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雜文隨筆>思想鉤沉>事在人為的2012

事在人為的2012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小景

  事在人為的2012

  2012年,深深吸引公民注視觀察的,有兩件大事。一件是十八大的換屆。一件是重慶事件。

  十八大換屆,套句行話說,是“承先啟後、繼往開來”,在波瀾不驚的安排中,新的領導人閃亮登場,自然吸引全世界與國人的注視。但她的重要性並不限於新一代各重要崗位領導人名單的即將出爐,而在於她在構築最高權力隊伍時採取了新的投票機制,(據外電報道春夏之際,中央委員以上級別的人員進京對幾個最高人選投票)這個雖然只是擇定人的一個方面、一個環節,還有一些環節可以對選舉結果進行調整,但相對於以前的做法來看,是一種創新或突破。它開創了選擇最高級別領導人時候也要看設計者以外人士取捨的嘗試;雖然參與投票的人數對於八千多萬黨員的大黨而言,不免太少,民主化程度還不高;但是、這卻是黨內最重要活動中實踐黨內民主的開端,開啟了今後要考慮人事安排後面,那麼些人的人心向背,黨內可能興起派別,以及未來幾屆可能出現不相上下相爭等等複雜生態大門。

  雖然這個創新的消息來自外界,未經國內權威媒體證實,但是我們寧信其有,認為這是審慎理性的嘗試,符合與時俱進的改革精神。儘管在主要人選產生,考核取捨等方面,還看不到下次換屆也將逐漸改革之報道,也不知道實際的狀況如何,但讓相當級別的人對最高人選產生公開差額選舉投票的舉動是非同尋常的,它表明設計者對此有寬廣的胸襟,和足以應付複雜局面的心理準備。這是具有深遠意義的大事,也是中國在世界浩蕩潮流中明智的自我選擇。

  “有樣學樣”,也許它會影響其它八個民主黨派今後的政治選舉道路與產生方式,但是人們更為看重的,是她的獨特地位可能產生的羊群效應。象水中的漣漪一樣,影響會不斷散開,直至理想的岸邊。

  其實,組織與社會一樣,都是由不同的人群組成,各群體的想法、要求甚至對具體的人看法不同,其實就是社會之所以為社會的原因之一,是自然而客觀存在的。怎麼樣擇善入流,把最合適、最英明、最有遠見卓識、最有執行力的人群找出來,比較好的方法就是公開比試,無論是個人還是群體、或者派別,都可以推出人選;參選的人呢,既可以揚長避短把自己可以為社會服務的技能,公益心,或過去奉獻業績展示給大眾看,從而獲得他們的信任,吸引有利於自己票選的陣營;也可以靠創新或特殊治理才能,或者善於解救艱難險阻局面與困難的“一技之長”來吸引選民眼球,從而獲得“讓他一試”的投票傾向。

  這就是選舉、公開比試的好處。投票的每個選民在自由選擇的前提下,不免會受到印象、平衡、選舉宣傳機器的左右或影響,但只要你具有完全民事能力,在了解比試人選的優劣后,果敢投下你“神聖莊嚴的一票”!你就實踐了民主或嘗到民主的滋味,當然、也要擔負一票投出去后輸贏產生的社會影響,心理承重或歡欣。現在同為中國的台灣,經過多次政黨輪替,已經做到各黨主要領導人直選,各縣市最高行政首長直選,以及每四年一次的“總統”全民直選。港澳的選舉方式較台灣低一些,但是由於資訊是自由的,某種程度上他們以民意也參加了選舉,並可以公開表達滿意還是不滿意特定的參選人。

  大陸這邊開了黨內最高層投票選舉先河后,需要多少時間在黨內實現各級選舉普遍化?多少時間實現其他各黨跟進並效法?多少時間實現各省市自治區的行政主要首長由民眾公開選舉?這個說不準。但是各位可以看看大家身在其中之經濟改革的洪流,那是無論千山萬水,它都一往無前,浩蕩前驅,僅30年時間,就走完了許多國家100年經濟發展的軌跡,甚至許多西方國家也自嘆弗如。所以,我們要有信心,歡迎每一個改革開放,走向世界民主潮流,尊重大多數公民意願的舉措。

  善舉之下,選人的事業或許還有一些進步正在等待嘗試,例如提名機制的改革與公開化;給入圍者一個比試證明的通道,以及科學而有效率的篩選機制等等,這些嘗試的逐漸應用,是中國特色,也可能會是汲取全人類智慧的開山之作。

  應該說明,這裡說的新突破,與先布局再開代表大會,大家一片歡騰,毫無二念的投票選舉是不一樣的。後者更多的是形式與程序要求和規定的手續,前者則在源頭確定的關頭開創了民主新舉措。二者不是一回事,希望不要產生誤會。這裡只是觀察分析而已。

