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雜文隨筆>遊記隨筆>“三月三”歌會:畲鄉文化交流的好形式

“三月三”歌會:畲鄉文化交流的好形式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得得9

  農曆“三月三”是我國許多民族傳統的慶賀節日之一。如雲南白族的三月街、廣西壯族的三月歌墟、海南黎族的三月節等,都從不同角度展現了各自的文體習俗和民族風采,畲族亦然。

  一

  畲族的“三月三”歌節的來源,有着它不同的歷史內容。民間流傳,初唐時期,聚居在閩、粵、贛三省交界一帶的畲民,因不堪封建統治階級的殘酷壓迫,而暴發了以雷萬興為首的大規模畲民起義。唐高宗總章二年(公元669年),唐王朝以“靖邊方”為名,命陳政為主帥,率官軍赴泉、潮間進行血腥鎮壓。一次,起義軍被圍困于山頭陣地而斷糧,敵人以為剿滅在即。此時適值深秋,起義軍將士在山上採得野生的烏飯果充饑,精神大振,雷萬興即率軍奪圍,連戰連捷,反而把官軍打得落花流水。至昱年三月大獲全勝。軍民即於三月初三集會慶祝勝利,大家載歌載舞,群情激昂。自此,在通常情況下每年縫“三月三”畲民都要吃烏飯,並集會對歌,盡興而散,以紀念這一勝利的日子和起義軍首領雷萬興。以後各朝,畲民屢次起義都被鎮壓,封建壓迫尤甚,畲民被迫大批向閩東、浙南乃至浙中、皖南遷徙,漂泊不定,直至清代中時才完全定居下來。是故集會乃不以為常。由此,畲族“三月三”歌節也與“食烏飯”之俗并行。

  畲民遷散后,入鄉隨俗,介入了許多漢族的社會活動,如“正月十五”睇燈(鬧元宵)、“二月二”鄉遠遊(走親戚)、“五月十六”睇太保(趕廟會)等,以示對以往節日盛會的回憶。建國后,尤其是結束文革十年動亂后,我黨的民族政策得到進一步貫徹,許多畲民較集中的市縣恢復了“三月三”畲鄉對歌會這一的傳統活動,畲族民族優良傳統和民間文化得到進一步的弘揚和繼承。由於各市縣自辦歌會交流面不廣,又受財力所限,時斷時續,未能形成一定規模的節日文化景觀。1991年,松陽縣第二次畲鄉歌會後,麗水市有關部門的民族幹部首先倡議,建議麗、松、武三市縣毗鄰的老竹、柳城、麗新近 、板橋等四畲族鎮、鄉在每年農曆三月初三這一天輪流聯辦畲鄉歌會。這一建議得到大家一致同意。於是“竹柳新橋”三月三畲鄉歌會在1994年開始,至今已連續舉辦了七屆,且一次比一次辦得好,使畲族“三月三”這一傳統節日注入新的生命力。

  二

  總觀歌會深受畲鄉人民歡迎的秘密,就因它是政府牽頭,各方支持,民間參與,以弘揚畲族傳統主體又具有多功能的載體的好形式。

  首先,它是加強畲鄉兩個文明建設的重要途徑之一。從精神文明建設來說,畲民以歌唱形式,宣傳黨的方針政策,歌頌偉大的中國:),歌唱新生活,交流脫貧致富經驗,是一種別開生面的宣傳形式。幾屆歌會,畲族歌手和一些文藝工作者不僅整理和演唱畲族傳統的民歌,還創作了《黨的恩情比海深》、《千歌萬曲向黨唱》、《豐碑豎在郎心頭》、《苦盡甜來是黨恩》、《畲民與黨心連心》、《“十五大”精神放光芒》、《黨的政策暖心房》、《畲民跟黨永向前》、《江總書記視察老區來》、《畲歌唱來句句真》、《山歌唱來別有情》、《請到我伲畲鄉來》、《竹柳新橋處處歌》、《歌滿清山情滿懷》、《中華崛起在今朝》、《口唱山歌心裡甜》、《致富之路是黨開》、《畲家歌手上北京》、《畲家女梳起鳳凰髻》、《計劃生育好處多》、《國防教育頂重要》、《香港回歸理當然》、《畲鄉盛會喜空前》、《三月畲鄉歌如潮》等新歌,對於發揚民族優良傳統,促進畲鄉精神建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從物質文明建設來說,為經濟唱戲打開一個新的窗口,即可提高畲鄉知名度拓寬民族文化風情旅遊領域(如上海的同志說,東南地區要領略民族風情,可以到麗水景寧畲鄉,不一定就要去邊遠的西南地區了),又可加強橫向聯繫,開通交流渠道,進行經濟協作,促銷商品,擴大商貿市場,有利於繁榮畲鄉經濟、對於畲族文化交流,景寧畲族自治縣是一個點,而散居的麗水、松陽、雲和、遂昌、青田、武義、龍泉各縣則是面,有點有面,充滿生機。從旅遊這一不冒煙的產業來說,畲鄉的山水風光、民族風情和人文景觀都是極好的資源。

