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房裡的桌椅實在該換新的了。這些傢具又舊又破,太有點對不住這套房子了。下午,我帶着妻子,到臨潼幾家傢具店裡轉了一圈。這不轉還倒罷了,可一轉,反而讓我們買不了傢具了。每家商店,售貨小姐或者先生總是把這些傢具的有點詳詳細細的講給你聽,任憑你怎麼理智,都會被這些滾燙的服務態度和不厭其煩的詳細論證所衝垮。妻子在買東西方面總讓我佩服,常常是不管你怎麼吹,我總是冷靜地聽,不做可否的表示。可這次卻拿不定主意了。每家商店的傢具總擺出最優美的姿色來勾引着我們的購買慾。好像如果不買,會給生活留下濃濃的遺憾似的。當我們貨比了好幾家,覺得每家都好,不知道該賣誰家的傢具時,妻子卻問了一家商場的導購先生:“您能向我們介紹這些桌椅有什麼缺點嗎?”那位躊躇滿志、專家一樣的導購先生這時卻半晌說不出話來。支支吾吾了一會,然後,用疑慮的口氣問道:“你們到你買不買傢具?”那說話的口氣,已經沒有了剛才飽滿的熱情了。我有些擔心,妻子可能讓導購先生生氣了。萬事和為貴,你不買都無所謂,幹嘛這樣說話呢?況且我們確實想買。我用責備的目光看着妻子,可妻子好像越發來勁了,“瞪什麼眼?買東西當然要知道東西的優缺點,哪件商品沒有缺點?”那位導購先生聽了我妻子的話,表情也多雲轉晴,連忙點頭,認為妻子說的有道理。我想也是,我們確實想知道傢具的缺點,也須仰視漂亮點的,適合那些沒有孩子或者孩子懂事的家庭使用,而我家兒子上了高中,行動還那麼不沉穩,走路跟飛一樣,坐上椅子,好像總是以最大的擺動,檢驗椅子是否質量過關。我還有一個不足兩周歲的女兒,也對新傢具比較敏感,所以我們最關心耐用性。儘管導購先生終於認可我們的考慮,但還是說不出桌椅的缺點。直到天快黑了,我們才在一家商店裡,在那位能真誠說出桌椅缺點的導購小姐指點下,挑選到自己滿意的桌椅。
桌椅買回來了,我的心卻沒有平靜。誰說“王婆賣瓜,自賣自誇”是商家的經營之道?只會誇耀自己商品的優點,甚至誇張優點,在消費心理還不成熟的環境下,或許有其鮮明的優勢。但在消費理智的時代里,只知道商品的優點的導購員卻簡直成了只會誇張,不切實際的代名詞了。很難想象,在導購入雲的時代里,光憑這些怎麼會有較好的業績?
中國有句俗話,叫做“家醜不可外揚”。“抖家醜”歷來被看成是腦子有點毛病的人。其實,當我們從正確地認識角度出發,那麼家醜揚一揚又有何妨?一味地怕揚家醜,妄圖把家醜遮起來,殊不知“家家門前都有一個臭糞堆”這家醜其能遮住?索性在必要的場活,揚一揚家醜,何嘗不是一種明智之舉?況且,優點與缺點就像是孿生姊妹,沒有缺點,就沒有優點。缺點不見得就是一種醜惡的見不得人的行為。相反,在很多情況下,缺點對優點卻起到了鮮明的襯托作用。哲學歷來強調認知作用,我想,認知,說通俗一點,就是明白事物的優缺點。
別忽視缺點,別羞談缺點。這缺點,從另一個角度講,同樣是一種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