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世界上物種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有許多珍稀動植物。但也有很多以瀕臨滅絕的邊緣,以下是十種正站在瀕臨滅絕的邊緣的鳥兒們的完全檔案。
白腹錦雞
別名 銅雞
學名 Chrysolophus amherstiae
英文名 Chinese copper pheasant
雉科 Phasianidae
分佈 西藏、四川、貴州、雲南、廣西
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雄鳥全長約140厘米,雌鳥約60厘米。雄鳥頭頂、背、胸為金屬翠綠色;羽冠紫紅色;後頸披肩羽白色,具黑色羽緣;下背棕色,腰轉硃紅色。飛羽暗褐色。尾羽長,有黑白相間的雲狀斑紋。腹部白色。嘴和腳藍灰色。雌鳥上體及尾大部棕褐色,綴滿黑斑。胸部棕色具黑斑。
棲息於海拔2000-4000米的山地,活動於多岩的荒蕪山地、灌叢及矮竹間。以農作物、草籽、竹筍等為食,兼食昆蟲。4月下旬開始繁殖,築巢於人畜罕至的山坡地面的倒木枯枝下或巨岩縫隙里,以枯葉或殘羽為材,非常隱蔽。每窩產卵5-9枚,淺黃褐色或乳白色,光滑無斑。孵卵期為21天。
朱?
別名 朱鷺
學名 Nipponia nippon
英文名 crested ibis
?科 Threskiornithidae
分佈 陝西省洋縣秦嶺南麓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全長79厘米左右,體重約1.8千克。雌雄羽色相近,體羽白色,羽基微染粉紅色。后枕部有長的柳葉形羽冠;額至面頰部皮膚裸露,呈鮮紅色。初級飛羽基部粉紅色較濃。嘴細長而末端下彎,長約18厘米,黑褐色具紅端。腿長約9厘米,硃紅色。
棲息於海拔1200-1400米的疏林地帶。在附近的溪流、沼澤及稻田內涉水,漫步覓食小魚、蟹、蛙、螺等水生動物,兼食昆蟲。在高大的樹木上休息及夜宿。留鳥,秋、冬季成小群向低山及平原作小範圍遊盪。4-5月份開始築巢,每年繁殖一窩,每窩產卵2-4枚,淡青色具褐色細斑。由雙親孵化及育雛,雛鳥約在30天後破殼,經哺育約40天後離巢。
朱?是稀世珍禽,過去在中國東部、日本、俄羅斯、朝鮮等地曾有較廣泛的分佈,由於環境惡化等因素導致種群數量急劇下降,至本世紀70年代野外已無蹤影。我國鳥類學家經多年考察,於1981年5月在陝西省洋縣重新發現朱?種群,也是世界上僅存的種群。此後對朱?的保護和科學研究進行了大量工作,並取得顯著成果。特別是飼養繁殖方面,於1989年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孵化成功,自1992年以來,雛鳥已能順利成活。至1995年,我國的野生朱?種群約35隻,飼養種群有25隻,為拯救這一珍禽帶來了希望。
小天鵝
別名 嘯聲天鵝、短嘴天鵝
學名 Cygnus colunbianus
英文名 whistling swan
鴨科 Anatidae
分佈 在東北、內蒙古、新疆北部及華北一帶繁殖;南方越冬;偶見於台灣
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大型游禽。全長約110厘米。體羽潔白,頭部稍帶棕黃色。頸部和嘴均比大天鵝稍短。嘴基黃色區比大天鵝小,嘴大部為灰黑色。腳黑色。
