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演講稿>導遊詞>三孔導遊詞

三孔導遊詞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pp958

  孔子死後,葬在曲阜泗水之陽,洙水之陰,即現在的孔林,秦漢時期,孔林才不過一頃,隨着孔子地位的提高,孔林的規模越來越大,自漢以後,孔林先後重修13次,增植樹木5次,增地3次,總面積3000餘畝,周圍7.5公里,並以高3米,厚1.5米的磚牆護之,孔林是世界上延時最久、面積最大的家庭墓地,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世界文化遺產之一。相傳孔子死後,弟子們從各地移來奇木異草栽植,主要有柏、檜、柞、榆、楷、楊等各類樹木,現在孔林內有10餘萬株樹木,其中不乏古樹名木。曲阜是全國三大碑林之一,古碑數量最多,共約五千餘塊,其中孔林佔三千塊,林內尚有李東陽、嚴嵩、翁方鋼、何紹基等書法大家的碑刻。

  孔林內古代建築很多,剛才我們進入的兩道門分別是大林門和“觀樓”,也稱二林門。觀樓亦是魯國故城的北城門,門上面刻有篆書“至聖林”三字。

  現在我們沿一條約5公里的環林路了解一下孔林的主要風貌。孔林內埋葬着孔姓後裔。按照孔家的風俗,孔林有三不埋:即不滿18歲的人死後不進孔林埋葬,犯了國家王法被判死刑的人不能進孔林,雖是孔姓婦女但已嫁出去的女人不能埋進孔林。

  我們現在看到是孔子76代孫,也就是77代孔德成的父親孔令貽的墓葬,他與其三位夫人合葬一起。靠近路邊刻有東塘先生之墓的石碑,就是清代大文學家、名劇《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的墓。孔尚任少時好學,極為聰明。清康熙23年,聖祖玄燁來曲阜祭祀孔,要從孔子後裔中選人給他講解經書,孔尚任和族兄孔尚立被選給皇帝講經。講堂設在詩禮堂,孔尚任一入詩禮堂,就見堂中懸挂着杜甫的詩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孔尚任看了大喜,拉了族兄一下說:“我們要入朝做官了”。果然,孔尚任、孔尚立講解深得主上喜歡,13天後便接到任命詔書,被提拔為國子監博士,正六品官,官服前面正好是白鷺圖案。

  這座牌坊叫“於氏坊”,正北面是乾隆女兒與孔子72代孫孔憲培的合葬墓。據說乾隆女兒很醜,臉上有塊黑斑,算命先生打卦說她一生有災,必須嫁給一個有福的人,朝里官員議論,只有聖人後代最有福,可按當時規定,滿漢不通婚,於是乾隆先讓女兒認漢族大臣于敏忠為義父,改姓於,這才嫁給了孔憲培。

  我們現在正向孔子墓走去,這條小河叫“洙水河”,橋叫“洙水橋”,這條小河因在人墓前,被後世譽為“靈源無窮,宜與天地共長久”。這甬道兩邊高大的石柱叫“望柱”是進“天門”的標誌,這象豹的動物叫文豹,溫順善良,用以守墓,這個石刻動物叫角端,傳說日行一萬八千里,並通曉四方語言。這文武兩位石人稱翁仲,秦代驍將,文者執笏,武者按劍,守在墓前。這所房子叫享殿,是供奉孔子木主的地方。

  這便是孔子墓,周圍用紅牆圍繞,約長里許。墓前石刻“大成至聖文宣王墓”,是明正統八年(公元1433年)黃養正書。

  墓西這座房子是子貢廬墓處,孔子死後,眾弟子守墓3年,盡皆離去,只有子貢守墓6年。孔子墓右邊是孔子的兒子孔鯉墓,前邊是孫子孔及墓,三座墳墓呈“攜子抱孫”形。這幾座亭子,叫駐蹕亭,是當年皇帝祭孔時休息的地方。

  松柏濤濤,墳瑩座座,碑石遍地,訴說著千古的故事。

  各位朋友,雄偉壯闊的“三孔”向人們展示了中國古代社會廣泛而深刻的內容,在這裡,我們將會直接感受到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在數千年歷史中神聖而穩固的地位,從而去思考我們中華民族的民族意識、民族精神是怎樣凝聚,怎樣發展的,在這裡,你不得不為曲阜驕傲,你不得不為孔子驕傲,你不得不為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驕傲。