  第二件事情可能在政黨政治方面不如第一件,但是其社會影響與昭示卻是深遠而漫長的,某些方面它對人們的思考還具有更強的震撼。

  重慶事件大約算是2012春天的故事。先副市長王立軍工作轉行,由管公安政法轉至管文教,后又說他有病需要休息。這些官方講話或文件、微博,虛虛假假,造成重慶官方處理此事嚴重的敗筆,因為他們說的離真實情況相去甚遠,從而在歷史上留下官方不能取信於民的證據。按照後來正式的說法或者主流媒體的報道,王立軍不是什麼不幹公安干文教、心有不願、所以生病的事,而是發生劇烈矛盾,“被生病”,后逃出重慶,自己一人驅車,來到成都,一直開到美國駐成都總領事館內,在裡面呆了一天。後來,美國國務院與美國駐中國大使館以記者招待會的方式證實王立軍來到領事館,第一次把重慶事件掀開。事件的嚴重性遠遠超出所謂叛逃的外交事件,要員進入美國使館並泄露情況給美國的行為,在中國絕無僅有,後面留下太多的懸念。

  全國兩會結束的第二天,(記得是3月16日)薄熙來突然被停職審查,公開的說法是因嚴重違紀。在後來陸續解開的新聞中,似乎指向他的違紀與其妻子谷開來涉嫌故意殺人有關,但現在似有變化。據全國幾乎所有新聞媒體報道,8月9號,合肥市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審判谷開來、張曉軍涉嫌殺害英國人尼爾。伍德一案,起訴書指出谷、張二人在尼爾,伍德喝酒後,神志不清之際,放毒藥毒死此人,法庭上“二人對此沒有異議”,谷開來更坦言願意接受任何判決,案件將擇日宣判。

  值得注意的是3、4月間,說薄的問題時,宣傳媒體是將此事件與薄的問題扯到一起,似乎薄也捲入這場謀殺。但是從有消息報道尼爾。伍德被殺案件已經偵查終結,即將進入司法審判的時候,就刻意撇清了對薄的指控,現在8月9日這場審判,隻字不提薄有無在這場刑事案件中參與並指導,不再捕風捉影。這個對於法治國家的形象來說,是一個正面動作。畢竟有關無關須靠證據來證明,而不是也不能隨風渲染,搞烏賊塗墨戰術。

  薄熙來王立軍都是重慶領導,但不是同一個重量級的。薄是政治局委員,市委書記,官至副總理級別,屬於國家領導人;王立軍是直轄市副市長,即副省級幹部;二人的關係有多層,上下級不說,王是薄從東北調來,王分管公安政法,谷開來與伍德因糾紛而謀殺屬於刑事案件,為王立軍工作管轄範圍,所以兩個人中間到底有沒有因殺人的事與別的事兒營私舞弊,公器私用,或者攻守同盟,在沒有法律意義上的證據公布出來之前,人們還無法知曉,但是這件事迄今為止沒有扯上薄,是一個重要的動向,值得進一步觀察。

  現在、薄的政治空間還留有餘地,雖然被停止了政治局委員,中央委員職務,但是似乎資格沒有取消,還是黨員,還稱同志,對其嚴重違紀的指責還沒有進一步。違紀是指違背黨紀,但是違背黨的紀律具體那一條,現在不詳,需要具體的事實與他的解說,是在什麼事情上出現問題,後續影響有多嚴重等等。相信不久的將來,這方面會有個明確的說法,還要經得起歷史與事實的檢驗;

  同樣,大家還沒有看到是否有違紀之外違法的證據。我國與公民越界、侵害客體有關的法律主要有民法與刑法,如果觸犯了刑法,事實俱在,並經法庭審訊罪名成立,則要入刑,剝奪公民權。真走到那一步,薄的政治生命就完結了。如果不是這樣,或者有些東西在辨明真偽的前提下,變成民法範圍內的事兒,那麼一切就會變得複雜。

  王立軍給歷史的震撼不在於他與團隊在打黑行動的率先垂範怎麼樣。越來越多的材料顯示,重慶的打黑行動有些的確有超越公安權限之處,這個導致發生冤假錯案。它重複提醒人們:在中國、徹底擺脫文革時期“政治大於一切,高於生命”的路還很漫長,沒有人民一心一意地用思想與生命建成法治社會,不要說幾十個人蒙冤受屈,就是封建社會的東西都可能出現或者派上用場。所以未來生命要真正能夠擁有安全下的自由,唯有徹底的施行法治和確保公民的監督力量超越行政權力。非如此,就還是管不住濫用職權、濫殺無辜、又無人制止的怪圈。

  王立軍給歷史震撼的是他心中的自我,超越了數以萬計官員心中的可能與約束,幹了匪夷所思的突然動作。他在人生面臨突然反轉、顛覆的時刻,有沒有想到他不過是如來佛手中翻筋斗的小猴?

