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雜文隨筆>優秀隨筆>潑墨一幅留戀,在江南之南

潑墨一幅留戀,在江南之南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得得9

  清末時節,又有些記憶在石板中逝去,青衫百步,人聲已盡,我仿若還沉睡在千年前的小鎮。狗吠、遠鍾、煙雨,攤滿畫卷,我欲成畫未成畫,剩下一筆畫未…

  ——《畫未》文案

  或許,在很多人的心中都有一種江南古鎮情懷,流水江南,煙籠人家。可能我們不是想看江南水鄉的風景,而是嚮往水鄉古鎮恬靜閑適的生活。就像地大廣播台里播的——

  “如今充斥着我們眼球的是穿着時尚的摩登女郎,腳踩十二厘米的高跟鞋,急速飛走在上下班途中,白骨精們在星巴克大聲叫着外帶,商店裡各式各樣的衣服款式亮瞎了你的雙眼。一閑下來就打開淘寶開始四處血拚,、人人、微信、微博,讓流言滿天飛,好聲音走了,好歌手來了,而人們漸漸忘了那片古老寧靜的生活,忘了日出而歌、日落而歸的美好。”

  於塵囂之中尋找一處寧靜的所在,放慢腳步、放緩呼吸,此刻我們遠離城市的喧囂、紛爭,遠離世間的煩惱、憂傷,只希望時光她走得慢一點、再慢一點,滴滴答答地過去不再如離弦之箭,而是溫柔地隨流水劃過。

  古鎮,在歷史的長河裡,訴說著古老的故事,而水墨般洇染着的江南成為一個詩意的所在。那裡的一條垂楊柳就可以喚醒整個春天,一座橋牽連着五百年輪迴的愛情,記憶中的一闋詩帶你走入幻境,河上的一條烏篷將你映入一幅水墨畫卷。很久以前,就夢想着有一天能去江南水鄉的某個小鎮走走,過年的時候就商定好了這趟西塘之旅,臨訂票前卻因為禽流感猶豫了,冒着被隔離的風險最後還是決定要去圓了心中的江南夢,也為了在那兒用蓋有西塘郵戳的信封給@某人寄去數張明信片,當然這是后話。

  背着包就踏上了旅程,在火車上醒來,望着窗外無盡的黑暗,偶爾另一列K字頭穿梭而過,隔着過道的陌生哥們兒正打着瞌睡,原來,夢有時候可以這麼近。是自己有先見之明還是老天爺關照?到西塘的那天,天空時不時飄落一陣小雨,這樣的天氣對遊玩江南水鄉是再適合不過的,只是氣溫有點低,還好提前裝備準備的充足,低溫就忽略不計了。在客棧里把住宿解決了,就向老闆拿了半價聯票,向著古鎮區走去。

  從西塘古鎮區外圍的渡禪橋進去的,臨街的屋子,連成一片的低矮屋檐,沿着石板鋪成的街道上了卧龍橋,四周嬌小古樸的民宅,清影浮浮的流水,遠處河道里行進的一艘烏篷船,一切關於江南水鄉的印象都映現在眼前,於我,終於圓了一個許久的夢。這個時候還沒到午飯點,橋上早有三三兩兩的遊人在拍照留念。站在橋頭,看着兩岸人家,臨河的街道上樸素的腳步來來往往,為小鎮書寫着故事。河邊的明清建築安靜地佇立着,風霜雨雪,起起伏伏,年年歲歲。因為商業化的開發,這些民居都被改成了商鋪、客棧或飯店,一台空調或太陽能就煞了一幅復古的畫面。我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岸邊看我,流水裝飾了石拱橋,我的黑臉毀了別人的夢…路過石橋,走上了北柵街,這條街上的遊人倒還不多,街邊的商鋪,儘管門面不大,但各式各樣的商品總能吸引人停下腳步,充滿古韻的民居,散發著舊時光的氣息,真想將鋪子打包回家。路過西塘有名的老品芳,吃貨們在裡面排隊等桌子,沒有停留,繼續往前晃悠。映入眼帘的河面上倒影着掛在屋檐上的紅燈籠與岸上的垂楊柳,不遠處的石橋上,來往的遊客匆匆,也一同映在燈紅柳綠中。不由得就想起了《劍雨》中的台詞——佛陀阿難在出家之前,在道上遇一少女,從此愛慕難捨。佛祖問他,你有多喜歡這少女,阿難回答:我願化身石橋,受五百年風吹,五百年日晒,五百年雨打,但求這少女從橋上走過。——是誰化作了石橋在這千年古鎮上等候着?等候的那個女子可曾在石橋上駐足?

  是每個古鎮都有一條繁華的西街么?隨着人群擠進去了就差點兒被擠成了粽子,於是順着竄進了一家小店,小店裡陳列着不同風格、內容的明信片和手工線裝本,和西塘有關的明信片很漂亮,線裝本也挺精緻的,可惜價格有點高,也很難想象,這樣一個充滿書卷氣息的小店,老闆竟然是一個挺摳的老男人…從小店出來,人少了很多,不再顯得擁擠,相比桂林陽朔的西街,這兒的街道窄了許多,沒有陽朔的長,也沒有那兒繁華,相同的是,都有各色各樣的創意小店,店裡擺放着各式的手工藝品、琳琅滿目的掛飾,看着眼前各樣大多隻適合女孩子把玩的小玩意兒,終於還是沒掏褲兜,買了沒人送…隱藏在民間的各路高手們默默地繼承着、創作着,現場製作的當地特產,小吃店外香味四散、令人垂涎欲滴各種小吃吸引着吃貨們駐足不前,當然少不了的是熙熙攘攘的人群。一路走去,要麼是拼團的,要麼是小情侶或者是兩閨蜜,唯一少見的是倆基佬…

