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災無情勇擔當大愛無言挺脊樑
——蓋州市西海辦事處黨委“8。3”抗洪、搶險、救災紀實
“災害無情,人有情;危難之際,見忠誠”。我市“8。3”經歷了一場二百年一遇的洪水侵襲。洪災,致使西海辦事處多個村莊、農田水淹水毀。災情發生后,辦事處黨委副書記楊學欣、鄭輝等人以人為本、積極應對、周密部署、科學決策,組織帶領全體黨群幹部,以抗洪救災責任重於泰山的氣魄,眾志成城打好抗洪救災總體戰,抒寫出抗洪救災的動人之歌,方顯了西海人的無私奉獻本色。
大災面前,西海人幹部群眾同舟共濟,心手相連……西海人民在本次抗洪搶險工作中所體現出來的“頑強拼搏,永不言敗,自強不息”的精神,正是“蓋州精神”的核心。西海人正用“蓋州精神”築起沖不跨的堤壩,全面爭取抗洪搶險工作的全面勝利。
——題記
(一)
災害來臨前後,以辦事處黨委副書記楊學欣為首的領導班子,靠前指揮,群眾挺身而出,夜以繼日地奔波在抗洪搶險、救災的最前線,萬眾一心鑄就“西海精神”。
8月2日受颱風“達維”影響,蓋州地區普降暴雨。下午2時大清河河水暴漲,接到消息西海辦事處黨委領導楊學欣帶領剛剛從參加海蜇看護第一線撤回來的全體機關幹部頂着暴雨,迅速到達大清河沿岸西海段的防洪堤上觀察水情。到達現場后河水還在逐漸上漲,距離事先已經加固過的第一道防洪堤還有半米的的高度,楊學欣立即下令加固防洪堤並調來了兩輛鏟車一台挖掘機。100多名黨員幹部投入到加固堤壩的工作中來,經過3個多小時的努力河水仍舊上漲,第一道防洪堤終於抵擋不住了,所有人員撤退到第二道防洪堤繼續加固。在河水距離二道壩一米遠時候,楊學欣請求部隊支援,並派出3組機關幹部配合沿岸3個村的黨支部通知群眾轉移,並要求挨家按戶都要通知到。在河水距離二道壩10公分時候駐軍65539部隊官兵200投入到加固二道壩行動中……
“在危急關頭,群眾生命至高無上!”所有辦事處幹部、黨員分頭包村、包片、包隊深入到受淹村莊,轉移群眾,確保群眾生命安全;在到達前,先用手機傳達給村幹部,為轉移群眾爭取有效時間。
3日下午14時,西海辦事處黨委副書記楊學欣帶領西海辦事處黨政機關幹部100多人,在大清河入海口排灌站附近加固堤壩抗擊洪災,在加固二道壩的時候河水慢慢涌了上來,楊學欣請求部隊支援……
3日24時,200名官兵隨即被分為3個小組,楊學欣親自帶領一個小組加固第二段大壩,10分鐘后水涌了上來,由於辦事處提前有轉移預案,絕不能出現人員傷亡。可就在這千鈞一髮之際,楊學欣當即下令參與加固大堤的黨員幹部和解放軍官兵轉移,機關幹部同解放軍官兵跑步撤離,撤離到距離河堤200米遠的蓋州污水處理廠,河水仍在繼續上漲。在污水處理廠二樓會議室他們組織抗洪搶險,可是河水這時候已經湧上了污水處理廠,楊學欣當即率領機關幹部和解放軍官兵轉移到西海村,在西海村地勢最高的地方西海村供銷社成立臨時指揮部,此時已是4日的凌晨。可是百年一遇的洪水把西海村供銷社已經淹沒,在這緊要關頭楊學欣沒有退卻而是帶領黨員幹部一直站在齊腰的河水中指揮群眾轉移。
為保證西海辦事處大清河沿岸3個村7000多名群眾的生命安全,此時所有車輛已經不能通行,楊學欣立即聯繫市領導請求調配衝鋒舟轉移群眾。凌晨4時從老邊武裝部和營口市防汛指揮部首批調配的衝鋒舟到達辦事處機關,辦事處機關幹部立即組織有駕駛經驗的黨員幹部準備駕駛衝鋒舟衝進西海村和東海村。這時的平均水深已達到2米,低洼處可達到3米的水深,個別路段水流湍急,洪水在黎明的夜色中顯得格外洶湧,可以說到處一片汪洋。衝鋒舟能否通過,供電電力停了沒有等等,那裡有很多未知,我們的幾名黨員幹部冒着生命危險沖了進去,第一條衝鋒舟進入以後陸續有15條衝鋒舟進入,打開了一條生命的通道。進去以後開始大批量的轉移群眾,群眾都在自家房屋頂上焦急的等待着,先緊老人、婦女、兒童解救,然後是青壯年,衝鋒舟往返在受災群眾家裡和安置點之間無數次。