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節約
——致華夏青少年
各位華夏同窗:
近來學業可好?
最近中國大搞一系列“反鋪張浪費”行動、“光盤”行動,我心中頗感欣慰,故在此就“節約”一事小發議論。
曾遇到過這樣一件事:我到街上買豆腐,正巧碰上一位朋友也在那兒。朋友接過豆腐,從口袋中掏出一張十元大鈔遞過去,轉身要走。卻被老人叫住:找一毛錢。不耐煩的接過錢,朋友手一揮,那毛票便被飛了出去。
望着那飛出去的毛票,心中頗有感慨。事雖小,卻深刻地告訴我們要時時刻刻謹記節約之美德。
成由儉,敗由奢。其實,這樣的事在生活中屢見不鮮。
那些官員啊,打着“反鋪張”“反浪費”的口號,卻挪用公款,到那些堪稱隱蔽的高檔餐廳消費,山珍海味,好不熱鬧!這僅僅是浪費嗎?更是腐敗!不只是政府,百姓又何嘗不是如此?小小少年,不懂珍惜,文具一出故障,——扔!餐桌上的剩飯剩菜全部傾掉;明知水源緊張,卻仍揮水入土;還有那些被浪費的資源啊……
唉,或許這是一個時代的悲哀吧!現在,停下腳步,讓我們細細聆聽歷史的傾訴。
北宋詞人蘇軾,仕途不順,幾次被貶。為了節省開支,他將所有的錢計算出來,全部分好后,掛在房樑上,每天取下一包作為全天的生活開支,只准余不準超,令人敬佩!
毛澤東,一代偉人,可我們曾否想到,毛主席的一生粗茶淡飯,睡硬板床,穿粗布衣,一件睡衣竟補了73次,穿了20年,其節儉精神可見一斑。
細細品讀這些歷史,不難發現:前人的節儉意識要明顯優於現代人,原因是什麼?生活水平提高了?然究其根本,還是節儉意識沒有從小養成罷了。
所以要徹底解決之類問題,必須從現在做起,從我們新一代青少年做起。
那麼,到底該如何做到節儉呢?
首先,要“三愛”,即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只有在這三方面做到優深透,節儉意識才能深入到骨子裡,也便潛移默化的成了心靈的一部分。
其次,要三節,所謂三節,乃節水、節電、節糧,誠然,這都是些生活的瑣事。單“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不講吃穿、一紙多用、剩飯打包,做好了這些瑣事,節儉之道便一步步顯現出來,成大德又有何難?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同窗們,逝去的昨天就讓它隨風飄遠,但未來的我們定要養節儉之德,行節約之道,做最優秀、最熱情的中國90后!
此致
敬禮
同窗:王明
2014年7月2日
初二: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