  連接西街與另一條街道的是數條巷弄,其中最有名的是石皮弄,行至狹窄處,兩人需側肩而過,抬頭仰望,一線天開,兩邊的馬頭牆已斑駁,看不見小時候,卻可以想象它一路走來,歷經風雨,見證着西塘的繁華與憂傷。此時,天沒有下雨,用不着打傘,更沒有機緣遇着那個丁香一樣結着愁怨的姑娘。

  從西街上的環秀橋,河的那一邊長長的廊棚有一個詩意的名字叫“煙雨長廊”,人們說西塘雨天淋不着雨,晴天太陽也曬不着,就是指的這條千餘米臨河的廊道。在橋上停留,一艘艘烏篷船在水面上搖蕩着,盪起層層漣漪,還隱約聽見有人在船上唱着《讓我們盪起雙槳》,挺有趣的,一艘船順着河道駛進了拐角的另一段,消失不見,只留下幾圈水波…古鎮就像一位慈祥的老者,慈愛地看着這群嬉戲的孩子,我們在鬧,他在笑。下了橋,順着長廊往古戲台的方向走去,只是在幾家小店稍作停留。臨河搭建的古戲台,前面的水面明顯的寬闊了許多,這讓我想起了魯迅先生寫的《社戲》——最惹眼的是屹立在庄外臨河的空地上的一座戲台,模糊在遠處的月夜中,和空間幾乎分不出界限,我疑心畫上見過的仙境,就在這裡出現了。——可以想象古戲台曾經的繁華,台前的水面上停滿了趕來看戲的烏篷船,台上的生旦唱着一曲《臨江驛》,小舟上的船客如痴如醉地聽着…煙雨長廊走到這兒就到頭了,轉身順着原路返回,又走到環秀橋的時候,天空下起了小雨。點點細雨打在水面上,泛起圈圈細紋,站在雨中感受着江南煙雨的委婉,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第一次這麼近距離地品味江南的細雨。雨中的西塘小鎮,依舊如拱月的石橋,依舊槳聲四起的流水,依舊青磚灰瓦的人家,依舊迎風搖擺的垂柳,飄渺如畫。時間似乎真的過得很慢,走出長廊的時候才四點多,家寶說,已經逛了大半天了,回去恢復下體力,晚上再出來。於是打道回府。

  再出來的時候,天色已黯淡下去,臨水的人家都點起了紅燈,燈影綽綽,遊人們放了些河燈,許下一個個願望,家寶說,要不咱也來放兩盞?我歪了歪脖子說,得了吧,咱倆大老爺們放什麼河燈,那些是小女子的情調,有這功夫不如去酒吧小酌兩口。真正走到酒吧門口的時候卻沒進去,裡面傳出來的重金屬搖滾樂震得我小心臟直哆嗦,一直不喜歡嘈雜的地方,江南小鎮的夜晚響起的不是悠揚的二胡或是清響的古箏又或是歡快的竹笛,總覺得不協調。向前走去,文藝青年們最喜歡的地方通常也有一個文藝的名字,貓的天空之城,又是一個與明信片有關的小店。最後還是來到了煙雨長廊,不見了青瓦木雕,只有霓虹的燈光在閃爍,倒映在河裡的燈影在船槳的划動下變得迷離、朦朧。耳邊似乎傳來了戲曲的聲音,向著聲音傳來的地方走去,臨河的一個小戲台,兩位中年婦女正咿咿呀呀地唱着,是什麼曲目甚至是什麼劇種我是不在行的,但還是停在那兒聽着。曾經喜歡聽蕭亞軒的《類似愛情》,後來聽人說MV講的是基佬的故事,就換而聽安九的《社戲》,這一刻,我聽懂了《社戲》,人也融入了歌中的場景,一切都是這麼相似——舊河畔,老房屋,一切如故,夢裡那個依稀年少的身影,卻早已不見,撐着傘,在小雨里搖船聽戲,那些所謂的悲歡離合、回不去的曾經,不過就是戲台上的一顰一笑、一嗔一喜。——船家來又去,夜色照漣漪,我沒有那許多的故事,卻總是懷念,多年以後,我也會懷念這一天,這個夜晚,這個與夢接觸的日子,那時我還可以看看這篇作文,想着曾經去過的地方,愛過的人,喜歡過的歌…

  家寶寫“西塘入夢稠”,臨睡前寫下了數十張明信片,又圓了一個夢,這個夜晚註定會睡得很甜。第二天醒來已是七點多,收拾好東西八點多,直接退了房再次踏入古鎮。漫步在青石板的街道上,清晨的陽光,輕輕的風,行人還不多,安靜的小鎮,偶爾傳來的叫賣聲,看着靜靜佇立在對岸老房子,有種穿越到明清的錯覺,仿若一夢醒來已千年。又來到西街,總還是要帶點兒紀念品和特產回去的,滿眼的商品讓人應接不暇、不知所選,最後給自己挑了個西紅柿…出了景區,去書寫在西塘的最後一個故事——郵寄明信片。

  小鎮的過客匆匆,來了又去,剩下的依舊是那未曾改變的青磚灰瓦、低檐人家、煙雨長廊、搖櫓烏篷,還有門前流水消去的每一個晨起暮落。於是,淡然、沉默、離去。

  http://user.qzone..com/#!app=2&via=QZ.HashRefresh&p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