掛一臉秋霜。”這是自尊。
自尊與虛榮心不同。自尊是對自己負責,追求的是踏實。虛榮是為自己化妝,追求的是浮華。
自尊與清高臨界。一個人身上如果沒有些清高,那他也許很難始終保持自尊;但一個人如果太清高了,清高到居高臨下俯視人生的程度,那麼他不是導致虛無便是變得“假聖人”般虛偽。
因此說,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
自尊是骨子裡的,骨子裡沒有,你是怎麼也裝不出來的。
以自尊獲取他人尊重,是魅力;以尊重他人獲得他人尊重,是理解。而想以乞求得到他人尊重,則是愚蠢。
尊重別人也尊重自己,學會尊重別人,需要的是理解和寬容;學會尊重自己有時還要耐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貧。
所以說:“人淡如菊自高潔。”
所以說:“人必先自愛而後人愛之,人必先自助而後人助之。”
如果自尊是根,那麼自重、自愛便是它沉甸甸的果實;如果說,自尊、自責、自愛是構成人格的基石,那麼,自強、自立,便是人格向上發展的階梯。
社會在不斷地進步,但無論人與人之間怎樣的溫暖與友愛、體諒和理解,靈魂的支撐點卻永遠在於自己。
一個總為物所累、為名所累、為利所累以致失去自尊的人,不是人格的扭曲便是出賣整個人格。
可悲的是有人明明懂得這一點,卻禁不住花花綠綠的誘惑。
由此,不能不想起陶行知老先生的一句名言:“學做一個人。”
人格總是在關鍵時展現,但人格的形成卻是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
一個人可以平凡,但不可以平庸;可以做凡人,而思索則要學習偉人。
道理實在是很簡單,就像“竿越高,你跳得也越高”一樣,一個人只要有勇氣,有信心,把自己面前的橫竿每天清晨都提高一節,那麼,你人格的提升也就是必然的了。
簡評:本文以詩化的語言,從人格的普遍性、人格的含義、人格與自尊、自愛、自主、自卑、自責、自強、自立之間的關係等 角度進行論述,提倡提升人格,“學做一個人”,條理清晰,言簡意賅,哲理深刻,耐人尋味。
NO.2
12歲的菲菲問媽媽:為什麼在屋裡走動時,總像怕踩到地雷似的,媽媽笑了,說樓下不也住着一戶人家嗎?
菲菲雖然明白了***意思,她還是覺得在自己家裡該輕鬆地生活。
媽媽挺認真,她接著說,咱家的地板是張爺爺的天棚,走路聲音大了,爺爺奶奶受不了。菲菲噘着小嘴,而為什麼咱們家樓上不這樣想,她們總搞出“呼”、“呼”的聲音。媽媽說,樓上有一個兩歲的小弟弟,他要長大,蹦呀跳呀需要運動。菲菲的小嘴噘得更高了,那受委屈的就是咱們家了?媽媽更認真了,“能為別人着想,是人生的一等功夫。”接着媽媽給菲菲講了一個故事。
那年,媽媽從鄉下奶奶家回城,在村頭汽車停車點有三個人先後上了車——懷着5個月身孕的菲菲媽媽,一位中年婦女扶着一位老者。媽媽主動讓那個中年婦女扶着的老者坐了那個座位,可剛坐下,老者又站了起來,指着媽媽說,你不方便,你來坐吧,媽媽不肯,就在這當兒,剛上車的一個小夥子十分麻利地從老者背後擠過去,坐在了那個座位上。老者盯着小夥子,很平靜地說:“小老弟,好好看看這個位置你該不該坐!”
小夥子抬頭瞪了老者一眼,根本不在乎。
老者轉過身,喃喃地自語道:“能為別人着想,是人生的一等功夫”,過了一會兒又說:“爭食搶窩,連禽獸都不如。”
這回小夥子吱聲了:“你這個老東西怎麼罵人!”
“我不是罵人,我是關心你愛護你呀!”
小夥子不領情:“你算誰呀,活得累不累——癌症!”
那個扶着老者的婦女早已氣得眼裡滾出了淚水,“你說對了,我爸是個癌症患者,已經是晚期了——你要也是個癌症,你就安心地坐在那兒罵這個老人吧!”
同車的旅客都被這個情景震動了,很多人站起來給老者和媽媽讓座。那個小夥子沒臉在車上再坐下去,剎車時,他飛快地下了車,頭也不回地走了。
媽媽坐在了老者的後面,車開穩后,媽媽站起來,問老者是誰,怎麼也說出了她父親常說的那句話?
老者問清了媽媽父親的姓名后,臉上露出興奮的笑容,原來這位老者是姥爺中學時代的老師。老者說:“‘人生一等功夫’那句話是明朝學者楊椒山的名言,我的學生都能記住的……”
菲菲聽完了這個故事,眼裡閃着淚花,她急促地打開書包,拿出小日記本,工工整整地記下了那句姥爺的老師、姥爺、媽媽都牢牢記住的話:“能為別人着想,是人生的一等功夫。”
鑄煉人格 標籤:人格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