一直到下午19點,將8個村2。2萬人圍困在洪水中的群眾全部轉移道安全地帶。西海辦事處分別在西海中學、辰州秀景小區、雙泉眼村部、老鄉政府、東海村部設立5個安置點。在營救圍困群眾的工作中我們的黨員、機關、村幹部始終是衝鋒在前,是營救人員中的中堅力量。由於指揮得當,科學決策,及早安排,我們的基層黨組織大量細緻苦口婆心的工作,為群眾轉移生命財產贏得了寶貴的時間,群眾搶救出了大量財產而且做到了零傷亡,關鍵時刻更體現我們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
這次西海辦事處創造了遭遇洪水而零傷亡的奇迹,主要是早做準備、專人值守、及時預警、搶救迅速,使乾旱地區抗擊洪水的應急防範機制真正發揮了作用。
一個個洪災肆虐的景象,一個個搶險救助的場面。在這裡,西海辦事處各級基層黨組織緊急動員廣大黨員幹部率先垂範,做到哪裡有困難,哪裡就有黨員衝鋒在一線;哪裡有危險,哪裡就有黨旗高高飄揚。
(二)
一戶戶搜尋,一個個救援,一批批轉移。一個黨員,一個標杆。在洪災面前,廣大黨員沒有一人顧及自家的安危,全身心地投入到抗洪搶險中;“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這種本色就是拚命的意志,這種互助的情義,在搶險抗災中繪出一幅幅人間真情的感天動地的時代畫卷;同時,傳遞着溫暖的力量!
胡高祥,西海街道辦事處黨委紀檢委員,負責庄林村,當時水已經齊腰深,他帶領相關人員挨家挨戶敲門叫醒正在熟睡的群眾,由於當時正是凌晨,很多群眾還在睡夢中,當時喊聲很大,很多群眾不理解,有的群眾還罵道,這麼晚了都睡覺呢,吵什麼吵,有戶老太太由於行動不便,胡寶祥給攙着、抬着給轉移到安全地帶。市委書記王慶柯說過:“寧可災前聽到老百姓哭聲,也不災后聽到老百姓罵聲,”這是在這種指示下,他不畏艱險,轉移受災群眾,使庄林村百姓安全轉移……
王貴良,西海派出所所長,在8月3日—4日特大暴雨引起的洪災中,王貴良一直奮鬥在第一線,在潰壩時候,根據事先的預案,他積極布置警力在各村全部到崗到位,同各個包村幹部轉移受災群眾,在8月4日4時衝鋒舟到來時,有漁民組成自願隊伍,自願駕駛衝鋒舟前去救人,王貴良看見駕駛員沒有救生衣,立即脫下身上的救生衣給駕駛員穿上,可是他本身不會游泳,但是為了駕駛員安全,毅然決然的脫下了救生衣,在西海村救援時,由於各戶居民所處位置,受災程度不同,他先救受災嚴重的群眾,可是有戶受災輕的群眾不理解,當場就破口大罵,但是王貴良仍然安排人把這戶人家救了出來……
倪明,西海街道辦事處黨委組織委員,從8月4日凌晨4時第一艘衝鋒舟到達西海庄林村,倪明就登上衝鋒舟進入西海村轉移受災群眾,當時最深處水深2米多深,在西海村有一位80多歲的老太太,老太太生活不能自理癱瘓在床,當時為了救出老太太,倪明跳入水中,當時水流湍急,很危險,但是倪明跟另一位同志,用棉被把老太太包上,之後小心翼翼一步步探着水把老太太抬上衝鋒舟……
李旭明,西海街道辦事處財政所所長,在李旭明與指揮部聯繫期間,得知楊學欣接到一個外地人的求助電話,說明此人父母身在西海村,現年都已年過七旬,父親身患重病、癱瘓在床,需要求救。當即由李旭陽、林茂興、於德秋三人組成的一艘衝鋒舟救援隊,前去解救老人,幾經周折,兩位老人老人被解救轉移到緊急作戰指揮部內黨委副書記楊學欣面前,二位落下了感激的熱淚。故土難離。還有西海村年近七旬的老人孫大爺說什麼也不肯走。李旭陽幾次上門都遭拒絕。包保工作組苦口婆心地勸說,情況緊急,最後說服把老人轉移。老人轉移不久,身後濁浪滔天。李旭陽說:“我本身就是西海人,我還知道村裡哪裡水深、哪裡不能走;我是一名共產黨員,要始終站在抗洪救災的前列!”……
