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在某種程度上,都是被生活所選擇的,而對生活,沒有人能夠保證永遠身體健康、家庭幸福、事事如意,未來總會有許多挫折在等待着你。不要總是想確保不可預測的未來事事如意,只要好好把握眼前的幸福,哪怕做個乞丐,只要快樂就足夠了。
然而,幸福,在人情世故日趨淡化的今天,幸福是什麼?幸福在哪裡?大千世界、芸芸眾生,不同的人,不同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處於不同的人生境界,有着千差萬別。流浪者飢餓難耐時,有人施捨其一棒粗食,他會覺得很幸福;或是平生敬仰膜拜的人物,得以見上一面,握一次手,合照一次相,是一種激動人心的幸福;抑或是度過三災六難,七挫八折是一種極大的幸福……
其實,從“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治水英雄大禹伊始,中經屈原、杜甫、岳飛、譚嗣同、孫中山,到毛澤東、鄧小平,以及有益於祖國的獨立富強和民族振興的仁人志士,都是為了為他人謀幸福,都是大寫的中國人。
中央電視台評出的年度感動中國的人物,個個都是“為他人謀幸福的典範,就以2007年來說,“民族脊樑”錢學森,“天地英雄“李劍英、“人生如炬”閔思澤、“有信延信”謝延信……哪個不為他人、為國家、為社會謀求幸福?“義無反顧”孟祥斌的頒獎詞格外發人深思,“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不得返”,同樣是生命,同樣有親人,他用一次輝煌的隕落換回另外一個生命。別去問值還是不值,生命的價值從來不是用交換去體驗。他在冰冷的河水中睡去,給我們一個人生的啟示。姑且不去說它事實真相的意義,單憑這段頒獎詞,就足以體現對生命的尊重。因而我們也不得不說,生命被挽回是一種幸福。樂於助人,救他人於水火就不是一種幸福嗎?中國是禮儀之邦,樂於助人歷來為育人大計的重中之重。這是一種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幸福!
再回首,將時間定格在1969年8月15日的黑龍江,陳健與金訓華(上海知青)冒雨下河搶救被大水沖走的150電柱,兩人被大水沖走,是金訓華救了陳健,18天後在一百多公里的河灘發現金訓華的遺體,追悼會上,陳健發誓:“金大哥,這一輩子忘不了你,我都陪着你!”一諾千金,38年來,陳健鐵了心留在北大荒,守望着白樺林中他心目中的英雄墓,也守望着一份清貧的生活,放棄了回上海工作的良機。妻子又離婚遠去,然而,他並沒有放棄自己的誓言。3年前陳健退休,表示死後將骨灰撒到金訓華烈士墓的松樹林里,永遠陪伴英雄。38年,何等的漫長,何等的珍貴!也許你會說此人愚蠢,放棄了自己的青春、事業、幸福。是的,這些,他都放棄了。但是,彌足珍貴的是,他守住了自己的誓言,守住了人格的尊嚴,守住了心靈的凈土,他活得問心無愧!這份幸福,常人又怎能體悟?
其實,給人幸福,自己也必將收穫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