生活在多蘆葦的湖泊、水庫和池塘中。主要以水生植物的根莖和種子等為食,也兼食少量水生昆蟲、蠕蟲、螺類和小魚。生活習性似大天鵝,每年3月份成對北遷,築巢於河堤的蘆葦叢中,每窩產卵5-7枚,白色。孵卵由雌鳥擔任,孵卵期29-30天。50-70日齡獲得飛翔能力。
綠孔雀
別名 爪哇孔雀
學名 Pavo muticus
英文名 green peafowl
雉科 Phasianidae
分佈 雲南南部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雄鳥全長約140厘米,雌鳥約100厘米。雄鳥體羽翠藍綠色,下背閃紫銅色光澤。頭頂有一簇直立的羽冠。尾上覆羽延伸成尾屏,可達1米以上,羽上具眾多的由紫、藍、黃、紅色構成的大型眼狀斑,開屏時顯得異常艷麗、光彩奪目。雌鳥羽色以褐色為主,帶綠色輝光。無尾屏。
棲息於海拔2000米以下的河谷地帶,以及疏林、竹林、灌叢附近的開闊地,多見一雄伴多雌活動。主要食蕈類、漿果、穀物種子、草籽等,也兼食昆蟲、蛙類、晰蜴等。2月下旬開始進入繁殖期,多在山脊和陰坡草叢灌木之間的低凹處築巢,每窩產卵4-8枚,一般為5-6枚,乳白、棕或乳黃色。雌鳥孵卵,孵卵期為27-30天。
孔雀的美麗羽毛,歷來是人們喜愛的裝飾品,清代時,以其與褐馬雞尾羽配合製成的“花翎”,以翎眼多寡區別官階等級。孔雀的行止動作,宛若舞姿,民間模仿其動作編成“孔雀舞”,其矯健優美,令人陶醉。
紅腹錦雞
別名 金雞
學名 Chrysolophus pictus
英文名 goledn pheasant
雉科 Phasianidae
分佈 青海、甘肅、陝西、四川、貴州、湖北、湖南、廣西
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雄鳥全長約100厘米,雌鳥約70厘米。雄鳥頭頂具金黃色絲狀羽冠;後頸披肩橙棕色。上體除上背為深綠色外,大都為金黃色,腰羽深紅色。飛羽、尾羽黑褐色,布滿桂黃色點斑。下體通紅,羽緣散離。嘴角和腳黃色。雌鳥上體棕褐,尾淡棕色,下體棕黃,均雜以黑色橫斑。
本息於海拔600-1800米的多岩山坡,活動於竹灌叢地帶。以蕨類、麥葉、胡頹子、草籽、大豆等為食。3月下旬進入繁殖期,築巢於喬木樹下或雜草叢生的低洼處,每窩產卵5-9枚,淡黃褐色,無斑,孵卵期22天。
藍耳翠鳥
學名 Alcedo meninting
英文名 Blue-eared kingfisher
鴟?科 Alcedinidae
分佈 雲南
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小型攀禽。全長約15厘米。頭頂和頸黑色,具藍紫色橫斑;耳羽紫藍色;喉部淡棕色;頸側各有一黃白色斑點。上背暗藍色,背中部、腰至尾上覆羽輝藍色。翅上覆羽暗藍色,有鈷藍色斑點。尾羽暗藍色。下體栗色。嘴黑色,基部肉紅色。腳紅色。
棲息於林間溪旁樹上。以魚、蝦、軟體動物、水生昆蟲為食。
冠斑犀鳥
別名 斑犀鳥
學名 Anthracoceros coronatus
英文名 malabar pied hornbill
犀鳥科 Bucerotidae
分佈 雲南西部、南部、廣西西南部
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全長75厘米左右。上體黑色,除後頸和腰外,均有金屬綠色光澤。枕羽延長成冠狀;喉兩側有淡黃色斑。兩翅和尾的金屬光澤更為耀眼,翅緣和飛羽先端白色。尾羽具寬闊的白色先端。上胸黑色,下體余部純白。嘴象牙黃色,上具盔突。腳鉛黑色。
