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辰龍年六月入秋的首日(2012年8月7日),我上廬山,雖是入秋,但氣候與夏日並無二樣,只是沿海颱風躍躍欲試罷了。
清晨6時車從南京總統府出發,途經安徽省地:安慶,蕪湖,池洲,銅陵,最後抵達江西九江,廬山所在地,車程6個時辰。車上滿客,多是家庭組團,唯我獨行,我被編11號家庭,是個光棍戶,哈哈。身邊一男士邊玩平板電腦一邊對我說,怎麼一人走出?沒家人隨行很寂寞的,連個說話的人也沒有。呵呵,他怎知我,因為我的獨行也是順其自然的,在家鄉沉滯的久了,就想出來吐一口氣,家人各有所向又難以走出,當然就唯我獨行啦。此刻客人大多打盹,我卻盹意全無,透過車窗覽着沿途景緻。車至池洲,沿途一片澤國,可謂遠山近水,山清水秀,這池洲地域好大,車子穿越了整整一小時,進入九江已是午時,映入眼帘的是彭澤縣地境,地廣人稀,即刻想起東晉大詩人陶淵明詩句來: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這可是他的家鄉啊,他就是在這兒做過縣令,也是在這附近辭官歸隱的。
午時到達下榻的九江賓館,安頓好,就餐,就緒即去玩漂流,漂流可沒嘗試過,到了廬山導遊就領着我們去山腳下叫做桃花源的,據說這桃花源就是陶公筆下的《桃花源》的原型呢,不過這兒又是廬山的一個景區。可是之前腦海里漂流的印象就是在湖上漂,劃劃皮筏子,另一種就是在湍急的溪流里與浪濤搏擊,象游三峽那樣的穿上救生衣驚險一搏,可到了廬山腳下我疑惑了,分明一條彎彎長長的石溝,水又淺,到了溝的盡頭才發現,原來有個大蓄水池,又象個水庫,有個高高大大的水閘,把水關住,幾十隻小皮筏在閘的背面淺水池裡待着,每隻筏上仨倆人,穿着紅色救生衣嚴陣以待,時辰到了,一聲哨響,守閘人迅捷把閘打開,閘水轟然傾瀉,小筏一個個從池口魚貫衝下,像轟出的炮彈一樣,浪濤裹着筏子奔騰而去,使筏子忽悠悠打轉,水浪潑打着筏上人,立刻將人們變成一隻只落湯雞,旋即人們發出大笑與尖叫,呵呵,有驚無險啊,就這一刻使人感覺刺激呢。此刻我才清楚溪水從桃花洞蜿蜒而下,穿行在密林與巨石之間,落英繽紛,千姿百態,逍遙泛舟,艇在森林峽谷飄,人在瑤池仙境游。我不由生髮出一種感覺,這好似返老還童了,玩小孩子遊戲,平添了一種童心。這也是一種福氣,曹孟德雲,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晚上回到賓館,晚飯後各自自由活動,我上街轉了轉,這座城市建築好象八九十年代的,城市不大,相當我那南京市的三分之一,現代化高層建築幾乎沒有,市政府大樓也很陳舊,也是七八十年代辦公大樓,不過現在也在大興土木,不久以後這裡也許會煥然一新。
翌日,去千年學府白鹿洞書院,“拜謁”了宋代理學大師朱熹,那時期朱熹就是在這裡閉門講學,造究了許多文人雅士與朝政棟樑,想不到宋代從這裡學成出去考中進士的學者有一百多人呢,可以說這裡是進士的搖籃。穿過石牆的院門,看到幾幢古屋居于山間一隅,幾株參天古樹見證今夕春秋,屋前有溪澗,澗石上遍布朱紅書體,那碩大的紅字讓人端詳反覆,揣摩玩味,回味又無窮。
