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的時候,我順理成章地成了《中學生天地》的讀者。
我和另一位兒子的男作者各一個專欄,我的是——《媽媽對女兒說》,他的當然就是《爸爸對兒子說》了。
這樣我們幾乎一時成了所有男孩子女孩子的爸爸媽媽,不過這是我後來才知道的。
當時只覺得經營這個專欄比較輕鬆,不用刻意不用冥思苦想,因為生活恰是在那時向我提出了如此這般的要求——十三四歲的女兒開始了青春期的困惑,與此攜手而來的是我作為母親的困惑。我在調整,她也在調整。她在長大,我也在長大。我對她說,其實也是在對自己說。
每期一說,都說了些什麼,現在我已不能確切地回憶起來,總之在《媽媽對女兒說》專欄中,餓哦竭力扮演的是一個親切的、明智的、能溝通的並且能自省的母親角色。
女兒的中學時代就在《媽媽對女兒就》專欄里過去,《媽媽對女兒說》專欄也隨着女兒的長大而結束。
後來我應邀到一些高校的文學社去作講座或交流。令我驚訝的是,大學生們是如此的熟悉我的女兒,原來他們中的許多的人看《中學生天地》長大的。我沒想到哪個專欄竟然如此深刻地留在他們記憶中,尤其是女孩們,她們一直在心裡將自己虛擬為他們的媽媽,她們對我是如此的信任和坦率,這才知曉,寫給孩子看的東西,只要你曾傾注了愛,就非常有可能深深植入他們的記憶。
而孩子的記憶,是會長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