王德良,西海街道辦事處武裝部長,從8月3日就帶領基幹民兵戰鬥在加固大清河河壩第一線,當時部隊已經上來200名官兵支援加固河壩,王德良帶領70名官兵負責在西海村上游的河壩,由於當時水已經漫了上來,堵不住壩了,已經回不去污水處理廠的指揮部了,王德良利用熟悉地形優勢,帶領70名官兵從鐵路橋,順着鐵路橋繞回了西海,跟着西海其他機關幹部、派出所民警、綜合執法人員負責轉移西海村受災群眾,從8月4日4點開始就跟着衝鋒舟去東海村和西海村救人,當時水流湍急衝鋒舟想要停下救人時候,要跳下水中,用身體頂着衝鋒舟來穩定衝鋒舟,8月5日開始負責發放救災物資,由於西河口水太深,只能跟高速公路運送物資,王德良帶領車隊從沙崗子收費口上路,在高速公路發放救災物資……
高松,西海綜合執法中隊負責人,當時正帶領全體綜合執法中隊全體人員正在進行加固河壩,後來河水漫上來的時候,根據上級要求命令當時加固河壩的解放軍官兵迅速轉移市區,接受新的任務,高松負責帶領解放軍官兵轉移市內,由於當時水已經淹沒大部分道路,西海收費口已經封閉,高松下車向高速收費口工作人員說明情況,工作人員當即給打開欄杆,高送帶領軍車順着高速公路向蓋州城區飛馳而去,準備從團山收費口下道轉向市區,當時團山收費口已經封閉,高速交警一看是救災車輛,立馬給打開路障,當時水已經很深了,但是軍車都是卡車,底盤較高,涉水通過團山站,高松根據指令護送到張漠洛立交橋后,立即趕往西海辦事處投入到抗擊洪災的過程中,在衝鋒舟救人過程中,高松下舟救人,在一間房頂是石棉瓦搭制的屋頂,高松腳踩在屋頂,當時腳下一空屋頂掉下去一塊,高松當即搭在衝鋒舟旁邊,才站住,要是掉在廁所中,人就也就沒了,說完高松還很后怕。之後高松在那個地方做上了標記,防止其他人員掉下去,為了多救人,高松有時候就讓衝鋒舟上只留下駕駛員,其他的工作人員都留下……
閔廣興,39歲,西海辦事處水產助理,3日晚一直到4日早上一直在庄林村忙着群眾轉移的工作,4日早上,市裡的衝鋒舟運送過來,他開始上船到西海村逐戶救人,他在的這艘衝鋒舟共成功轉移700多人,先後救了70多位老人、殘疾人,救一位坐着輪椅的殘疾人時候,非常辛苦,手都刮破了,救助一個精神病,那位精神病任憑如何勸都不走,甚至打罵救援人員,大家無奈只好強行將那個精神病按住,硬架到了船上,一直忙到4日晚,一口飯沒吃,累得虛脫了,但他在救災過程一點也不覺得累,總強調這是應該做的,作為幹部應該盡自己最大能力全力幫助,即使自己不是幹部,也一樣全力以赴……
王家勇,在西海辦事處負責後勤工作,在抗洪搶險中,他駕駛衝鋒舟往返救助百姓。在東海村一戶曲姓居民家裡,當時所住的二樓一樓全被淹沒,全家人都在二樓等待救援,其中有3個小孩,2位老人,老人已經80多歲了,當時的水流湍急,衝鋒舟救援不好駕駛,救援難度很大,既要慢慢靠近房子,又不能撞上房子,由於不能調頭,靠近房子后又要提着衝鋒舟馬達為衝鋒舟調整方向,當把他們一家救上衝鋒舟轉移到安全地帶時,他們一家緊緊的握住王家勇的雙手說到:“感謝黨、感謝政府能來救他們,要是沒有人來救他們,我們一家人不知道怎麼辦啊。”……
周魯寧,8月2日在雙台鎮參加司法培訓學習,3日聽說有大到暴雨,防汛工作相當嚴峻,下午坐車就趕回城裡,從城裡到西海全是水,一路步行趕回西海,立即投入到轉移疏散百姓的工作中,西海村是受淹最嚴重的村,靠趟水已經無法轉移群眾了,只能利用衝鋒舟,將群眾抬上去,遇到衚衕緊窄的,只能下去背,救援出來的大部分都是老弱婦孺病殘的群眾,下水背人的時候都是扶着牆走,水上漲的很快,最深處都已經快到房檐了,水流很急,衝鋒舟來回接運群眾時掀起一層層浪頭,如果扶不住很容易就能被水沖走,冒着生命危險救出很多百姓,當時轉移一個老太太時非常困難,老太太長年卧床不起,生的滿身褥瘡,從身上散發出來的惡臭讓人喘不過起來,他的家人都不願意抬着她,周魯寧顧不上這些,只想着能多救一個人是一個,毫無顧忌的抱起老太太就走。將群眾全部轉移到安全地方時,整個人一下子就累垮了,感覺渾身刺痛,這才發現,滿身都是救人時磕碰和划傷……