  “三孔”的遊覽就到這裡,我再把其他一些主要景點和其它方面簡要的介紹一下。

  曲阜的景點很多,多與孔子有關,可以更加增添您的感性認識,更多地了解孔子和孔子文化。孔子六藝城座落在曲阜城南,是最近興建的一座大型旅遊景觀,佔地200畝,投資5000餘萬元,它以孔子禮、樂、射、御、書、數為主線,讓您在參與中、在娛樂中領會孔子思想的博大精深,在這裡面您可以欣賞到盡善盡美的古樂舞,看到全國最大的青銅塑像,看到全世界最大的一部論語,可以乘坐古牛車游列國,是曲阜繼“三孔”以後的又一重要旅遊景點。“論語碑苑”是反映孔子《論語>>內容的園林建築,山水亭榭,曲徑通幽,品味很高;尼山孔廟,在曲阜城東南25公里,是孔子的出生地,山清水秀,古迹眾多;顏廟,是祭祀孔子弟子顏子的大型古建築群,出孔府後門再往東30米即到;出顏廟再向東一里路,即到了紀念周公的大型古建築周公廟,那裡有眾多的古樹和魯國故城遺址;出曲阜城向東6里,就是軒轅黃帝的出生地壽丘,在那裡您可以看到為紀念黃帝而立的全世界最大的巨碑“宣和碑”“慶壽碑”,可以看到中國金字塔式的陵墓“少昊陵”;您如果要了解古代魯國的風俗人情,可以參觀一下魯國盛世華夏文化城。在曲城北的石門山,是國家級森林公園,林木茂盛,景點眾多,也是孔尚任隱居寫《桃花扇》,以及唐代大詩人李白、杜甫生平最後一次宴別之處。在曲阜城南20公里,就是孟子的家鄉,有其規模比三孔稍小些的孟廟、孟府、孟林、孟母林、有岱南奇觀嶧山。向北60公里,就是五嶽之首,被稱為中華之魂的泰山,向西90公里,就可以看到水泊梁山的遺址和風光。

  曲阜交通便利,104、327兩條國道從曲阜城交叉通過,曲阜距濟南國際機場150公里,距濟寧機場60公里,距兗州火車站15公里。

  各位朋友如需購物,有不少有特色的旅遊產品供大家挑選,著名的孔府家酒、孔府香油、孔府黑芝麻板、孔子拓片、尼山硯、儒家經典著作等都很有紀念意義。

  曲阜擁有一批星級賓館給各位提供良好的服務和食宿條件,三星級的闕里賓舍座落在孔廟、孔府一側,環境優雅,功能齊全;杏壇賓館是二星級飯店,座落在六藝城附近,富麗堂皇;貴賓樓也是二星級飯店,與曲阜汽車站僅一路之隔;座落在市中心的三孔大酒店、孔府飯店、曲阜大酒店,也都有較好的硬件設施和上乘的服務,各賓館都有富有特色的孔府菜供您享用。

  曲阜是信義之鄉,禮儀之邦,濃郁的風土人情,熱情好客的人民,古樸的小城風貌都會使您留戀忘返。您如果需要看什麼、買什麼、吃什麼、部什麼,我會儘可能的向您提供服務。

  歡迎您再到曲阜來。謝謝各位。

  篇二:三孔導遊詞

  女士們、先生們:你們好!

  歡迎來到曲阜。曲阜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故鄉,全國首批公布的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孔子有句名言:“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今天,我有 幸為各位擔任導遊,十分高興。我將儘力為大家提供滿意的服務,不足之處,請批評指正。

  曲阜概況 在參觀“三孔”之前,請允許我把曲阜概況介紹一下:

  曲阜地處魯中山區和魯西南平原的交界處,北依泰山,南引嶧山,東連沂蒙群山,西俯千疇平原。地勢東高西低,境內泗河、沂河等河流均自東向西流淌,自古就有“聖人門前倒流水”之說。物產豐富,景色宜人。大詩人李白曾描寫曲阜:“笑誇故人指絕境,山光水色青如蘭”。