  其次,有利於弘揚畲族傳統文化,促進各民族文化交流,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質。通過歌會,對畲族傳統民歌、革命新歌和民族風俗的流傳和畲族文化的整理髮掘,以至畲族民間文學、音樂舞蹈、美術服飾、文物史跡等文化事象的豐富和發展,都有很大的推動作用;通過畲漢各族文化的交流,相互影響,也促進了畲族傳統文化的進一步提高和完善,為畲族文化在保持民族特色基礎上的創新展現了美好的前景。畲鄉人民正在加緊工作,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既充分發揚,又積極提高創新,使這一優秀文化之花更加富於藝術魅力和蓬勃生氣。

  第三、兄弟市縣有關民族鄉鎮輪流聯辦歌會,既擴大了交流網絡和影響面,又給各主辦單位有充分的時間準備,不致倉促從事,使歌會留於一般化、自然化,還減輕各地連年開會的經濟負荷,解決財力不勝諸矛盾,可以從容行事。它與各屆政府機關換屆選舉大體相一致,基本上是一屆政府舉辦一次歌會。對於基層政府領導來說,也為他們提供了一次組織群眾性文化活動,提高領導藝術的好機會,使被選派到畲鄉工作的幹部學會做畲鄉的群眾文化工作。“三月三”畲鄉歌會也可以說是幹部聯繫群眾,與民同樂的一項新舉措。

  三

  從以往的動作情況來看,各舉辦單位,為辦好“三月三”畲鄉歌會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第一,領導重視是辦好歌會的關鍵。每次歌會,不僅鄉鎮政府一把手新自主持籌備,各市縣的一二把手、統戰、宣傳、文化部門的主要領導都親自過問,出謀劃策,積极參加,省、地有關領導也積极參与。這不僅圾利於歌會一些實際問題的協調解決,對下面做具體工作的同志和廣大群眾理莫大的鼓舞。如武義縣的鐘副書記、松陽縣的吳縣長都親自參加歌會,麗水蓮都區則不僅陳副書記親自挂帥,而且縣五大班子領導和一些局級領導都來參加了。對群眾性的民間活動這樣重視,是不多見的,群眾很受鼓舞。

  第二,各方鼎力支持是辦好歌會的基礎,有力出力 ,呈現出各民族互相關心、精誠團結的動人場面,這其間有漢族同胞對少數民族的熱情支持,也有少數民族同仁的一片熱心。民族部門幹部當仁不讓,文化宣傳部門和新聞單位的同志更是表現了無比的熱忱和高度責任感。無論是會議的準備、策劃、組織,節目,節目的創作、安排、演出,還是民歌的徵集、整理、印刷新聞、電視的採訪、創作、播放,都耗費了他們無數的精力和心血,畲鄉人民是不會忘記他們的。從這個意義上說,畲鄉歌會是一個充分體現各民族團結的大會。

  第三,精心組織、科學安排是辦好歌會的有力保證。歌會時間雖短,但參加的人多,工作量很大。各主辦單位事前都召開有多方代表參加的籌備會,有的還開多次,如把天氣影響等一些不利因素都考慮進去了。精心組織,科學安排分兩線進行,一是選集歌手、準備節目、安排程序、組織演出。二是信息聯絡、會場布置、後勤接待、安全保障等,盡量使來賓和代表們置於舒心悅目的特具民族風情的濃郁氛圍之中。

  第四,把畲族歌舞與地方性文化、校園文化及專業文藝工作者的演出等緊密結合,使歌會內容更加豐富多彩,群眾喜聞樂見。與會者乃因畲、漢各族觀眾都有,可以各投所好;畲族傳統文化亦可從中得以借鑒,吸取營養,豐富自己。

  四

  當然,“三月三”畲鄉歌會有些問題也還有待進一步改進與完善。

  一如每次歌會的資料,要注重往集和積累,許多漢族同胞不懂畲語,如有畲歌歌詞等印刷資料,就可突破語言不同造成的障礙。從歌會本身來說,編印民歌民俗資料也是很需要的,它也是歌會的一項直接成果。

  次如會議的準備工作更要慎密充分,盡量克服混亂現象。如若碰上雨天,活動場地還要作另一手準備,不要讓雨天給打攪了。

  再如畲族的傳統歌舞節目,也應努力提高藝術欣賞檔次,儘可能每次會拿出幾個或一兩個有影響的節目來,使畲族文化不斷走向繁榮。要拜能者為師,刻意創新,加強投入,要有捨得化大力氣的決心,爭取把畲族的文藝節目打響。

  又如畲族民間歌手隊伍的組織,也要注意以老帶新,以扭轉畲族藝人結構嚴重老化的局面。平時要加強行政力度,採用各種方式培養年輕歌手和舞美人才,不斷發現新人,增添新鮮血液。

  還有,畲鄉歌會的重頭戲之一長夜賽歌,是比睿頭智、廣泛交流、促進新歌創作的重要環節,各代表隊的領隊要善始善終地做好組織工作。也可對每屆的演出和賽歌進行評獎,評出優秀節目,優勝歌手及積極工作者,給予獎勵,以加強激勵機制,使畲鄉歌會更上一層樓。

  除了“三月三”歌會,有的地方把大型畲鄉民間文藝活動放在下半年;除了歌會外,也還有其它形式的文化活動與交流的內容。這些都與“三月三”歌會相輔相成的,可使畲鄉的群眾文化活動搞得更加活躍。

  (雷陣鳴樓明賢合著,此文曾獲浙江省群眾文化工作論文獎)



“三月三”歌會:畲鄉文化交流的好形式 標籤:文化苦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