“多救一個人,就比啥都重要;錢沒了,咱可以再掙,從頭再來。但如果人沒了,那不就是什麼都沒有了?”。42歲的姜洪全家裡價值200多萬元、準備加工出售的海蜇,被洪水沖走了一大半,價值170萬元……8月3日和4日洪水衝擊蓋州市西海村當天,他和弟弟姜洪勝自報奮勇每人開着一艘衝鋒舟,救出群眾數百人……
目前,西海街道辦事處是蓋州市的重災區,總計23000名居民,只有1000人沒被轉移,在周密的安排下,確保了零傷亡。
洪水面前,廣大黨員幹部的鎮定堅毅,凝聚起群眾的力量。無論是挺身而出、身先士卒的各級幹部,還是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廣大共產黨員,關鍵時刻、危難關頭髮揮的戰鬥堡壘和先鋒模範作用,經受住了抗洪救災鬥爭的嚴峻考驗。
(三)
在洪水浪尖、滂沱大雨下,正是西海辦事處黨委領導班子不顧自身安危,把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放在第一位,始終衝鋒在抗洪搶險的第一線,如一面飄揚的旗幟,帶領大家奪取抗洪救災的勝利。
辦事處黨委副書記楊學欣、鄭輝等人帶領全體黨群幹部想災區所想,急災區所急,幫災區所需,無數雙手在為災區群眾擦乾淚水,撫平創傷。
雖然洪水已經漸漸退去,但沿途的每個角落,都有這場大雨留下的傷痕:栽倒在地的水稻和苞米、坑坑窪窪的村頭橋,還有牆皮脫落的橋洞,尤其洪災過後的西河口村還是一片狼藉。
“不能讓一個人沒有地方住,不能讓一個人沒有飯吃,不能讓一個人沒有水喝!”8月6日,在經歷了72小時的努力救援之後,蓋州市被洪水圍困的群眾終於全部脫險,西海辦事處抗災工作也從救援轉到防疫及恢復生產生活當中來。截止8月9日已發放礦泉水6360箱、汽水1000箱、麵包75980個、火腿腸2800箱、餅乾200箱、麻花1200根、榨菜10箱、饅頭3500個、棉被310床、大米40500斤
目前,西海辦事處已經開始安頓百姓生活,開展生產自救,並隨着洪水漸漸褪去,全面進入防疫工作。
西海鄉一共有9個自然村,除去雙泉眼村位於半山腰地勢較高沒有受災,其他村均受災嚴重。
目前,除了安頓百姓生活,開展生產自救以外,隨着洪水的漸漸褪去,西海將開始全面進入防疫工作。為防止疫情發生,黨委安排各村幫助養殖戶及時處理在洪水中淹死的家畜禽,並且做好無害化處理。目前共處理雞35萬隻、豬3000頭、牛羊等600隻。在災難面前群眾的情緒不穩定、我們各村黨支部在發放好救災物質的同時還要做好群眾的思想工作。在困難面前我們的辦事處黨委領導、機關幹部和各村黨支部、村委會人員始終和群眾站在一起,他們都幾天幾夜沒合眼一直在抗洪救災的第一線,顧不上自己家的災情,始終想着受災群眾。發揮了………。
狂風暴雨過去之後,西海辦事處幹部群眾積極發揚艱苦奮鬥、連續作戰的精神,緊急動員起來,全力以赴、扎紮實的做起了災後生產自救工作。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洪災過後,一批相識或不相識的愛心人士,一批政府機關和企事業單位慷慨解囊,思拉普溫泉小鎮捐了10萬,明哲重工捐了10萬……
萬眾一心,眾志成城。蓋州西海人民群眾在一起,匯聚起強大力量,給人溫暖,催人奮鬥,共渡難關。在充滿溫情的傳遞當中,在熱切的相互守望中,災區群眾擦乾淚水,挺起胸膛,團結互助,積極開展生產自救。
正所謂“大災無情勇擔當,大愛無言挺脊樑”。擔當是一種責任,一種自覺,是一種境界追求、一種人格修養,更是一種拼搏意志,一種無私奉獻。危險面前,有一種力量在支撐;危急關頭,有一種信念在堅守;危難時刻,有一種精神在迸發。西海人民,在罕見洪水中挺起不屈的脊樑。
《營口日報》蓋州市版記者于學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