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愛,所以負責
責任就是對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種愛。——歌德
提到愛,我們的都會回憶起一幕幕溫馨、感人的場面。而在大多數人印象中,責任是一個沉重的字眼,意味着不求回報地付出。這兩個詞怎麼能混為一談呢?責任給予我們的,往往只是靈魂與肉體上感到的痛苦,這樣的一個十字架,我們為什麼要背負呢?
這是一顆不同尋常的榆樹。一陣微風,把它飄到一堆磚垛上,他的命運因此而改變。它只有一米來高,稀稀疏疏的枝杈恣意地伸展着,形不成高大偉岸的姿態。他受過不盡的苦痛,雷電轟擊過它,狂風摧殘過它,雨雪侵蝕過它。為了挽留雨露,它減少蒸騰;為了吸取營養,它拚命紮根。如果沒有對生命的熱愛,它肯定會向現實低頭。那突暴的青筋、渾身的疤痂、佝僂的身體不正是最好的證明嗎?它知道:生存是植物最基本的責任。
五歲的漢克和爸爸媽媽哥哥一起到森林幹活,突然間下起雨來,可是他們只帶了一塊雨披。爸爸將雨披給了媽媽,媽媽給了哥哥,哥哥又給了漢克。漢克問道:“為什麼爸爸給了媽媽,媽媽給了哥哥,哥哥又給了我呢?”爸爸回答道:“因為爸爸比媽媽強大,媽媽比哥哥強大,哥哥又比漢克強大呀,我們都會保護比較弱小的人。”漢克左右看了看,跑過去將雨披撐開來擋在了一朵風雨中飄搖的嬌弱小花上面。這是強者對弱者的關愛,正是這種關愛,讓我們認識到:保護弱者是一種責任。
范仲淹少時勤奮,學有所成,本可以在京城享受高官厚祿,可他卻主動要求到偏遠的邊塞去保家衛國。他到邊塞后,時刻不忘自己的責任,日夜操練軍隊,使敵軍十餘年不敢進犯。後來,皇帝又讓他作宰相,這“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職位象徵著財富、地位,是多少人心馳神往、夢寐以求的。但范仲淹拒絕了,他認為作為國家的一員,就要愛國;而愛國,就要付諸於行動。只有守衛邊疆,敵人才不敢來犯,國家才能安定富強。“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一個人若想立足於社會,首先應該具有的,就是對國家高度的責任感。
責任的存在,不是上天留給人的考驗。而是我們發自內心的一種慾望,是一種源源不斷的動力。它最終帶給你的是人類的珍寶——人格的偉大!
讓我們化被動為主動,不要再為命運而感傷,不要再為壓力而苦惱,不要再為失敗而沉淪……
初二:堇雲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