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雜文隨筆>讀書隨筆><乘東風者>--------評論家:牛合群讀張德忠詩歌印象

<乘東風者>--------評論家:牛合群讀張德忠詩歌印象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得得9

  <乘東風者>

  ——讀張德忠詩歌印象

  作者:牛合群

  張德忠是我在網上認識的一位朋友、文兄、老師,酷愛詩歌的他,不僅是一個文體、影視、寫作、收藏、媒體工作者,而且還是一個行者。他的格言就是“正步走不能留下歪腳印!”

  行走的路上,充滿無數的艱辛,無比的信念,無窮的憧憬,和無限的快樂。張德忠乘東風,一路走來,左手年華,右手花開。

  乘風:來自遙遠的詩經

  張德忠生活在京都,現為《中國人口報》報人,寫詩,喜歡攝影、書畫收藏與社交。可以想見,他的生活比較恣意。在繁華的首都穿行,他的詩歌卻以一種極為冷靜的語氣敘述着他的生活空間,源於他對詩歌的熱愛,對人生的思考,對生活的執着。他在進行一場獨來獨往的實驗,穿越時空,直抵生命的源頭,詩歌的源頭,自然的源頭。嘈雜的市井和深夜獨處的沉寂,正是一個曖昧時代詩人的生存寓言。而這種日常化的穿行忙碌正好與暗夜裡的沉靜形成互補的空間。看這首2013年9月他59歲生日所做的詩歌《風塵春秋》:“他(她)走了/我沒走/因為到今天我才/五十九/沒有回程的旅途正步走/還有一搏在前頭//春天走了/我斷後。/我要把春寒阻擋心田之外頭/染綠衣 整衣袖/粉紅的桃花將子房粉刷綉/讓噴薄陽光曬個透//夏天走了/我留守。/荷塘月色把美麗再看夠/望着星空請王母娘娘把話留/火熱人生 源於火熱情/節節清蓮明月垂柳伴曉風。//秋天來了/我駐足。/舉目目標楓樹林/火紅旗幟占高峰/雁鳴聲聲流逝過/原來是豐收數目伴東風//去年冬天你走的寒心路/我沒走。/守候諾言要與你齊步走/咚咚有聲是正步/喚醒兄弟快來挽起手/青絲染白共寫春夏 秋冬!”

  整篇詩歌,開合自然,娓娓道來,給你講講詩人的故事,這故事何止59年?春夏秋冬,上下天光,伴東風,齊步走,走進歷史,走進風雅頌的小章,走進故鄉的桃花林,走進“我斷後”的吶喊……詩人在季節的漫漫光陰和匆促轉變的生存場景中試圖發出屬於自己的靈魂聲音。詩的本體是生命,語言的本質是詩。生命與語言遭逢與洞開的詩性達成,構成張德忠詩的生命修辭,其特質是靈肉通達的話語方式。此種修辭,導源於詩人的生存理念和生活樣態。在如今時代節奏加快,競爭壓力急迫的歷史情境下,他背離時代,放慢腳步,走自己的人生之路,走進歲月的深處,冷靜而深入地品味、體驗和思考個體生命內在的律動,領悟人生點滴細節,感受真實的生命圖景。

  乘風:來自現實的警醒

  冷靜地看待世間,冷峻地面對生命, 冷歷地剖析自己。

  讀張德忠的詩,精神世界的另一個不同側面一一展現,我深切地感受着他的理性、深刻與冷峻。且看組詩《節日》中的《端午節》中的一段:“雄黃酒,伴砒霜/入山林虎狼伏/入川水百毒避。//酒杯乾完再斟滿/心中不滿何來平?/索性痛飲做醉鬼/不醒夢中自龍袍……”還有《兒童節》:“不知道/小鬼過不過。//溺愛加寵愛/就是雕塑小鬼!”詩人面對生命及死亡的態度讓我甚為吃驚。