  曲阜歷史悠久,早在五六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在這裡繁衍生息,創造了人類早期的文明。不少古籍中,還有炎帝、少吳徙都於曲阜,黃帝生於壽丘(曲阜城東8里 處),舜於壽丘作什器的記載。可見,中國遠古時代最有影響的三皇五帝中就有四人在曲阜留下了蹤跡。儘管這是傳說,但也並不是毫無根據的。從境內保存下來的 20餘處大汶口文化和龍山文化遺址中仍可見到我們的祖先征服自然的遺迹。 “曲阜”一名最早見於禮記》。東漢應劭解釋說:“魯城東有阜,委曲長七八里,故名曲阜。”商代前期,曲阜名奄,是商王朝的重要屬國。周代自“封周公於曲阜”800餘年,曲阜為魯國都城,是當時我國一個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春秋時期,孔子首創私人講學之風,“弟子三千,賢者七十有二”遍及全國各地,又成了當時的教育中心。魯國是曲阜歷史上的黃金時期,以“禮儀之邦”著稱於世,故山東省現仍沿用“魯”作為簡稱。公元前 249年,楚滅魯,置魯縣,秦代屬薛郡,西漢時為魯國都,魏晉南北朝時為魯郡治。隋開皇十六年(596年),首定曲阜為縣名。宋代改稱仙源縣,金代恢復曲阜縣名至今。1986年撤縣制,始稱曲阜市。現面積為890平方公里,人口60餘萬。 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給曲阜留下了大量的文物古迹,主要的有110餘處,其中孔廟、孔府、孔林及魯國故城遺址被列為全國首批公布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另有11處列為全省重要文物保護單位。“三孔”還於1994年被聯合國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新中國建立后,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和國家領導人對曲阜的文物古迹十分關注,國家先後撥款3000多萬元對“三孔”進行了全面修茸。近年來,為了大力發展旅遊事業,曲阜又相繼開發建設了孔子六藝城、論語碑苑、魯國盛世華夏文化城等一批新的旅遊景點,形成人文與自然景觀,新老景點渾然一體,相映生輝的旅遊資源新格局,成為中外遊人嚮往的文化旅遊勝地。

  孔廟的第一座石坊叫“金聲玉振坊”。孟子對孔子曾有過這樣的評價,他說:“孔子之謂集大成,集大成者,金聲而玉振之也”。“金聲、玉振”表示奏樂的全過程,以擊鐘開始,以擊磐告終,比喻孔子的思想集古聖先賢之大成。石坊上面蓮花寶座上各刻有一個獨角怪獸稱“辟邪”,也叫“朝天吼”,這是封建社會王爵府第才可使用的飾物。

  孔廟第一道門叫“欞星門”。“欞星”又名天田星,古人祭天,先要祭欞星。“欞星門”三個字為乾隆所書。“太和元氣”坊同“金聲玉振”坊差不多,題字為明代山東巡撫曾銑手書,讚頌孔子思想如同天地生育萬物。此院東西各有一座腰門,東邊上書“德侔天地一樣大,他的學說古今來說都是最好的”。這座門叫“聖時門”,由此住里,有博大精深、深不可測之感。“聖時”二字,取《孟子。萬章下》,“孔子,聖之時者也”句,意思是說,在聖人之中,孔子是最適合時代者。

  過聖時門迎面小石橋,叫“璧水橋”,橋兩側偏南各有一座門,東門叫“快睹門”,是先睹為快的意思,西門叫“仰高門”讚頌孔子的學問十分高深。我們進入的大門,稱“弘道門”,這三個字取自《論語。衛星公》“人能弘道”的句子,以此來讚頌孔子闡發了堯舜湯和文武周公之“道”。這道門也是明朝洪武十年(1377年)時孔廟的大門。再往後是“大中門”,大中門是宋朝時期孔廟的大門,原名叫“宮和門”,字的意思與孔子中庸之道的主張有關,由此門向南望去,一方面可以看到孔廟的歷史沿革,一方面也可以看到孔廟的不斷擴大,這些建築既有清代建築,也有明代建築,還有宋代建築,它們建的時代不同,工匠不同,但都互相配合,相得益彰,構成一體。看孔廟建築,同時可以看到一部分中國封建社會的發展史。