棲息於樹林的巨木間。常集群生活。以野生植物肉質果實和昆蟲等為食。3月開始繁殖,築巢於巨樹的洞中。每窩產卵2-3枚,白色,表面粗糙多孔。雌鳥伏居在樹洞里孵卵育雛,進入樹洞后,即將自己的排泄物混着種腐木等堆在洞口,雄鳥也在外面用濕土、果實殘渣等將樹洞封閉,僅留一裂縫,雌鳥可伸出嘴尖於洞外,接受雄鳥的餵食,到雛鳥快要飛出時,才啄破洞口而出。
鴛鴦
別名 官鴨
學名 Aix galericulata
英文名 mandarin duck
鴨科 Anatidae
分佈 在東北北部、內蒙古繁殖;東南各省及福建、廣東越冬;少數在台灣、雲南、貴州等地是留鳥
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小型游禽。全長約40厘米。雄鳥羽色艷麗,並帶有金屬光澤。額和頭頂中央羽色翠綠;枕羽金屬銅赤色,與後頸的金屬暗綠和暗紫色長羽形成冠羽;頭頂兩側有純白眉紋;飛羽褐色至黑褐色,翅上有一對栗黃色、直立的扇形民翼帆。尾羽暗褐,上胸和胸側紫褐色;下胸兩側絨黑,鑲以兩條純白色橫帶;嘴暗紅色。腳黃紅色。雌鳥體羽以灰褐色為主,眼周和眼後有白色紋;無冠羽、翼帆。腹羽純白。
棲息于山地河谷、溪流、葦塘、湖泊、水田等處。以植物性食物為主,也食昆蟲等小動物。繁殖期4-9月間,雌雄配對后遷至營巢區。巢置於樹洞中,用乾草和絨羽鋪墊。每窩產卵7-12枚,淡綠黃色。
鴛鴦最有趣的特性是“止則相耦,飛則成雙”。千百年來,鴛鴦一直是夫妻和睦相處、相親相愛的美好象徵,也是中國文藝作品中堅貞不移的純潔愛情的化身,備受讚頌。不過根據科學研究,鴛鴦並不是終生不二配的。
福建省屏南縣有一條11公里長的白岩溪,溪水深秀,兩岸山林恬靜,每年有上千隻鴛鴦在此越冬,又稱鴛鴦溪。是中國第一個鴛鴦自然保護區。
草原雕
別名 大花雕
學名 Aquila rapax
英文名 steppe eagle
鷹科 Accipitridae
分佈 繁殖於東北、西北、內蒙古及河北北部;在華南一帶越冬
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大型猛禽。全長約70厘米。體羽以褐色為主,上體土褐色,頭頂較暗濃。飛羽隱約雜以較濃的褐色橫斑。尾黑褐微雜以灰褐色橫斑,羽端稍緣為白色。下體暗土褐色,胸、上腹及兩脅雜以棕色縱紋。嘴黑色,腳淡褐色。
棲息於低山至開闊的草原地帶,常棲止在高樹頂端。主要以嚙齒動物為食。築巢於岩壁、喬木或灌木叢中,以枯枝和蘆葦等編成,內鋪獸毛和草。4-5月份產卵,每窩2-3枚,灰白色,有紅褐色斑點。孵卵期45天。育雛期55天,幼鳥於8月底飛出。
草原雕目前數量稀少,應加強保護。
紅胸黑雁
學名 Branta ruficollis
英文名 red-breasted goose
鴨科 Anatidae
分佈 湖南洞庭湖及廣西南寧等地
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小型雁類。全長5厘米左右。體羽有金屬光澤。頭、後頸黑褐色;兩側眼和嘴之間有一橢圓形白斑;臉后側有大塊栗紅色斑,外圍具寬白色紋;前頸和前胸為棕紅色,外圍以白色紋與臉后白紋相接。翅黑色,折翅時有兩道細橫紋。背、腹、尾羽黑褐色。嘴、腳均為黑褐色。
為典型的冷水性海洋鳥,耐嚴寒,喜棲於海灣、海港及河口等地。以植物嫩莖葉、種子等為食。
現在,這些可愛的鳥兒們的正在不減少,它們可是我們的朋友呀!我們人類在造福自己時卻忘了它們!我們因當保護好自然環境,讓它們回到我們身邊,不要到它們以離去了才想要保護它們!
中國的瀕危珍稀動物(鳥類) 標籤:珍稀作文 保護鳥類作文 動物王國的故事作文 中國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