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雜文隨筆>歲月隨筆>游佛教聖地——五台山

游佛教聖地——五台山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小景

  “五台山”其實對於我來說一直比較模糊,只知道是出家修行的好地方。也僅限於大清順治皇帝為了思戀朝夕相伴不幸離世的董鄂妃,放棄了朝政,在此出家修行,了結殘生的野歷故事。

  此次山西採風之旅在去往五台山的路途中聽着導遊嫻熟的講解,才讓我對五台山有了初步印象。五台山是馳名中外的佛教聖地,是大智文殊菩薩的道場,以建寺歷史悠久和規模宏大而居四大佛教名山之首。(四川峨眉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華山)五台山由五座山峰環抱而成,五峰聳峙,高出雲表,頂無林木,平坦寬闊,如壘土之台,故名五台。東台望海峰可觀雲海日出、西台掛月峰可賞秋夜滿月、南台錦繡峰可觀山花茂盛、北台葉斗峰可觀雪景、中台翠石峰可觀天象。五峰之外稱台外,五峰之內稱台內,台內以五台縣台懷鎮為中心。我們此行也是參觀台懷鎮歷史悠久、規模宏大的寺院群,聽說很少有人能夠真正到達整個五台。

  旅遊大巴在盤山公路上時緩時急,時而緊急剎車,時而盤旋崖邊,讓通訊員們驚魂失措,還好駕駛員師傅技術全面,車輛在他的掌控之中有驚無險。一路上經常看到成片的羊群在陡峭的山腰間覓食,真擔心它們會隨着一陣山風吹過掉進山坳深處。車子在經過了3個多小時的崎嶇山路,終於在天黑之前順利進入五台山旅遊區,聳立的漢白玉石牌樓醒目的寫着“清涼聖境”四個大字。

  第二天我們頂着晨曦的第一縷陽光首先參觀了五爺廟。五爺廟,也稱五龍王殿,由文殊殿、五龍王殿、古戲台三座主體建築構成。五爺,傳說中是東海龍王第五個兒子,是東海龍宮的財神,總管人間的收成。為了風調雨順、財源廣進,世人供奉五爺,把五爺當成有求必應的象徵。在五台山眾多的寺廟中,五爺廟是間不大的廟宇,但這裡卻是五台山香火最旺的寺廟之一,也是名聲最大的寺廟之一。終年涌動着全國各地慕名而來許願的香客和遊客,在信徒的心中,這裡是五台山許願的聖地。

  今天我們既然來到這裡,作為普通遊客,雖說達不到香客們的極度虔誠,但也不能免俗,拜個佛、敬株香、許下心愿還是有必要的。且不管心誠不誠,靈不靈驗,起碼也是親自體驗了一把,也算是沒白來這聞名遐邇的佛教聖地,套句時下流行的話就叫:“不問結果,只重過程”。呵呵,這大不敬的話可不能讓虔心向佛的香客和已“修成正果”的得道高僧聽到啊,小心被他們圍毆。但這香也不是亂敬的,為防被“宰”,廟前所謂的“居士”兜售的香不能敬,周邊別有用心的“好心人”幫你講解如何敬香的道道不能聽,因為他們索要的費用可不低,這些導遊在車上都跟我們交代了,還讓不要出賣她呢。

  我們隨行的通訊員只有兩人自願在導遊的安排下,為家人祈福平安,在外面請了香。其餘的人都懷着虔誠的心置身於香煙繚繞,佛聲悠揚的五爺廟內,隨處可見的青衣僧人面和目善,一撥又一撥朝拜之人不拘言笑,滿臉虔誠,彷彿連空氣中也凝聚着一股神聖的佛教文化氣息。我們依次學着香客的樣子,叩點着三根香朝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分別拜上三拜,再將香放到大香爐中燃燒掉。在五爺尊像前虔心跪拜,留下功德錢,許下美好心愿。

  接着又參觀了塔院寺和顯通寺,在五台山最具代表性的建築大白塔前拍照留影。最後全體通訊員都登上了令人望而卻步的菩薩頂, 由於它建築雄偉、金碧輝煌,遠看好似西藏拉薩的布達拉宮,因此人們又把它叫做喇嘛宮。清朝時,由於皇帝崇信喇嘛教,菩薩頂的主要殿宇鋪上了表示尊貴的黃色琉璃瓦,成了清朝皇室的廟宇。康熙皇帝先後到菩薩頂朝拜了五次,乾隆皇帝朝拜了六次。菩薩頂山門外牌樓上的“靈峰勝境”,文殊殿前石碑坊上的“五台聖境”,是康熙皇帝親筆題寫的。

  因菩薩頂在靈鷲峰上,從峰下仰望,菩薩頂前108級陡峭的石階成45度角向上延伸,如懸挂在空中的天梯。沿一百零八級石階緩緩而下,一個照壁醒目的紅色“佛”字在眼前拉近,字體鏗鏘有力。即使是心性狂野、豪放不羈之人,在此對佛的敬畏之情也會由然而生,心中的狂傲也會收斂,這或許就是它的獨特魅力。

  傳說這108級台階象徵著人的一生要經歷108個大大小小的煩惱,踏過這些讓人生畏的陡峭石階,就表示越過了一生中所有的煩惱。既然有這種說法,那就必需懷着虔誠的心去登。通訊員們發揚團結互助的團隊精神,男隊員幫着女隊員,年輕的幫着年長的,相互攙扶着,鼓勁着,雖說都氣喘吁吁,還是一鼓作氣全部登上了峰頂一覽眾山小,整個五台山近200座的寺院塔廟盡收眼底。

  短暫的五台山之旅讓我領略到了佛教名山之首寺廟群的宏偉氣派及悠久歷史;讓我感受到了享有避暑勝地仙境般的環境和怡人氣候;還讓我增加了佛教文化的見識,知道了什麼是寺,什麼是廟,和尚、喇嘛、羅漢、和菩薩之間的關係。

  : 歡迎光臨海韻聯想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