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在雜誌上看見過這樣一個故事:最先使用“阿拉伯數字”的並非阿拉伯人,而是印度人。剛開始,只不過是印度的地方數字,後來因為種種原因流傳到阿拉伯。阿拉伯人發現這種數字十分實用,就把它推廣到世界。人們都以為這種數字源於阿拉伯,就取名“阿拉伯數字”。過了一陣時間,一個印度學者發現這個問題,他主張把“阿拉伯數字”改為“印度數字”。但人們早已習慣,毋庸置疑的“真理”只能眼睜睜地被埋沒。
百聞不如一見,今天我有幸目睹、體驗一回真理與習慣的戰爭。
矛盾
今天下午第二節課,老師介紹一種以撲克牌為原料加工而成的訓練計算的方法。用法很簡單:保留1-10之間的牌,(1為A,共40張,點數和為220)然後從中抽兩張牌,不看那兩張牌,通過計算剩下得點數和,(一次最多看2張)求那兩張牌的點數。
雖然老師告誡我們,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但是一張張老老實實地算,我可沒那個耐心。我覺得這不叫投機取巧,應是出奇制勝,要知道想贏別人就不能和別人走一條路。絞盡腦汁,抓破腦袋,費盡心機,苦思冥想未必太有勇無謀吧,換句話說,如果老實算,頂多個計算高手,但如果找到簡算方法,就成為數學家,在這個現代社會,電腦完全可以取代計算高手,因此我覺得思維方法更尤為重要。
蓄勢
經過一番思考,看似無懈可擊的規則,總算被我挖到漏洞。我自詡此為“20循環計算法”。聽着似有些邪乎,方法卻再簡單不過。在連加時,當加和超過20,就直接記為超出部分重新算,最後結果用20減,便是抽出牌點數的和。雖然的確有簡算作用,但多出一步轉換,為了試驗猜想能否成功,是否為紙上談兵,我以鄒宏鑫為對象測試了一下。
首交鋒
“開始!”我點手錶計時按鈕,同時喊道。第一項是測試普通計算法,只見鄒宏鑫一手緊握撲克,一手老練地飛牌,眼睛把每一張牌一掃而過,嘴裡不知默念着什麼。時不時的仰仰頭,(估計是脖子酸了吧)轉轉眼珠,有模有樣的。他手中的撲克牌,像一個個傘兵,騰空而降,越變越少,所剩無幾,直至空白。“算出來!”他興奮的說。我說多少,他應答,xx,對了,一看時間,41秒!
第二輪總算該“20循環計算法”閃亮登場。“開始”滿懷着期待我按下按下按鈕。與上次不同的是這次明顯困難的許多,鄒宏鑫的速度極不穩定,走走停停,撲克牌像是枯枝爛葉,死賴在枝上不落。可惡啊,一旁的我只能幹着急,我多麼希望他能突然爆發,為測試畫上圓滿的句號。四周的空氣似乎凝固了,不乏透露出緊張的氣氛。不知過了多久,鄒宏鑫才精疲力竭地說:“好了!是xx。”也對,一看錶,49秒!大不如前。
間隙
辛辛苦苦的研究成果功虧一簣,實在心有不甘,我依然堅信真理是不可戰勝的,於是,第二版本“10進制半數計算法”問世。這個相比“20循環計算法”更為複雜。就是將看到雙數除以2,2張單數就加起來除以2,以10為標準,在連加時,當加和超過10,就直接記為超出部分重新算,最後結果用10減,得數乘以2,便是抽出牌點數的和。
這次,我決定親自上陣,弄個明白。
次交鋒
首輪,普通計算法,對了,1分02秒。
第二次,我心中默念開始,便按下計時。雖然是我自己創造的,再熟悉不過,但總覺得算着很彆扭。不是一會忘了除2,就是忘了減10,算得越多,頭越大,苦不言堪。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但是急也不能生智。天昏地暗,全都是數字,我根本無法改變習慣,哪怕是所向披靡的真理,面對習慣也只有俯首稱臣。終於數完了,鬆了口氣,一看時間1分50秒,連對錯都已不用看了。
總結:習慣是最難改的,連真理都無能為力!因此,每一個習慣的好壞都將影響至一生!
真理 標籤:真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