  故鄉是一個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靈魂棲息地,古往今來,多少人“談故鄉色變”。詩人張德忠曾不止一次地寫到故鄉,這是他生活空間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如《橋》: “滿是滄桑的身軀/你托起一個世紀/貧寒的脊背駝起靈魂/凝聽足音的急促樂曲//你彎成月兒的眼兒媚/太陽在你眼波里佇立/我的歲月從此到彼/滑過年華光明四溢//腳下柔波泛着漣漪已醉/倩影留在逝去的河水裡/走出的赤子我返鄉歸途/你眼裡的我已成為碧玉。”面對故鄉,詩人把對故鄉深摯的愛隱藏於文字背後,讓人在再三誦讀中和詩人一起冷靜地感嘆:生命中那些頑強的東西,永遠來自中華之根。我認為,誰都不願意把這種自嘲的情味強加給自己的故鄉,然而,現實就是現實,誰也沒法改變它,詩人在這首詩的結尾寫出來了,向讀者傳遞着直抵心靈深處的絲絲隱憂。他的詩,以獨特的“偏愛”,為人們開拓了新的生存的理念和生活狀態:既有適當的物質享受,又有超拔的精神意趣;既維護了人的本能和天性,又讓心靈與魂魄飛揚、充盈,使人真正成為人,實現對人從現實關懷到終極關懷的哲學仰望。同時,給詩歌帶來了一種新的感覺、新的體驗和一種特異的新的語話方式。

  乘風:來自未來的思考

  張德忠的詩語言樸素、幹練,思想純粹、寧靜,慣於以冷靜的眼光看待周圍的事物和自己,總能寥寥幾語就進入生命的本質。他的詩展現的是他對於人生、對未來的體悟與思考,給人一種人世的蒼茫感。面對未來,詩人寫出了《詩人》:“啊!/智慧人生/我仰慕點亮的那盞燈。//詩人的絕句星火/充滿經綸/不!是咒語。//喚醒睏倦的人/你用漆黑的墨水/澆滅黃昏。//你火熱的激情/點燃東方我心的清晨/噴薄日出是現實不是憧憬。”

  在這些詩中,詩人把所見所想所思,沉靜地敘述出來,叩問着生命的根源。詩人把個人的生命體驗以內心獨白的形式冷靜地敘述出來,既給人一種自“我”言說的感覺,又讓人“慘不忍睹”,因為,張德忠的詩讓一些平常人看到了自己身上也存在卻又不願面對也不敢面對的某些成分。張德忠坦露自己的自私:“我最大的夢想是用一生去寫一首能穿越時空的詩,百年之後,當人們看到這首詩時,還能感受到我的心、我的血、我的肉、我的骨頭、我的眼球中與化成灰的靈魂和我對這個世界的深深憂思、眷戀深愛其中。傻與鬼是一對矛盾,站隊——你到哪邊。傻和鬼都貶義詞,但鬼有機靈的意思。還是做鬼吧!鬼還有神的含義,也能託夢。不管是什麼夢,噩夢、美夢……有夢總比無思想的傻瓜:吃飯的機器好。在鬧鬼中捉鬼、打鬼、當鬼,最後自己成鬼、成仁。”

  “詩鬼張德忠”,乃是詩友們送他的綽號。當然,張德忠的自省中也表現出他性格中的可愛成分。《紅樓夢》展示了他活着的尊嚴,《沒有句號》展現的也正是他的優點,《刀》頭顱被次次按下,又次次高昂抬起,用意志斬斷着現實的亂麻。還有《選擇》、《起跑線》、《空白文檔》、《愛情》、《路標》、《這雙手》、《比薩斜塔》、《夢與夜》、《人生就是一首歌》、《奮鬥》、《孔明燈》、《乘東風》、《東風路》、《風箏久飄遠》、《走麥城》、《輓歌》等400多首作品,傳達的是詩人作為一個普通人的某種這樣或那樣的情緒,抑或是某種洞穿人生的深刻哲思。冷調的光芒,與眾不同,且傾瀉萬丈。

  路上,在路上。一顆心引領着向前……

  作風樸實,不事張揚,平易近人,君子之風,不屈不饒,使張德忠成了一面高高飄揚的旗幟。困境與磨難,或許是成功人生路途中不可或缺的荊棘。一顆心引領着向前,張德忠看到了地平線。再回首,張德忠深有體會地說:“有夢最美。”是呀,朝着夢想的方向努力,人生將展現最美的風景,順着夢想的道路執着地往前走,會有成功也會有失敗,但最重要的是,有夢想的人生才是最美的人生。張德忠完全把自己把自己的夢想融合到詩歌之中,融合進生命之中,憑藉融合的力量,從而把自己、把自己的夢想,推上了輝煌之巔。(共2800字)

  作者:牛合群——湖北省作協會員,中國散文家協會會員。在詩刊、作家文摘、人民日報、散文、散文詩、當代、青春、美文等報刊發表作品300多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