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生活在大自然中”這句話說來多少有些可憐、可笑。在我思考這個話題的時候,教室的窗外對着的北教學樓建築工地上,正不時傳來金屬建材的撞擊聲和電鑽聲,一批磚石正碼放在我們的窗下,遮住了那幾棵灰撲撲的小樹,於是這最後一點“自然”,也被淹沒了。
很多人生活在城市裡,一邊享受着現代化帶來的富足優越,卻又一邊抱怨着鋼筋水泥堆砌的冷漠與隔閡,我也是其中一個。然而又真有幾個能放棄繁華的生活,“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呢?
大自然,成了這城市的高樓大廈燈紅酒綠里,許多人一生無法企及的遠方。
現在政府修改了節假日的安排,除了春節,又有“五一”、“十一”的長假。有了空閑又有了點兒錢,旅遊便平地驚雷般火爆起來。有人說,許多富貴閑人都說“去感受一下大自然嘛”,語氣中透着些奢侈的味道。
去年“十一”,我們一家三口邀着幾家好友,一起去了趟雲南。出發前,我興奮得整晚整晚睡不好,閉上眼睛就都是書本上描述的鳥語花香、高原奇峰。然而真正到了雲南,便馬不停蹄地穿梭於各個風景點:孩子們迷上了一個又一個的遊戲設施,媽媽們每天構思穿哪套衣服擺什麼姿勢照相,父親和各位叔叔們則一邊辛苦地運輸着妻兒,一邊不斷接聽着手機里的長途電話,處理大小生意事務——在匆忙與喧鬧中,自然不過是模糊的背景,就像相片里,有人有風景,但我們不在景中。
不覺沮喪起來,難道真是我們拋棄了自然,自然也拋棄了我們?
我曾經去探望一位病中的朋友,他長期住院,然而神采奕奕。我問他這其中的秘訣,他支起病體,要我扶他到後院走一走。說是後院,那不過是一方小水塘,在微風中蕩漾着柔美的漣漪,有親切的溫柔之感。我眼前一亮,平時從不在意的平凡景物在此時竟異常地讓人激動。他側臉望我,笑着說,你看那邊——一棵虯曲消瘦的樹,有干無花,依稀是梅的樣子,不是花期,它在緘默中有孱弱的美。“是誰種的?”我不掩飾自己的興奮與驚奇。他臉上只露出一絲經受了太多病痛折磨后平靜釋然的微笑:“不知道,只是去年冬天下雪的時候,它開了,全醫院的人都來看,有的站在病房門口,有的背着醫生偷偷地跑來,只是想聞一聞花香。那一場花期,所有人都是幸福的模樣。以前不懂不在意,現在才知道,這就是自然的力量。”那一刻,從他目光中閃動的溫柔與幸福中,我找到了自然的地址。
其實城市裡、生活中並非沒有自然,而是我們缺少了發現自然的眼睛、感悟自然的心。只要胸中有山水,何處不風光?
既然註定要奔波在鋼筋水泥的城市裡尋找夢想,就不要一味遙想遠方——一枝早綻的桃花,只要它美,它真摯,管它來自街心公園還是來自野外;一顆孤單的星辰,只要它笑、它閃爍,又何必深究它是否展露於被污染的夜空!一串柔美的漣漪,只要它純,它清澈,又何妨它是在水泥圈住的湖心蕩漾!
我站在這城市的高樓上推開窗,讓微風吹在臉上,看靜靜沉落的夕陽,我閉上眼睛總能看到遠方——別說我太阿Q,我真的感到了一葉知秋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