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了周國平的《人生寓言》二則:《白兔和月亮》與《落難的王子》,勾起我無限感慨和深刻反思:人生應該怎樣面對財富和不幸?我想到了“塞翁失馬”的寓言故事,失馬,卻帶回了一群驃壯的胡馬;得馬,卻使得兒子摔成了殘廢;殘廢,卻逃過了上戰場的劫難,得以保全了性命。好事可能變成壞事,壞事未必不是好事。
白兔獨具審美慧心,是賞月行家,於是諸神之王慷慨決定把月亮歸屬於白兔,這似乎是天大的好事。然而白兔從前賞月的閑適心情一掃而光了,在她眼裡,月的陰晴圓缺不再各具風韻,反而險象迭生,勾起了無窮的得失之患。可見有時擁有,看起來是好事,又何嘗不是壞事?物的主人,其實也是物的奴隸,為自己所擁有的東西所奴役。這是因為白兔對月亮的審美態度已變成了一種功利關係,月亮不再是大自然的美景,而是她的有財產,她的全部心思集中在不讓她的財產遭到侵犯和損害,如何還能欣賞月亮的美呢?德國哲學家康德說過:美感是無利害關係的快感。不是有人強調審美狀態是一種遊戲狀態嗎?不是有人強調距離產生美嗎?中國的道家不是也強調一種“游於物之外”的超脫態度和閑適心態嗎?
照這麼說,難道一無所有、赤貧如洗才自在嗎?我想作者想說的是很容易乃至極容易產生得失之患。關鍵是有沒有能力保衛財富,不怕別人搶去偷去,就沒有得失之患。問題是白兔實在不配擁有月亮,不配擁有而擁有,怎能泰然擁有呢?好在白兔畢竟慧心未泯,畢竟有自知之明,最後請求諸神之王撤銷決定。倒是人類有些人,總以為擁有就是幸福,是無論如何也不肯放棄既得利益的。
讀了《落難的王子》,我不由想到了兩句話:埃斯庫羅斯在《被縛的普羅米修斯》里說,厄運在同一條路上漫遊,時而降臨於這個人,時而降臨於另一個人。里希特的一句名言,苦難有如烏雲,遠望去但見墨黑一片,然而身臨其下時不過是灰色而已。生性多愁善感的王子最聽不得悲慘的故事,總是嘆息:“天哪,太可怕了!這事落到我頭上,我可受不了!”然而當厄運落到了他頭上,國破家亡,又當奴隸,又成殘廢,最終靠行乞度日。當我表示同情,發出他曾經有過的嘆息時,他卻正色地說道:“凡是人間的災難,無論落到誰頭上,誰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可見厄運也並非壞事,能使性格脆弱的人變得堅強起來。尼採在《偶像的黃昏》里就說過:那些能將我殺死的事物,會使我變得更有力。
在這個世界上,的確每天都在發生着災難。作為旁觀者,我們往往不敢設想這災難落在自己頭上怎麼辦。然而我們切不可懷僥倖的心理,認為苦難只會落在別人頭上。一旦這種情形發生,你我就必須承受,往往也能承受,因為世上沒有不可忍受的苦難。
朋友們,記住這一句英國諺語:交好運時要謹慎,遭厄運時要忍耐。擁有月亮,或許得不償失;塞翁失馬,又焉知非福?
讀《人生寓言(節選)》 標籤:人生不設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