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學生國旗下講話稿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又到了一年中萬物復蘇的季節,櫻花盛開,就連沉睡了一個冬季的鳥兒,此時也耐不住寂寞,撲騰起了翅膀。《歲時百問》中說:"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
清明節是我們每年都在過的,然而在每個人的心裡,清明節又有着她千變萬化的樣子。對於初三同學來說,清明節意味着直升考前最後的衝刺;對於學霸來說,清明節意味着期中考試也將悄然而至;對於很多人,去哪踏青以及哪一家的青團最好吃才是永恆的話題;但更多的時候,清明節與掃墓、緬懷祖先,有着分不開的關係。
要說真的對清明有一個清晰的輪廓,大概也就是這幾年才開始的。小時候的清明,是桌上的青團,是春遊,是放飛的風箏。直到最親近的外婆過世之後,才忽然感覺到,清明,即使是一隻青團,也是一隻難以下咽的青團,就像對已故長輩的思念,如鯁在喉。而清明,更多地,是細雨綿綿里打着傘,面對着石碑,你在外面,而那個你挂念的人,在裡面。是小時候覺得習以為常的長輩給的關心與愛護,此時卻成了一種奢求。是平時深埋在心,到了這個季節,又隨萬物生長一同萌發的思念與不舍。
除了緬懷,內心更多的是遺憾,遺憾不能再和這些故人分享春日裡的陽光和芬芳,更遺憾的是,曾經一起走過的歲月里,沒能付出更多、銘記更多。
最近發生了不少事情,無論是發生在昆明的恐怖襲擊還是馬航客機的失聯終結,無不提醒着我們生命的脆弱和變幻無常,而生老病死是如同四季一般固定存在的輪迴。不同之處,是在於你如何把握那些時間,如何將他們的步履蹣跚或是白髮蒼蒼銘記於心,如何在他們人生之暮冬帶給他們陽光。
我們都應該明白,家裡的老人們要的並不多,不是兒女子孫多有錢,老人們就多幸福。對於老人們來說,時不時地陪伴是他們需要的溫暖,而我們總被手機屏幕吸引着的目光,是他們最不願遇到的寒潮;在他們看不清報紙、電視,或是聽不清我們講話時耐心地解釋,是他們需要的陽光,但我們常常不耐煩的語調,是他們無法承受的風雪。
清明就快要到了,除了沉浸於多一天休息的喜悅,也讓我們一起好好地過這個清明節,認真地品嘗青團,將思念寄託於故人,而將關懷及時地傳遞給那些還陪伴在我們身邊的人。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