出了書院就直奔廬山的三疊泉,途中經西林寺塔,這就是宋朝大文豪蘇軾就宿過的地方,他著名的《題西林壁》詩就是寫的這兒,那裡面原有一幅牆壁,蘇軾來游,看到壁前前人題詩甚多,頓時興起,索筆《題西林壁》,傳為千古佳詩。其中的“不識廬山真面目”一句,極具哲理。去三疊泉可做索道車前往,節省一小時山路,車費160元,我與一對父子撇開索道步行前往,山澗小路彎彎曲曲的多上上下下的少,路雖長卻不累,景觀單一可迷人,巨石光滑,圓形居多,嶙嶙峋峋,長期泉水的蕩滌有的變成了乳白色,石上很乾凈,坐在上面留個影很迷人的,小橋彎彎,曲徑幽幽,三刻光景到達所謂的終點,因為即使索道也及此為止。可三疊泉還要徒步上下登攀三個回合的峭壁才能看到,一千多個石級幾乎直立起來,中途回視,心生膽寒,飄飄欲仙,如懸半空,攀爬吃力,氣喘如牛,熱汗涔涔,那手腳並用的,慢如蝸牛;就石而踞的,呆若木雞;遲疑緩行的,半道折回。我雖勞累,但終達目的。觀之,峭壁及雲,如折三疊,數股天水飛濺直下,水氣如霧,飄飄洒洒,雙壁夾一水,水道順東而去,匯入鄱陽湖與長江,雙壁盡處即亮天,這一切恍若天外之境,誘人遐想翩翩。回駐地已是夕照時分,部分索道客見到我們挺吃驚,想不到我們徒步先返了,她們先是疑惑,次即驚嘆,后就鼓掌了!這一來更加增強我們的信心了,哈哈。
隨即驅車繼續上廬山,車子向上盤旋40多分鐘才戛然而止,去看廬山的老別墅,我早就想去老別墅一觀,終如願以償。走了一段山路,老別墅終現眼前,這些別墅風情萬種,歐式蕩漾,令人目不暇接,別墅外牆石料陳舊,顯歲月顏色,令人回味,其內色調典雅,富麗堂皇,房間格局講究實用。這裡一共有6棟別墅,分別是283號美國基督教堂、282號傳教士別墅、281號李得立展覽館、307號軍官別墅、310賽珍珠別墅以及老別墅酒吧。
徜徉其間,一邊觀賞西式別墅及陳設,一邊聆聽講解員講述廬山別墅開發的歷史和被有意無意塵封在老房子里的故事。遊覽中,遊客還可以在透着強烈異國情調的酒吧小坐,一邊把酒品茗喝咖啡,一邊欣賞濃郁懷舊風格的樂曲和歌舞表演。不甘寂寞的遊客,還可以到百年老教堂里,參與到西式婚禮和異國風情舞蹈等各具特色的互動娛樂節目之中,享受親身體驗的快樂。
在老別墅的故事中,最動人的是一幢完全屬於原主人公的生活場景並帶有濃厚中國情結的老屋舍,這就是曾經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美籍女作家賽珍珠一家居住過的310號老別墅。這位英文全名為珀爾·賽登斯特里克的傑出女作家出生在美國,她的童年卻是隨着其傳教士父親在中國長江邊的鎮江度過並在那裡長大。是她名叫賽兆樣的父親從李德立手上購買了廬山一片清涼之地,建造了如今還殘存的這幢並不十分起眼的別墅。從此,她的一家“每年六月,當秧苗從旱地秧田移插到水田的時候,也就是去牯嶺的時候了。”若干年後,賽珍珠就是“帶着廬山午間的涼風走上了寫作道路”,創作了她的處女作《也說中國》。賽珍珠的大半輩子都是在中國度過的,廬山310號別墅就是她在中國溫暖的家,這裡不僅留下了賽珍珠天真爛漫的童年、情竇初開的青年、知曉天命的中年,也留下了許多不為人們知曉的喜怒哀樂和懷念。
