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一個即將綻放的蓓蕾,卻在瞬間凋零!十三歲,本應像同齡女孩一樣充滿夢想,洋溢朝氣,在親人的呵護下快樂的生活、成長、學習···然而,她卻絕望的選擇了不歸路······
她叫小麗,在六合雙語學校讀書。小麗老家是安徽的,自幼父母離異,其父至此消失下落不明,后隨母親來到南京六合區。不久,小麗母親因涉嫌犯罪被公安部門控制,小麗只好由公公婆婆照顧,可是公公婆婆年邁多病根本無力撫養她,無奈又投靠舅舅。
小麗的舅舅、舅媽不是原配,剛來的時候舅媽對她還算過得去,時間久了,舅媽便對小麗百般刁難惡語相加,最後連基本的學習用品也不給她錢買,只能去小店賒賬,小店老闆娘是個很有同情心的人,得知小麗的情況后不但免去了小麗所欠賬款,還無償給了她許多學習用品,學校老師同學們知道小麗的情況后,也紛紛以不同的方式關心照顧她,可是這一切並沒有令小麗真正的快樂起來,慢慢地小麗變得少言寡語,時常一個人呆在某個地方神情恍惚!再也不像以前那樣跟同學入群了,真不知道這段時間,這個曾經活潑開朗的女孩心裡經受着怎樣的痛苦······
十月七日五點四十分,隨着“碰”一聲令人心碎的悶響,小麗倒在血泊之中,雖經全力搶救還是無力回天,結束了年僅十三歲的生命!十月九日,小麗的親人全部來到學校,就連失蹤多年的父親也奇迹般的出現了!他們堵住學校的大門,要求學校給小麗一個“公道”小麗的舅媽更是一邊在校門口燒着紙錢一邊謾罵“如果學校不賠合理的錢,就讓所有的孩子陪着小麗一起死”······所有的人都為這個沒有綻放的“花蕾”凋零而感到惋惜痛心,但是當看到小麗親人在學校大鬧的那一幕,我不禁在想"小麗跳樓之前親人們都在哪裡?舅媽毫不猶豫的花人民幣買來“紙錢”到學校門前燒給小麗,為什麼當初連基本的學習用品的錢都不給她?·······
太多的不解將我帶到自己的童年,八歲父親去世,一直到如今還令我不能忘懷!有了女兒后我將對自己父親的思念化作全部的父愛澆灌在女兒身上,因為我深知沒有父親是多麼痛苦,沒有人疼愛是多麼不幸!不敢想象一個十三歲的女孩,所經受的這一切!父母因為感情不和而離異,卻沒有顧及小麗的未來及感受。是啊,現在許多人以感情不和為由離婚,法律上也倡導婚姻自由,但是這種自由卻要以“犧牲家庭”為代價。選擇對方時是那麼自信,而分手時卻又是那樣坦然!“家”的含義意味深長,既然組建了家,就要為此付出,因為家裡面有了她(他),既然生下了她(他)就要呵護她(他)。每個家庭都有矛盾與困惑,但是不是所有家庭都選擇解體的,哪怕是有一丁點兒希望都有堅守······
小麗舅媽所作所為也是令人髮指的,不說是自己的親人,單憑這個可憐女孩所經歷的一切只要是有一點良知的人都會心疼、都會為她惋惜、都會幫助她······然而,事實卻讓我們無法接受。這位可恥的舅媽,不但沒有為小麗的死感到一絲內疚,反而去學校大吵大鬧。其實這些所謂的親人,在小麗死去的前前後後都在為了一個字在忙碌,那就是”錢“!是錢尋找到了失蹤已久的父親,是錢讓小麗舅媽不顧一切的為小麗討”說法“是錢讓小麗親人們空前的團結,是錢讓這些人厚顏無恥!是錢是錢還是為了錢······
小麗走了,永遠的離開這個曾經讓她充滿期待的世界,只留下痛苦的印跡!我敢斷言,接下來小麗的親人們將會為小麗的賠償款而對簿公堂,根本不會反思每個人應該承擔的道德責任。寫這篇文章時,我的心情一直很沉重,甚至一度潸然淚下!作為一個父親,我不敢想象失去孩子的痛苦,作為一個陌生人希望小麗能在天堂安好,享受在人世間沒有享受到的一切,不在為親情的丟失而痛苦,不在為親人的冷漠而悲傷·······
(二)
金秋十月,本是收穫的季節,但是她卻永遠的丟失了!都說人生難免不如意,花開終有花落時。然,對於一個年僅十三歲恰似花蕾般的少女而言,這句話所折射的含義應該很飄渺,很遙遠···
學校恢復了往日的秩序,據說是校方與小麗家屬達成了共識才得以平息。教學樓下那塊淡淡的血跡卻依稀可見,也許,時間可以將其沖淡,可是沒有什麼能夠平復烙在人們心頭的傷!這幾天我一直在思索,思索人性,探究事件的根源·····