  關於他決然去美領事館的行為,有多種解讀:

  重慶雖然是西南一個省級直轄市,但無論矛盾多大多尖銳,上面還有中央,橫向有地方人大,他為什麼不直接舉報或申訴?這些、是不了解基層政治生態的人想的事兒,實踐中成功的機會很小;

  他通過互聯網反映?這具備一定可能性,但是他的身份,他對互聯網管控的實踐,決定了他不可能如此做,何況他還身揣機密。

  他為什麼不就近去英國駐重慶領事館?伍德不是英國人嗎?就算帶出來的東西只有一部分是事關尼爾。伍德的,他也可以有因此受英國庇護之可能。

  為什麼王不可以把受冤的材料給新聞媒介?那是社會公器、時代良心啊,答案是否定的,因為我們的新聞媒介,目前為止還不足以擔當社會公平正義的職責,底氣裡面也缺少無私無畏的勇氣。

  ……。

  王立軍的內心是走進美國大使館,然後憑自己的地位作用獲得離開中國到美國去生活的機會,從此離開瀰漫硝煙的戰場,做個海外不再問政的平凡人?或者只是進美國大使館,告訴他的冤屈?

  告訴后又怎麼樣呢?由美國出面斡旋,幫他鬥倒比他大、他認為是壞人的人,申冤報仇?就算如此又怎麼樣呢?誰都知道,這一折騰,他要回到“革命隊伍”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除非他此舉獲得最高層面的高度讚賞;他要不回隊伍又怎麼樣呢?長期呆在領事館??也是不可能和不現實的。所以、他的“三十六計去美使館為上計”邏輯結果必然是以此走向美國。——這是王立軍事件比薄熙來事件還要耐人尋味的地方!

  當然、遷徙自由是現代國家每一個公民的權利,正當申請無可厚非。問題王立軍不是一般人,你是現職的高級幹部,這一跑進去,所作所為是怎麼想的?

  試着換位思考:

  王的出走,表明他對國內解決事端並保全他的自由沒有希望,所以決然走進美國領事館。但問題接踵而來;

  你把家裡的事情捅出去,要美國或國際組織來解決、仲裁么?

  你希望在美國領地受到人生安全保護,在此基礎上,講道理、擺事實,讓世界輿論了解你的狀況,從而伸張正義,捍衛良知,撫慰良心??

  你一直在反黑惡,反恐怖的風口浪尖工作,深切知道敵人的敵人既非朋友,也非敵人之複雜,還要拉對方來解決國內事務?

  這些,由於沒有看到王立軍對動機的陳述,只能揣測當時的他一定很糾結,出現無法逾越的矛盾。但是他的行動,跨越了“組織為上”與時下潛規則的範圍,似乎要找世界平台來解決問題才罷休。然而、較量不過24小時,他就妥協了,隨北京官員飛去了北京。

  現在來看,他的行動,或許讓一些人不高興,因為君王思想和君王地位受到了挑戰,對歷來上上下下的傳統造成了衝擊。

  另外、他的行動也引起關方面深思。地方權力過大或者地方與上面的某些利益集團捆綁在一起,讓他覺得有冤無處申,可能是王立軍去美的行動前提。

  ……。

  問題美國真的是所有公平正義的保護神嗎?美國會基於一個人的生命做出國家層面的親力親為嗎?

  歷史作了最好的回答。美國沒有接受王的避難請求,王上天無路,下地無門,怏怏而返,接受審查。

  重慶事件、以“領導層突然換將、唱紅打黑嘎然而止”的特徵記載於史,然而其後續影響遠遠沒有停止。薄是否還有其他經濟政治的事或者腐敗的事兒陸續揭出,尚需材料與證據證實;王立軍也還沒有受到進一步的處理。目前僅僅是通過法定程序與手續,罷免了他的行政職務,理論上講已是一個平民。但是他們在2012前後的事在人為,深刻影響了國家的政治圖譜與政治進程,非常值得觀察。不過,以中國地方治理規則與超穩定系統來看,他們的離去,客觀上對重慶影響有限,換一些人,調整一些政策,重慶的太陽照樣升起,經濟照樣發展,民生社會照樣建設。

  以上事件,對2012的政治經濟社會影響是無庸置疑的,它們都深刻揭示了中國經濟改革30年後,公民呼喚進行廣泛改革,以適應人們精神文化等方面的迫切需要,尤其是要求調整人與社會和諧共生,與抑制特殊利益集團對公民利益持續侵害的呼聲,加大了必須改革,加快改革的壓力。2012的空間與人為正好把這些,集中在一個綜合路口上,推進了包括政治民主在內的改革與發展,增進了中國人民通過改革獲得經濟以外的更多自由、民主和幸福生活的信心。

  小小寰球,風雷雨電。時代沿着2012的軌道一往直前,改革大業也在縱深與焦點的端口上依次展開……。

  深圳往南

  2012年8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