在蘆林湖畔,有一棟中西合璧的別墅式建築。那是毛澤東在廬山期間曾住過的地方,人稱蘆林別墅。因房號是1號,故亦稱“蘆林一號”。屋內很空曠,偌大的屋舍中放置一張偌大的床,辦公桌及衣櫃,除此沒別的物件了。別墅系1961年興建,單層平頂,中有內院,總面積2700平方米。1984年改成博物館館址。博物館內還收藏了蔣介石用過的“蔣”字瓷盤,宋美齡的象牙柄扇,以及蔣介石五十歲辰時,官僚們贈送的佩劍和銅硯。此外,館中還藏有青銅器、陶器、工藝品、金石篆刻、歷代錢幣等藏品,其中也有許多是難得的珍品。門前就是蘆林湖,水很清,導遊說毛主席經常這裡游泳,當地有人戲說這裡居民喝的是毛澤東的洗澡水,經化驗這水可是標準的一級水呢。
可具有中國第一別墅之稱的“美廬”是在傍晚與那父子同去拜望的,可門衛不讓入內了,因為過了時間,如果我們進去了門衛可要下崗了,我們就在門外拍照留念,了卻了心愿。回返時,路邊的電影院正在播放電影《廬山戀》呢,回想這部電影剛剛映出我就看了,現在知道了,其中一情節就是在這蘆林湖拍的呢。
晚上我又與那對父子尋見了廬山會議大會堂地址,不禁感慨萬千,那廬山會議可是如雷貫耳,想不到當年那個震驚中外的廬山會議就是在眼前這個大會堂召開的,值得留念地方啊。
晚上住在山上的賓館。我獨居三樓的一房,因為沒人和我拼房,要補交床費的,想想這樣也好,一人居一室,等於包房了,住宿級別當然就提升了,又自由,清靜,何樂不為呢。安頓好,環視居室四周就發現館內沒安裝空調,看看窗外的小世界,也沒有一棟房屋安空調的,好像聽導遊說過,這山是避暑的,氣溫低,不用空調的。
整理好后先出去溜達溜達。這塊地盤距地面有1400多米高,儼然就是一個空中小城市,熱鬧有餘,正值音樂節,廣場上演出正酣,我找了一家吧館,要了菜肴,其中一盤鄱陽湖小雜魚,味道奇鮮,肉嫩爽口。一邊就餐一邊欣賞着舞台上演員的歌唱,那女演員的歌聲甜美、柔情似水,彷彿燕鶯的放歌,那嗓音的特質好似中國女歌者張也呀。站在街上看看,燈紅酒綠,人聲鼎沸,漫步至開闊地,憑欄佇立,山風飄飄,星光點點。不遠處幾個老者吹拉彈唱,引吭高歌。這空中市井,正如世外桃源、仙聖之地了。
再回館休息時,開窗迎風,戶外遠山空濛,那些小樓依山掩映,宅燈次第。遠方二山峽口處顯出廣袤燈河,閃閃的眨着眼,我知道那是平川,平川過去就是鄱陽湖和長江,那大橋橫跨南北,在這晚上只見的就是一條燈龍橫卧。我暗了屋內的燈,許久地立在窗前,看着遠山處依稀的燈光遙想着……,那陶淵明身居此地為什麼在所有的詩文中隻字不用“廬山”一詞?;那蘇東坡詩中云:“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他真的就事論事還是包孕深意呢?;那白居易來到此地,並且在廬山腳下建草堂,經常涉足廬山的精神之氣,理應曠達,可為什麼還在詩中曰:“住近湓江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對此地極盡抱怨之能事,沒一點匡廬之胸襟呢?……,我這樣想着,已是小夜10時許了,忽見窗外狂風大作,山雨傾盆,遠山近嶺都籠罩在一片迷茫之中,我於是悄然熄燈闔被就寢了。