小麗來到這個世界本身就是一個不幸,不負責任的母親放任自己,小麗出生后甚至不知道誰才是她的親身父親,童年在異樣的目光里度過,怎能感受人間的溫情、童年的樂趣!母親因吸毒二次入獄,父親兩個字對於自己只是一個名詞!初到舅舅家似乎終於尋到親情的港灣,隨着舅舅、舅媽離婚,新舅媽的到來,夢想逐漸破碎······原本舅舅有一個孩子,後來跟新舅媽又生了一個,在這個家裡小麗越來越顯得是多餘的,每年如此、每天如此、每時每刻如此,直到生命走到了盡頭·······
放學,看到同學的父母、親人早早的等候在校門前,期盼自己的孩子出現,牽着親人的手是何等幸福!而自己只能極不情願地朝着那個沒有半點歸屬感的“家”艱難的前行·······上學,老師同學對小麗特別的照顧,而這種“特別”對於常人或是成年人也許是善意的、必要的,但對這顆稚嫩的心而言卻是一種負擔,因為她與眾不同,這樣的不同其實是一種心靈的羞辱,是人格的分離,是小麗走向生命終點的引索······
站在教室四樓的陽台上縱身跳下的那一刻,是小麗對生命殘酷的無奈、是對親情的失望、是這孩子對當今社會道德風氣的莫大諷刺!·一個成年人在遭遇挫折后,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選擇死亡還會”猶豫不決,而這個十三歲的少女卻果斷的、沒有一絲眷念的淡然一躍······可以想象這個可憐的孩子曾經所遭受的一切,而這一切迫使她放棄生命,留下自己最後的尊嚴!
事發后,人們都在討論誰應該為小麗的死負責,而小麗親屬則第一時間來到學校大鬧,索要200萬元賠償款,雖不知準確數額,但可以預知額度不少。“錢”就像鎮靜劑一樣,迅速的讓各方安靜小來,出錢的人因為小麗,得錢的人也是因為小麗,這幾天大家都把注意力集中到“錢”上了,不知道這些人是應該感謝小麗還是憎恨小麗······看來一切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得到與付出滿足了各方所需!
類似事件多了就見多不怪了,有人說“管他呢,這樣的事情每天都有發生跟我有什麼關係啊”還有人這樣說我“你管得了那麼多嗎?你的擔憂有價值嗎?·······”如果這個世界有如果,我情願不顧一切的解救小麗,甚至傾其所有也願意,真的!然,這已經不可能了········我很難受,現在已經嚴重影響到我的工作了,腦子裡都是這孩子·······我知道,我現在所做的一切已經無法挽回小麗的生命,但是良知卻時刻促動着我做些什麼!
前些日子江寧“餓死兩個孩子”事件,曾引起社會關注,看起來與“小麗之死”無關,但是所反映出的問題卻如此接近,都是以失去生命來喚起社會的重視,在此之前卻很少有人去關注她們。肇事者固然可恨,但是最可怕的是當今社會的道德底線不斷被突破,越來越多的人對親情的冷淡、對道德的漠視、對責任二字的理解讓人不寒而慄!
去年河南某地發生一幕慘劇,一個十歲男孩放學回家,午飯還沒有做好,男孩對爸爸媽媽說“出去玩一會兒”,大約十幾分鐘后,媽媽叫爸爸去小店買醬油,回來途中見好多人圍在小河邊,男孩爸爸也想湊個熱鬧,好不容易擠進去得知,有個小孩掉進河裡了,現場圍觀的人很多卻沒有一個願意下河施救,有個鄰居開玩笑的對男孩爸爸說“你年輕,去做一回好事吧,下河救人”男孩爸爸微笑着說了一句“我的游泳技術不高,我老婆還等着醬油呢!”然後扭頭就走,到家后,男孩媽媽問他“兒子呢?馬上吃飯了”,這時,男孩爸爸似乎感覺到了什麼不測,飛快的跑向河邊,一切都晚了,十歲的兒子靜靜地躺在河邊已經停止了呼吸·······男孩的屍體還是110打撈上岸的呢!
我們千萬不能輕易說出“與我無關”!因為社會是個大家庭,每個人都是這個大家庭中的一員,也許,我們無法說服其他人跟我一道遵守這個大家庭的道德規範,但是起碼我們應該做好自己,捍衛本應該捍衛的良知!要知道這個社會善良的人還是很多的,只是我們沒有細心的留意。要讓善融化惡,而不能讓惡肆意的侵蝕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