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初期、城市交通沒有現在發達,從城裡到郊區(現在的電子城)只有一條線路。
4路公共汽車、起點:南門裡、每天下午七點半是末班車、一旦來遲就意味着沒有車坐。
而它的終點最遠才到丈八溝,還是最後一班車才到的地方。
也就是說七點之前的車都到不了那麼遠,只開到南山門口。
某個冬夜,一位婦女因為沒有趕上末班車,只好領着兩個不大的女兒,從城裡步行趕回遠在南山門口的娘家。她的懷裡還緊緊的抱着昏昏欲睡的、年幼的兒子···
一路上小孩子不停地發出囈語般的聲音“媽、到家了沒?”而這位孩子的母親一遍遍不厭其煩地說:“下一次你睜開眼的話就到家了、好好睡吧。”
·····也不知走了多久、天色已完全暗了下來。此時這位婦女及她的兩個女兒,已經從平坦的馬路上轉到了坑窪不平的,鄉間土路上艱難的行走着。
這時男孩似乎完全睡醒了,他眯着惺忪的睡眼問她的媽媽:“媽、天都黑了咋還沒到家呢?”
“前面亮燈的地方就到家了!”婦女回答。
“哪個亮燈的才是咱家啊?”看着遠方院落里照射出的、零星的燈光男孩茫然的問着。
“是這邊的還是那邊的?”
“下來,姐帶你去。”大點的女孩開口了。
“咱倆比賽,看誰先到家?”小點的女孩子也附和着。
“行。”男孩子高興的從他母親的懷裡掙脫出來,在兩個姐姐的牽引下、高興的邁着小腿兒,奔向回家的路上···
婦女如釋重負般的在後面跟着,嘴裡還不忘叮嚀着:“天黑慢點,小心跌倒了。”
······· ·······
此後、這個男孩子的記憶力漸漸的有了他自己人生里的《第一次》。
也漸漸懂得了 前面亮燈的地方就是“家”的的真實含義。
前面亮燈的地方就是“家”、卻永遠都不會是我的“家”。
尤其是在普天同慶、萬家燈火通明的團圓之夜,以及在外面受到委屈、想要有所依靠的時候,我才發覺、原來,在這燈火通明的鬧市裡,壓根就沒有我所需要的那個、可以為我噓寒問暖、遮風避雨的“家”。
我把“家”給丟了、丟在了我曾經來時的路上。
只能俯下身子撿拾我內心深處零星的記憶,那些回憶總是讓我淚流滿面·····
卻依然堅強的、讓自己不在你們面前哭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