第二日清晨被服務員叫醒,洗漱完畢,踏上了錦繡谷的山道。山雨仍然在下,如同天水傾瀉沖洗着廬山,我們穿着雨衣行進在石徑上,石徑左邊峭壁,右邊深谷,雨霧沉沉,能見度只有20米左右,山川雲霞鎖在這雨霧之中。不一刻來到了仙人洞,傳說呂洞賓就是在此修道成仙的,每當雲霧繚繞之時,洞內仙氣飄飄,令人神往。清朝時這裡被改稱為仙人洞。現在呂洞賓的石像就在洞旁,是個普普通通的道人,看不出一點仙人氣韻,也許我是肉眼凡胎看不到仙氣。毛澤東的著名詩句“天生一個仙人洞,無限風光在險峰”更是使仙人洞名揚四海。仙人洞外亂雲飛渡,右側的觀妙亭下有一塊遊仙石凌淵突出,奇險無比,站在這裡可以觀賞錦繡谷全景。石下就是萬丈深淵。導遊叮囑萬萬小心,突出的巨石不可上:“退一步不是海闊天空,而是無影無蹤”。難得到此一游,我們冒雨留影,照相機可不能露在外面,我們用雨衣遮着拍照的,打傘拍照的,用包掩着拍的,好像受了仙人呂洞賓的指點,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呵呵,呈現的影像也有一種朦朧之美呢。
出了錦繡谷,爬了300多級石階看了三寶樹,又來到了烏龍潭。這可是《西遊記》拍攝地之一哦,今天可是雨水充足,潭水歡騰咆哮,水源在萬樹之中,山川氤氳,兩山夾峙,中為一線幽澗,樹木交翠,綠蔭掩映。潭上平列着一排一丈多高的巨岩,彼此亂雜形成瀑床,聽說泉源來自長沖、蘆林之水,終年流不間斷,水分五股從隙縫中輕飄而下,就象五把燦爛銀梭斜立崖前。下端潭面平闊不深,河水清澈,是觀瀑最佳處。潭旁石上刻着“龍泉”二字。相傳潭裡有條烏龍,性情溫順,修鍊從善,樂施好助,每逢大旱,便為山林噴雲生霧,脆降甘霖,因而深受民間崇敬,每年農曆六月六日,山民們都到這裡來祭祀呢。
午飯後,車行至橫貫古今、大名鼎鼎的潯陽樓,凡讀過《水滸傳》者,莫不知潯陽樓。而潯陽樓,也因宋江醉題反詩而聞名天下。施耐庵在《水滸傳》中對潯陽樓寫道:宋江看見那一派江景非常,觀之不足。一座酒樓牌額上有蘇東坡大書“潯陽樓”三字。宋江來到樓前看時,只見門邊朱紅華表,柱上兩面白粉牌,各有五個大字,寫道:此間無比酒,天下有名樓。上樓憑闌舉目看時,端的好座酒樓。但見:“雕檐映日,畫棟飛雲。碧欄干低接軒窗,翠簾幕高懸戶牖。消磨醉眼,倚青天萬迭雲山,勾惹吟魂,翻瑞雪一江煙水。白蘋渡口,時聞漁父鳴榔;紅蓼灘頭,每見釣翁擊楫。樓畔綠槐啼野鳥,門前翠柳系花驄。”宋江看罷,喝采不已。——施耐安在《水滸傳》中,將當年的潯陽樓描繪得何等壯觀絢麗。《水滸傳》中所寫的宋江,在幽囚於此之後,又曾獨酌此樓,酒後疏狂,抒寫鬱悶,斷然題下“他日若遂凌雲志,敢笑黃雀不丈夫”的“反詩”,於是引出那段千年傳奇。
潯陽樓還同白居易有些瓜葛。想想啊,唐代大詩人白居易貶官於古江州,就在這潯陽江邊,偶碰一彈琵琶的中年婦女,感事傷懷,同悲天涯淪落,於是援筆寫下了《琵琶行》的傑出長詩,留下了千古絕唱。就是這位“江州司馬”,在青杉淚濕之後,又曾邁步登上潯陽古樓,賦詩於此:“今日登此樓,有以知其然,大江寒見底,匡山青倚天”。匡山,即潯陽江邊不遠處的廬山。若是再細翻一下唐詩宋詞,必定還可以找出許多許多有關潯陽古樓的有關典故來。看來,似乎也可以這麼說上一句了:真可謂“詩里”潯陽’獨有名”啊!
在一九九五年三月,江澤民總書記在視察九江時,也登上了潯陽樓,並欣然揮毫簽名留念。
出了潯陽樓就上車回返了,回首茫茫江洲,仰視蒙蒙匡廬,感覺那就是一本千年百科典籍,看了便手不釋卷,百讀不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