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孝仁愛顯人品,勤儉節約展家風。我們在潛移默化中被家風所影響,那是祖祖輩輩傳承下來,規範我們言行的準則,是我們做人處事的原則。
孟子很小的時候,父親就是了,他和母親就住在墓地的旁邊,在那裡常有人哭喪,孟子,每日見別人跪拜哭嚎的樣子,也學着做孟母,認為這樣不好,環境會毀了孟子的一生,於是搬到了集市附近,在那裡每日殺豬宰羊,吆喝聲不斷,孟子也無法潛心學習,於是孟母再次搬家到了學校附近,學堂附近,每日書聲朗朗,學生們埋頭苦讀孟子,於是就學習了禮儀知識,孟母點頭說,這才是我兒子應該住的地方啊,孟母教子有方,讓孩子們靜心學習,這不就是當今社會最缺的好家風么,而孟子之所以能成大志,有所作為,也全然離不開好家風的引領。
我的祖祖輩輩不是大文豪,沒有淵博學識,沒能寫得一手流利書法,甚至連許多簡單的字都不認得。我的父母不是博士研究生,好,大學畢業,但他們都是我人生漫漫長路的導師,即使沒有學識但總不忘教會我,學習是自己的事,多讀書,讀好書。在飯後睡前,他們整天抱着手機,看那些無聊的電視屏幕嗎?不,相反,他們卻是拿起一本書,靜靜專心的讀起來。雖不是生在書香家庭,但卻仍有濃厚的書香氛圍,濃郁的書香氣息。
我們家的家之根本就是孝與敬了。飯桌上,長輩不動筷子,我們也就不能提前開吃,生活中對長輩說話也要和鹽細語,也許是受了家風的潛移默化,我幾次便主動參與了去敬老院看望老人。給他們送去了水果,表演了我拿手的舞蹈,老人們的臉上露出了久違的欣喜,看着他們被歲月折磨得滄桑不堪的臉,才真正理解為何要孝,因為他們把年輕的時候的花樣年華都奉獻給了後代。
生命是一個從荒蕪問芳草萋萋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能忽略,無法忽略的。是家,我們不能忘記,也無法忘記的是家風,家規家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