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量高致周公瑾 周瑜,字公瑾,三國時吳大都督,在赤壁之戰中一舉擊退曹軍,立下赫赫戰功,卻因英年早逝,被誤為“量窄之人”,實為可悲。 周瑜是很值得欣賞的,孫策臨死前對孫權說:“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公瑾”。群英會蔣干來說時,周瑜不為其所動,反而出色地演繹出“反間計”,連蔣干回去復命時也只能說“周瑜雅量高致,非言詞所能動也”。 其實,周瑜的逝早在取南郡時就埋下了禍根:左肋被曹軍弓弩手射入毒箭。當時“疼不可當,飲食俱廢”。醫官司診斷說:“此箭頭上有毒,急切不可痊癒,若怒氣衝激,其創複發”。此後,周瑜也在南郡多次被前去罵陣的兵士氣暈,哪裡抵擋得過“氣人高手”諸葛亮的三次精心布局? 說諸葛亮是氣人高手實不為過。他在氣死周瑜之後,又相繼氣死魏司徒王郎與曹大將軍曹真。此二人一個“氣滿胸膛,撞死馬下”,另一個“恨氣填胸,死於軍中”。兩人可是一次殞命,而公瑾還是在種下禍根的情況下,經過諸葛先生一而再,再而三的設計中,恨有孔明擋道,不能施展報負,復鬱鬱而終。可見,周瑜並非“量窄之人”。 周瑜之死的另一個原因,應該說是他“既生瑜,何生亮”的思想包袱太重,連孔明都明白周瑜死後無人與他作對,少了一個知己。而周瑜卻不能真正理解對手的含義。當然,周瑜希望孔明早死在三國時期也是可以理解的,他們二人各事其主,在不能勸孔明歸順的情況下,為防止蜀國如虎添翼而除掉孔明的想法也是一個忠心將士的真實想法。 試想,在孔明未除,會戰失利的情況下,周瑜如何不氣?如何不被智者諸葛亮生生氣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